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5
摘要: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不良反应,为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提供科学性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喹诺酮类药物用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中消化系统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皮肤系统,各系统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中左氧氟沙星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各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各品种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比例也不同,能引发多系统发生不良反应,故医务人员应合理选药,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能够选择性抑制细菌DNA回旋酶,是一种人工化学合成的抗菌药[1],从1962年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被合成以来,喹诺酮类药物迅速发展,目前临床上已经有很多新品种被应用。通常被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肠道感染、骨关节与腹腔感染等。近年来随着新品种的不断问世,有对厌氧菌抗菌或者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功能提高的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也有消除半衰期更长的氟罗沙星、洛美沙星等。伴随广泛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其相关的不良反应状况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的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后果[2]。为进一步研究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间对收治的100例患者喹诺酮类药物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喹诺酮类药物用药不良反应患者。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0-81岁,平均(42.6±5.8)岁。患者原发性疾病为60例呼吸道感染,18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妇科感染,4例消化系统感染。既往史有8例肺心病,高9例血压病,6例药物过敏史,3例糖尿病,2例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大部分为轻、中度程度。因得到了及时处理,方法得当,未出现死亡病例。
1.2方法
依据卫生部的药物不良反应筛选标准筛查,观察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性疾病名称、引起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合理使用该类药物的注意事项,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的分析比较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主要有32例消化系统,27例皮肤系统,22例中枢神经系统,19例其他系统,发生率最高的为消化系统,其次为皮肤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各组数据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合成类抗菌药,靶点为细菌的DNA,对DNA拓扑异构酶1活性起抑制作用,阻碍细菌的分裂[3]。药物渗入细菌细胞产生杀伤力的时候,同时也可以充分渗入人体细胞内发生毒性反应。按照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的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严重病例报告数量位于各类抗感染药第三位,为所有抗感染药严重病例报告的13.08%。所以卫生部曾下发多个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4]。
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产气杆菌、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及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有着非常强大的杀菌功能。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作用机制是对合成细菌DNA旋转酶起到抑制而产生快速杀菌效果[5]。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特点是:抗菌活性高,抗菌谱比较广,具有显著的抗菌性功能;吸收比较良好,组织分布好同时可以保持高浓度,蛋白结合率低,在体内消除比较慢;耐药率十分低,给药也方便,同其他抗菌药不产生交叉耐药性而且与临床疗效相当的抗菌药物价格更低;。
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中应注意的事项: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患,如癫痫患者、脑动脉硬化患者需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其他药物过敏史者需慎用[6];低钾血症未能纠正者,原有QT间期延长者,正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患者,急性心肌缺血者应避免使用;避免人工紫外线或过度日光照射,尤其在使用培氟沙星、司氟沙星及洛美沙星时;因耐药严重,最好按照药敏结果进行用药调整;避免与已知能使QT间期延长的药物合用;静滴不要过快,最好保持在1个小时以上,防止发生静脉炎,剂量不宜过多;在用药期间饮水少量多次,防止发生结晶尿;糖尿病病人应用时需密切注意血糖的变化情况。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上应用的品种较多,抗菌谱比较广,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该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需要引起注意。该类药物通常会引发一系列中枢反应,如诱发癫痫或者精神症状等症状;一系列胃肠反应,如呕吐、恶心等症状;引发变态反应;对软骨发育造成影响;大量或长期应用该类药物可导致发生肝损害。
综上所述,喹诺酮类药物品种多,临床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各品种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比例也不同,能引发多系统发生不良反应,虽然大部分可逆轻微,但是仍需要注意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故医务人员应合理选药,密切监测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艳,杨波,罗亚妮.喹诺酮类药物应用情况与趋势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0,25(06):471-472.
[2]侯淑凤.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14):37-38.
[3]石晖霞,李江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综合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05):465-468.
[4]鲁秀玲,赵志刚.222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06):563-565.
[5]王树诚,王艳春,曲惠青等.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06):27-29.
[6]黄晓虹,张晓娟,廖广仁.308例氟唆诺酮类药致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房,2010,2 01(10):928-929.
论文作者:胡伟虹,祖敏,陈岚,彭周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药物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喹诺酮类论文; 发生论文; 统计学论文; 系统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