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微石症1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_王刚

睾丸微石症1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_王刚

王刚 (鞍山市妇儿医院生殖中心 114013)

【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114-01

睾丸微石症(TM)是指睾丸生精小管内弥漫分布直径0.1~0.3 cm钙化灶的一种少见疾病。1970年由Priebes首次报道。现将2010~2013年于我院男科门诊诊治的15例睾丸微石症患者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患者,年龄21~55岁,平均33.8岁。其中3例因睾丸疼痛不适就诊,行超声检查时确诊为TM,不合并有男性生殖系统其他疾病,12例无特异临床表现,均因男性生殖系统其他疾病就诊行超声检查时确诊为TM。其中精索静脉曲张8例(左侧6例,双侧2例),鞘膜积液2例,隐睾2例。

1.2结果

15例患者中14例双侧发病,1例单侧发病;经典型12例,限制性3例,随访期间内声像图无明显改变。

二、讨论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TM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男性生殖系统良性疾病,但随着高频彩色超声检查设备的出现,该病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TM与睾丸肿瘤和男性不育之间的联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病因】虽然TM病因尚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TM的病因与男性生殖系统其他疾病密切相关。因为TM的检出多是由于男性生殖系统其他疾病在行阴囊超声检查时而发现。众多研究表明TM常与肺泡微小结石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神经纤维瘤、Down’综合征、性腺机能低下、男性假两性畸形、睾丸炎、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隐睾、鞘膜积液、男性不育等疾病相关。据报道因生殖系统其他疾病就诊的TM检出率为0.6%~20.2%,平均为3.3%。TM究竟是其它疾病的病因或结果还是与其它疾病偶然巧合目前尚无明确定论。虽然TM的发病机制没有确切结论,但是目前多数学者比较认同的说法是睾丸内存在一种具有吞噬功能的足细胞,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足细胞功能障碍,无法吞噬变性坏死的生精小管管壁脱落的上皮细胞或细胞碎屑,而使其堆积于生精小管内,继而糖蛋白及钙盐呈环形分层沉积于坏死的细胞或细胞碎屑上并形成微小结石的钙化灶。患者的睾丸活检证明这种钙化灶涉及20%~60%睾丸生精小管,其成分是羟磷灰石。

【临床表现】TM患者一般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是因原发疾病而就诊,在行阴囊超声检查时发现。故TM的临床表现多数和原发疾病有关。单纯TM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阴囊睾丸疼痛不适,疼痛性质为钝痛、无放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伴有其他疾病的TM患者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的表现有阴囊肿胀、睾丸肿物、附睾结节、睾丸萎缩、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3*

【诊断与鉴别】虽然TM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由于TM在超声图像有特异性表现,且没有发现与TM超声图像相似的其他疾病报道,所以仍将超声检查作为TM首选诊断方法。1*诊断标准(1)一个B超切面可见多个直径为0.1~0.3 mm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2)点状强回声相互独立,弥漫分布于睾丸实质内。这些点状强回声多为双侧对称分布,在不合并男性生殖系统其他疾病时睾丸的形态及大小一般正常。Bennett认为微石症可分为经典型TM和限制型TM。经典型TM即每个超声切面均能发现5个以上直径<0.3mm、后方无声影的点状强回声。钙化灶数量多时超声图像上表现为“暴雪征”。限制型TM即每个超声切面均能发现5个以下直径<0.3mm、后方无声影的点状强回声。超声因具有可重复性和无创性,故在TM的诊断和随访中具有优越性。鉴别诊断主要与在超声图像上睾丸内合并钙化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鉴别主要依据钙化灶的的形态、大小、数目及分布。因为正常人的睾丸实质在高分辨率声像上并非完全呈均质性,所以不要将睾丸纵膈和部分血管壁的横断面误以为钙化灶和TM。Bushby详细描述了睾丸内外钙化灶的超声表现。睾丸内的钙化灶多为静脉石、精原性肉芽肿、血管壁钙化或来源于睾丸肿瘤。静脉石、精原性肉芽肿、血管壁钙化多为孤立的点状强回声,后方常伴声影,少数可成簇状排列,但体积较大,数目比TM少,局限于睾丸的某个部位。睾丸内团块状强回声病灶可以发生在睾丸肿瘤、慢性梗阻性病变、睾丸炎、肉瘤样病、肉芽肿或为瘢痕组织,这些团块状强回声可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而睾丸外钙化灶多为不规则的强光斑,后方伴声影,体积大,数目少,多位于附睾、睾丸鞘膜内,且钙化率较睾丸内高。TM患者睾丸内可见点状、条状血流信号,与正常血流信号无明显差别,其血流参数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区别。

【与不育及肿瘤】最初人们一直认为TM是一种良性病变,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TM的深入研究,发现随访病例中出现不育与睾丸肿瘤的病例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前者。Thomam研究证实TM患者精子活力和精子活动率较正常人显著下降,且精子活力和精子活动率的下降程度与TM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但是精子形态无明显改变。2*De-Jong等证实伴有TM的不育症患者睾丸活检显示曲精小管萎缩,30%~40%曲精小管存在细胞碎片。退化的曲精小管影响精子的产生,而萎缩的曲精小管、细胞碎片和微石则妨碍精子的运动,这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另外亦有可能TM影响到睾丸血流,从而导致精子发生障碍。文献报道TM患者男性不育的发生率为17%~23%,男性不育症患者中TM的发生率为1.3%~3.1%。因为男性不育合并TM临床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故应尽早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以提高女方受孕机率。Pourbagher和Miller研究认为TM虽为良性病变,但患者易发展为睾丸肿瘤,而且在睾丸恶性肿瘤中的标本中常常发现TM,故认为TM与睾丸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相关性,睾丸肿瘤的病理分型以精原细胞瘤多见。但是TM是否是睾丸肿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睾丸肿瘤的发生多与隐睾症、睾丸萎缩以及患者的基因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尽管如此,我们临床亦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加强随访,尤其是合并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TM更应视为高危人群,并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我们在临床一般要求患者随访2年左右且鼓励每月自我检查。随访内容包括睾丸体检、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睾丸肿瘤,而对于睾丸肿瘤标志物、腹腔及盆腔CT及睾丸活检则暂时没有必要,对于儿童患者则应随访至成人。另亦有众多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对无合并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TM无需随访,对有合并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TM,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睾丸内微石减少或消失,而且有报道TM有自愈可能。

参考文献

[1]Sakamoto H,Saito K,Shichizyo T,et al,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s a routine clinical examination in male intertility.Int J Urol 2006;13(8);1073-1078.

[2]De Jong B W,De Gouveia Brazao C A,Stoop H et al。Raman spectroseopic analysis identifies 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as intratubular hydroxyapatite【J】。J Urol, 2004,171(1):92-96。

[3]V on Eckardste in S,T sakm ak id is G,K am ischke A,et al。Sono-graph ic 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 as an indicator of premalignant conditions in nomal and infertilemen【J】。J Androl 2001,22(5) :818-824.

论文作者:王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9

标签:;  ;  ;  ;  ;  ;  ;  ;  

睾丸微石症1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_王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