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钱岗中学 熊亚丽
【摘要】重视重要概念的教学是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概念表述、概括;通过例证加强重要概念学习的完善、辨析和应用;概念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语言艺术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概念 情景 概括 例证 艺术
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在教学建议中十分重视重要概念的教学。因此,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有关重要概念的教学要求,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以初中生物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二课时《自然选择》为例,谈一下生物概念教学的尝试。
一、问题情景化
传统的概念教学,一般是教师讲概念,学生背概念。这种教学方式由抽象到抽象,由理论到理论,严重违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久而久之,学生成为概念学习的识记者,表象印记者,大量概念性知识的逻辑联系无从真正建立,进而产生了学习概念的疲惫和厌倦心理。”
创设与学习的重要概念有关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重要概念的具体做法之一。借助学生相关经历经验,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还能为概念教学形成扎实的感性基础,有利于提高概念教学高效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非常关注如何以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者学习的情境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概括引导化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人理解和迁移应用。”
概念的掌握归根结底是要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并能够准确地运用。然而,抽象与概括对学生而言毕竟是一项较高的思维要求,特别是对低龄学生。所以,学生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客观事物的本质展性,形成特定概念的过程中,引导对概念的内涵给以适时、适当的语言概括,以增加学生理解概念的明确性和精确性。进而提高概念教学的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参与对概念的概括过程,充分释放学生的主体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之一。
三、构建事例化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
认知心理学家罗斯认为,记忆中的种种概念是以这些概念的具体例子来表示的,而不是以某些抽象的规划或一系列相关特征来表示的。重要概念的掌握,需要例证的支持。概念例证是概念四要素之一,是对概念的具体说明,通过列举正、反例能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片段一:在《自然选择》教学过程中,
学生分组描述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前认为自然界中生物生来就这样,而不是长期演变的结果。借助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建立,小组辨析、运用概念正例例证。纠正前认识错误。
学生分组描述什么狼的牙齿很锋利、猎豹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运用多个正例例证。再次从正例中归纳概念的基本特征。例证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性。
学生讨论问题1:有些动物如某种蛾类幼虫的体表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并长有毒毛,很容易被食虫鸟发现,这种有与保护色不一致的体色不利于它们生存。
问题2: 水生生物中有些是高等的,这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用反例逆向分析、辨析,就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问题3(课外)展示图片,你能解释从原鸡(鸡的祖先)从一种进化到现在更多种品种的鸡(如肉鸡、乌骨鸡、观赏鸡、芦花鸡等)的原因吗?
结合生活实践,拓展认识人工选择,补充概念认识的完整性。
美国学者奥苏贝尔认为,概念的形成是指学习者在大量的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接触正反例,概念是否真正获得还要通过概念应用去检验,并通过概念的应用反过来促进概念的形成和同化。概念例证是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
四、语言艺术化
在教学过程中,概念的教学充满艺术。教师的语言精妙,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也能活越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渲染学习激情,增进学生的认识。
片段二:在《自然选择》教学过程中,
1介绍科学家达尔文时,教师语:达尔文就是“答”而“问”。生物的学习需要发现问题---“问”,也要解决问题----“答”。
通过诙谐的语言活跃气氛,提升学生对科学家的认识,激起学习的主动性。
2问题:一类生物不易被发现,一类生物易被发现。他们是不是自然形成的?教师语: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合理的东西需要合理的解释。
通过名言既暗示问题答案,又激发学习热情----认识学习自然选择的必要性。
3在拓展介绍自然选择是个漫长的过程时,教师语:西方有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翻译成中国话是“泰山不是一天垒的”。自然选择的过程呢?
借助名言翻译加深学生对自然选择过程“漫长”的认识。也形成认识表象的关联。
4问题:请你用自己的话概述自然选择学说?教师语: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班上也会产生五十个自然选择。听听你怎么说。
借助名言激发学生回答问题激情。
5在介绍自然选择学说中“生存斗争”后过渡“适者生存”时,教师语:《哈姆雷特》中有一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生物会生存下来?
巧妙引入台词,提起对适者生存的讨论。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持续的维持学生学习的亢奋状态,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趣味正是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吴成军《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如何体现概念的传递、形成和转变过程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 2012年04期
[3]陈良《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龙泉教研》 2008年11月
论文作者:熊亚丽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概念论文; 自然选择论文; 学生论文; 例证论文; 生物学论文; 生物论文; 教师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