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56例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论文_张晓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杭州310052)

摘要: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血管瘤患儿56例临床资料,年龄1~12 月,治疗前行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排除肺炎、支气管炎、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等可导致心功能损害的疾病后,予患儿口服普萘洛尔,起始剂量 0.5 mg/kg/d,分 2 次口服,如无明显不良反应,则随着年龄和体重增长,逐渐将普萘洛尔加至足量1.0 ~2.0mg/kg/d,年龄≤2.5个月患儿1.0 mg/kg/d,>2.5个月患儿2.0 mg/kg/d。每半月复诊一次,动态观察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变化及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医疗数据,将照片利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比较分析,按照Achauer等分级评价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疗效。结果:56例血管瘤患儿中,54例(96.4%)在用药1周内出现瘤体颜色变浅、质地变软或缩小。普萘洛尔治疗9个月后,疗效评定为Ⅳ级的共24 例(42.9%),Ⅲ级14例(25%),Ⅱ级13 例(23.2%),Ⅰ级5例(8.9%)。9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包括嗜睡3例、胃食管反流2例、尿量增多2例、哭闹多汗1例,肢体末端温度降低及低血糖1例,所有病例均出现轻微的心率及血压降低,不影响治疗进程,并可自行调整。停药后4~5 月,有2 例患儿复发,复发程度较轻,再次治疗仍然有效。结论:普萘洛尔在1.0 ~2.0mg/kg/d的治疗剂量范围内,对大多数患儿具有快速稳定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小,可作为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

关键词:普萘洛尔;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安全性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发病率约为 4%~5%,且呈逐年升高趋势。约 10% 的血管瘤生长快速,如不积极处理,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出现呼吸道感染,血管瘤发生溃疡、感染、出血等,影响患儿视力和美观,少数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除生长在隐蔽部位,体积较小或处于稳定状态的血管瘤可以等待观察外,其他情况下均需要积极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血管瘤患儿56例的临床资料,对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血管瘤患儿56例的临床资料,年龄1~12个月,男19例,女37例,体重3.2Kg ~9.3Kg, 平均5.2Kg。血管瘤发病部位:头颈部49例,躯干部4例,四肢部3 例。治疗前行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小便常规、心肌酶、血压等检查,排除肺炎、支气管炎、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等可导致心功能损害的疾病,征得家属同意后,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

1.2方法 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后,予患儿口服普萘洛尔,起始剂量 0.5 mg/kg/d,分 2 次口服,如无明显不良反应,则随着年龄和体重增长,逐渐将普萘洛尔加至足量1.0 ~2.0mg/kg/d,年龄≤2.5个月患儿1.0 mg/kg/d,>2.5个月患儿2.0 mg/kg/d。住院治疗1周后出院连续服药持续至少半年,每半月复诊,动态观察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变化及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医疗数据,将照片利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患儿定期复诊、病灶变化,按照Achauer等分级进行疗效评价。I级(差),瘤体缩小﹤25%,II级(中)瘤体缩小26%~50%,III级(好)瘤体缩小51%~75%,IV级(优)瘤体缩小>75%,瘤体皮肤颜色消退接近正常皮肤。

1.4 住院期间护理 患儿从治疗开始,接受住院观察护理,期间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注意观察胃肠道症状,记录相关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处理。辅助执行并监督药物服药剂量及频率,保证每日给药量。嘱咐患儿家属予患儿少食多餐,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儿多进水,建议餐后服药。

1.5复诊 患者每半月复诊一次,观察瘤体质地、大小、色泽变化,进行测量、拍照记录。并每3个月复查心脏B超,一月复查肝肾功、血常规一次。记录不良反应症状,并对症处理,停药后随诊6个月。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56例血管瘤患儿中,54例(96.4%)在用药1周内出现瘤体颜色变浅、质地变软或缩小,普萘洛尔治疗9个月后,疗效评定为Ⅳ级的共24 例(42.9%),Ⅲ级14例(25%),Ⅱ级13 例(23.2%),Ⅰ级5例(8.9%)。56例患儿疗效与用药时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2.2 不良反应

随访6个月,56例血管瘤患儿中,其中9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包括嗜睡3例、胃食管反流2例、尿量增多2例、哭闹多汗1例,肢体末端温度降低及低血糖1例,所有病例均出现轻微的心率及血压降低,不影响治疗进程,并可自行调整。停药后4~5 月,有2 例患儿复发,复发程度较轻,再次治疗仍然有效。

表1. 56例患儿疗效与用药时间的关系

 

3.结论

普萘洛尔在1.0 ~2.0mg/kg/d的治疗剂量范围内,对大多数患儿具有快速稳定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小,可作为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

4.讨论

婴幼儿血管瘤为婴幼儿期常见的良性病变,具有增生、稳定、消退自然病程,有自限性,具有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形成为主的病理基础。该病以女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 1:3~1:5,约 60% 发生于头颈部。血管瘤往往在出生后几天至一个月内出现,早期表现为红色小斑点,随后体积迅速增大,在患1个月及 4~5 个月时快速增殖,达到其最终体积的 80%。1 岁以后进入自然消退过程,可持续 3~8 年甚至更长时间。

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虽然部分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但消退后局部往往遗留红斑、色素改变、毛细血管扩张、萎缩性瘢痕和纤维脂肪组织赘生物,不同程度地影响美观。等待观察期间,血管瘤,尤其是头颈部血管瘤,给生长发育期患儿及家长带来的社会心理伤害,显而易见。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适应证年龄在12个月以内,重症患儿、早产患儿、出生时低体重患儿、全身状况较差(合并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者,以及瘤体位于气道、鼻部等重要脏器周围,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者,需住院观察,在密切监护下小剂量给药,起始剂量 0.5 mg/(kg?d),分 2 次口服;如无明显不良反应,则随着年龄和体重增长,逐渐将普萘洛尔加至足量(1.0~2 mg/kg)。

用药监测方面,门诊用药者,嘱家长或监护人在每次服药后观察面色、呼吸和心率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处理。住院治疗者,需在心电监护下用药,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糖等基本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做出处理。

治疗后反应方面,本研究56例血管瘤患儿中,54例(96.4%)在用药1周内出现瘤体颜色变浅、质地变软或缩小,普萘洛尔治疗9个月后,疗效评定为Ⅳ级的共24 例(42.9%),Ⅲ级14例(25%),Ⅱ级13 例(23.2%),Ⅰ级5例(8.9%)。一般情况下,口服普萘洛尔后 一周,90%以上的患者瘤体颜色开始变淡、萎缩变软。治疗 3 个月后,大部分瘤体明显萎缩。至 1 岁时,瘤体基本消退,可遗留毛细血管扩张,或纤维脂肪组织沉积。明显的变化,多见于用药后的前 8 周和患儿 5~6 个月时。

疗程方面,普萘洛尔对血管瘤的作用在第一周时最明显,其后的改善速度缓慢,有时甚至出现停滞期。药物治疗必须持续至少 6 个月,过早停药会导致血管瘤反弹性生长。停药标准为血管瘤完全消退,或年龄超过 1 岁,血管瘤增殖期结束。

不良反应及预防方面,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一般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少数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予警惕和重视。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腹泻,少数患儿便秘,部分患儿呕吐反应较重)、睡眠紊乱(兴奋或嗜睡)、手足发凉、低血压、心率减慢(心动过缓)、呼吸道症状(哮喘发作、感染)、低血糖、心肌酶改变等。不良反应最快可在服药后 20 min 出现,服药 2 h 后可引起低血压,3 h 后可恢复正常。

本研究中,停药后4~5 月,有2 例患儿复发,复发程度较轻,给予再次治疗仍然有效。建议今后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过程中,可采取在疗程快要结束的两周时间内,采取每日缓慢减少药量的办法,慢慢过渡,逐渐停药。针对复发的现象,复查患儿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在其无明显异常的情况下,采取追加一个疗程的办法,这样可抑制血管瘤的生长,促进其彻底消退,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东洋.石静.王绪凯.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 2012(35)

[2]王彦林 董长宪 孙斌;普萘洛尔治疗30例重症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5年12期

[3]郑家伟等.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J].上海口腔医学. 2016 年 6 月第 25 卷第 3 期

[4] 陈炫霖.冯红超.韦敬普萘洛尔治疗伴卵圆孔未闭婴幼儿血管瘤9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06期

论文作者:张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  ;  ;  ;  ;  ;  ;  ;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56例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论文_张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