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实施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发现早期脑缺血的方法以及导致缺血的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 患者术前实施CT、MRI 和SPECT 检查,术后1 周对头部进行复查,对脑缺血范围进行观察,同术前进行对比,通过实施神经病学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具有缺血症状。结果 19 例患者SPECT 检查显示缺血出现改变,12 例患者实施CT 和MRI 检查显示缺血出现改变,9 例患者临床具有缺血症状。结论 通过实施SPECT 检查能够发现早期脑缺血,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局部灌流量,能够有效治疗脑缺血。
【关键词】颅内肿瘤切除术 脑缺血 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165-01
颅内肿瘤实施切除后,部分患者会发生脑缺血,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本文通过对66 例颅内肿瘤病人临床手术治疗进行观察和分析, 对导致缺血的因素进分析和总结,并对早期发现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1 年6 月-2012 年7 月收治颅内肿瘤患者66 例, 其中28 例男性,38 例女性, 年龄段为2 一73 岁, 平均年龄为46.2岁。其中27例属于脑膜瘤,3例属于颅咽管瘤,4例属于听神经鞘瘤,2 例属于上皮样囊肿,1 例属于血管网状细胞瘤,l 例属于淋巴瘤。
1.2 手术及检查方法 51 例患者实施肿瘤全切,8 例患者实施肿瘤次全切,7 例患者将肿瘤大部分切除。术前对患者实施C T、MR 以及SPECT 检查, 对病灶部位、大小和缺血范围进行确定。术后l 周对患者头部进行复查, 同术前检查进行对比, 如果肿瘤缺血范围出现增大为阳性。通过神经病学检查, 判断患者是否具有缺血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本组全部患者,19例患者术后进行SPECT检查缺血改变(28.8%),12 例患者术后进行C T、MR I 检查显示缺血改变(18.2% ) ,9 例患者临床具有缺血症状(13.6%)。
3讨论
实施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如何判断脑水肿和脑缺血, 通常的标准为: 脑缺血比较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脑组织出现缺氧, 细胞膜泵功能出现障碍, 血脑屏障遭到破坏等, 随之患者会出现脑水肿, 因此当脑缺血出现后会继发脑水肿[1]。随着患者脑部缺血时间的延长以及病情的不断加重, 脑水肿症状也会变得越来越重。另外, 通过实施C T 检查可以发现, 脑水肿通常在术后l 周内出现消失, 而患者会持续存在缺血症状。
本文主要目的是提醒脑缺血患者对术后脑缺血并发症进行重视,并且在细胞形态学未发生改变以及脑水肿程度没有严重前及时发现, 采取有效的治疗。本次研究通过对66 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以及配合CT、MRI 和SPECT 检查发现, 结果显示SPECT 检查能够及早的发现早期脑缺血。颅内肿瘤术后患者出现脑缺血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原因可能是血管痉挛, 或是术中受到牵拉和压迫, 但都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患者早期的临床表现为脑局部灌流不足。因此治疗时要在患者的脑水肿变得严重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使患者血压升高提升灌注压力; 使用尼莫地平等药物对血管进行扩张, 避免血管发生痉挛, 提高侧支的血液循环,从而增强局部灌流量, 使脑缺血得到更好的治疗[2]。本组9 例患者临床具有缺血症状, 通过采取积极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缓解或消失, 脑部的供血得到了改善。
本文对颅内肿瘤术后导致脑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从而更好的预防和避免脑缺血症状的出现。经过总结同以下因素有关:
3.1 手术操作因素: 术中为了将病灶充分暴露, 脑组织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 脑组织发生变形, 减少了局部血流量甚至使血流停止, 导致发生缺血症状。防止发生牵拉损伤的方法: ( l ) 恰当的使用脑压板。牵拉要维持间断性,不能进行持续牵拉, 每次牵拉维持在15m i n 内, 牵拉间隔保持5min。牵拉压力最大保持在40mmHg 以内。要防止对供血动脉和回流静脉产生压迫。(2) 采取合适的手术体位, 通过重力作用暴露出手术区域, 从而降低对脑组织造成的牵张压力。将患者头部抬高、防止患者的颈静脉受到压迫,从而降低颅内压, 保护患者的脑组织。(3) 实施脑脊液引流。术前在腰池对脑脊液实施引流, 从而使颅内压出现降低。同时损害到肿瘤周围血管也是造成术后缺血的因素。因此术中要对病变周围的血管进行分析,不能随意将其阻断[3]。
3.2 有效的麻醉 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由于对瘤周组织进行牵拉和压迫,造成血流减少, 如果患者出现持续的低血压、高碳酸血症以及脱水严重,导致血液粘度升高, 就会发生缺血性损伤。术中如果使用起到保护脑组织效果的麻醉剂,如甘露醇和尼莫地平等,可减少脑缺血的出现率。
3.3 血管痉挛 临床报道,颅内肿瘤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占到48.6%。脑血管痉挛是导致术后脑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脑血管痉挛的出现同牵拉和挤压血管以及蛛网膜下腔积血有密切关系。因此, 手术中动作要轻柔, 要避免对动脉进行纵向的牵拉、挤压和摩擦,并减少血管的暴露时间。引流管要防止接触动脉,采取积极的止血, 避免血液进入到蛛网膜下腔中。
3.4 术后系统因素 为了治疗脑水肿, 术后往往过度的使用脱水药和减少补液量, 这就导致脑部持续处于低灌注状态。术后由于手术区域的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或损伤, 通常依赖侧支循环代替。如果术前病人自身存在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 如高龄、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术后由于血压较低极易造成脑缺血,因此要求术后要保证患者的动脉压维持在70mmHg。
参考文献
[1] 李毅毅,李志平. 颅内肿瘤切除术后20 例脑缺血改变的临床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8(01):128-129.
[2] 张卫斌, 林泽君. 持续引流与尿激酶脑室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脑室内出血15 例[J]. 郑州大学学报,2011,21(01):324-325.
[3] 罗飞. 尿激酶脑室内注射并持续引流治疗原发性脑室内出血25 例[J]. 医药论坛杂志,2010,18(24):85-86.
论文作者:马鹏飞 魏守丰 马吉刚 丁丽 乔秀姝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肿瘤论文; 脑缺血论文; 颅内论文; 血管论文; 症状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