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论文_孙霞玲

孙霞玲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24000)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方法:选取58例剖宫产,随机分为对照组(29)与护理组(29),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为41.38%,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0%,对照组为34.48%,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取预防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78-02

临床中,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较为严重并发症,可由于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相关研究显示,在产科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中,DVT 约占11%[1-2],多发于剖宫产术后。DVT一般在术后2d-5d发生,所以加强预防性护理,能明显减少DVT发病率,对患者生存质量与健康水平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行剖宫产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与护理组(29)。对照组中,年龄为24 岁-34 岁,平均为(28.54±4.09)岁;体重为61kg-90kg,平均为(74.32±10.24)kg;其中5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高血压。护理组中,年龄为25岁-36 岁,平均为(28.68±4.46)岁;体重为62kg-91kg,平均为(75.80±10.54)kg;其中4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高血压。对比两组年龄、体重、合并症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密观察产妇体温与下肢疼痛情况,防止形成静脉血栓;注意饮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素等食物,大便保持通畅,防止增加腹压。护理组采取预防护理干预:①做好孕期检查与护理。首次产检详细询问病史并且做好各项检查,构建健康档案,对于高危人群需要做好血栓形成倾向评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于肥胖、静脉血栓病史以及高龄等产妇,需要在孕早期与孕中期采取肝素治疗,延长凝血活酶时间,避免形成血栓。对产妇与产妇家属进行DVT预防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预防DVT重要性,适当心理疏导,缓解产妇焦虑、紧张等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护理与治疗。②病情观察。DTV早期以肢体肿胀与疼痛为主要表现,由于静脉血栓重点在于预防,因此术后需要同步进行病情观察与护理,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③术后预防护理。术后,回房后即便麻醉未消失,也应该将脚后跟垫高,对双下肢采取被动肢体按摩;帮助患者行足踝与双侧膝关节运动,包括抬腿、膝关节屈伸、踝关节屈伸以及足背屈等被动运动;在麻醉消失以后,帮助患者翻身,每隔2h翻身1次,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包括下床活动、体位变换、下肢肌肉收缩运动以及深呼吸等,定时更换体位,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发生腹胀。循序渐进,活动以不疲劳为度④饮食护理。肛门排气后,给予适当流质物,逐渐更换为普通饮食;饮水能改善体内血液粘稠度,食用高维生素、高纤维生素、高蛋白质等食物;注意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增加腹压,对下肢静脉回流产生影响。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导管护理工作,在封管与置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刺激性药物的浓度,防止药物对血管产生刺激,导致静脉炎,避免医源性深静脉血栓形成;遵医嘱及时补充水电解质,防止血液浓缩形成高凝状态,尽量避免下肢输液,特别是反复穿刺,以免造成血管损伤;输注对血管壁有刺激性药物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计量时间和速度原则进行,除非必要,避免加压输液;抗生素常规静脉滴注,每天更换切口敷料,定时检查血常规,避免发生感染,并对患者体温变化以及伤口愈合状况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生异常。⑥机械性预防。术后,产妇常规应用等级弹力袜或者是下肢弹力袜,这能有效防止发生DVT。

1.3 观察指标

应用李克特量表评价满意度[3-4]。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项,产妇按照主管感受以及实际状况评定,独立完成,并且当场回收。下肢静脉血栓分度:下肢浅静脉炎,下肢疼痛较轻,无明显肿胀,即为Ⅰ度;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与疼痛严重,伴有低热或者是活动受限,即为Ⅱ度;盆腔静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术后或者是产后高热、寒战交替发生,体温较高,并且病程长,即为Ⅲ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并且累及到股静脉,下肢肿胀明显,站立困难,皮肤苍白,体温较高,即为Ⅳ度。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标准差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

护理组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为41.38%,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护理组中,1 例Ⅰ度,1 例Ⅱ度,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0%;对照组中,5 例Ⅰ度,3例Ⅱ度,1例Ⅲ度,1例Ⅳ度,发生率为34.48%,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4.478,<0.05)。

3 讨论

晚期妊娠,受到血小板功能改变的影响,会增加凝血因子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抗凝血酶Ⅲ水平,导致血液呈现为高凝状态;剖宫产术后,由于创伤造成血小板凝聚,进而释放出凝血活酶,术中失血量大,增加血液黏稠度,加强血凝倾向;术后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使得下肢血流缓慢,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预防与护理对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孕期完善各项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孕期护理;DTV以预防为主,剖宫产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护理;术后,早期进行被动活动、将下肢抬高、加强静脉血液回流;临床护理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刘燕舞[5]等报道显示,剖宫产术后,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为41.38%,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0%,对照组为34.48%,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剖宫产术后做好预防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符合报道内容。

参考文献

[1] 王道云,高茜,李静.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9(12):22-25.

[2] 谢春芳,张志勤,崔文兰.规范化护理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06(05):34-36.

[3] 王春媛.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5):45-47.

[4] 王洪芬.护理干预对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方法和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9(10):76-79.

[5] 刘燕舞,石卫娟.预防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1(17):13.

论文作者:孙霞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  ;  ;  ;  ;  ;  ;  ;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论文_孙霞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