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企业改革的实践与深化改革的思考_商业论文

浙江省企业改革的实践与深化改革的思考_商业论文

浙江省商业改革的实践与深化改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深化改革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省商业改革经历了一个起步、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在商业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经营方式等各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当前还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发展。

一、商业改革实践和成效

浙江省是市场大省,也是经济强省,市场发育较早,国有商业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强烈,因而商业改革程度深、范围广、力度大。

(一)以取消“一把刀”为先导,生猪等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农副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对小宗三类农副产品取消计划管理和统购、派购,实行议购议销,以后又陆续放开大部分农副产品价格,改革单一的国有商业经济和流通渠道,满足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要求。

在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中,生猪处于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生猪实行派购政策,国有商业独家经营,“一把刀”卖肉,农村改革以后,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增强,生猪生产发展,因而迫切要求对生猪流通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为此,生猪经营经历了派购、议购议销和全面放开三个阶段;生猪的价格也相应地实行国家统一牌价、牌议混合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从而打破了国有商业独家经营,“一把刀”卖肉的局面。以后又积极推行生猪产销直挂,一体化经营,发展公司加农户等产销联结的经营形式,促进生猪流通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生猪流通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生猪生产的发展,丰富了市场肉食供应,减少了政府财政补贴,改变了长期凭票定量供应的局面,实现了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政府“四满意”。

(二)以打破“三固定”为标志,工业消费品流通体制改革深入进行

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促进城市商业改革全面进行。突出表现在,下放“二级站”,实行“站司合一”;取消固定流通渠道,固定供货对象和固定价格折扣,鼓励产销直接见面,允许非公有制经济成份进入流通领域,从事经商活动,在作价上不分对象、不分环节、按批量大小协商定价。从而逐步发展为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多种经济成份,减少流通环节的“三多一少”的商品流通格局,打破了国有商业一统天下和“三固定”的格局,使流通领域日趋活跃。与之相适应,改革了计划、价格管理体制,逐步减少国家计划管理和国家定价的品种,增加指导性计划和工商双方协商衔接的品种,逐步理顺不合理的商品价格体系,下放物价管理权限,放开多数工业消费品价格,实行工商协商定价,由市场调节。这一系列改革,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经营企业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来组织生产流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流通的活跃和市场的繁荣。

(三)以实行“四放开”为主要内容,商业改革全面发展

自从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以后,浙江省商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国有商业也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商品经营范围和价格管理限制过多,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没有相应改革,使得企业外部发展受阻,内部缺乏活力,适应市场竞争的灵活机制难以建立起来。在这期间,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国有商业被动应战,市场份额急剧下降。为此,要求放开搞活、松绑放权的呼声异常强烈。在这种形势下,商业系统解放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市场为取向,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搞活企业内部机制上,通过积极协调,争取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对企业实行“四放开”,即放开商品经营范围,放开价格管理权限,放开劳动用工制度,放开职工分配制度,并且先试点后逐步推行。在商品经营上除卷烟、药品、黄金饰品等少数商品外,全面放开经营。价格体系基本理顺,权限进一步下放,多数商品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企业定价,政府实行必要的政策指导。与此同时,努力推动企业内部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把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选拔到企业领导岗位;加大用工制度改革力度,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积极探索企业分配机制,增强激励和约束机制,初步实现了企业干部职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实践证明,“四放开”确实解放了企业的束缚,为商业企业搞活经营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四)以改革产权制度为突破口,商业改革不断深化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又在理论上得到突破,明确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也应该多样化,从而再一次形成了思想大解放,促进了改革的发展。从商业来看,集中体现在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上。从八十年代末开始股份制改革试点,十四大以后加快步伐,将一批有相当经营实力,具备条件的商业批发、零售企业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华联、杭州解百、百大、宁波中百、绍兴百大等相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一大批大中型国有商业企业改造为多个投资主体组成的有限责任公司,多数国有小企业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企业产权得到明晰,活力得到增强,商业所有制结构单一的格局有所改变。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商业系统已有42家商业企业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其中5 家成为上市公司,3家在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348家企业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850家中小企业改造为以企业干部、 职工持股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面已达40%以上。改制以后,多数企业销售、利润增加,管理加强,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体制和制度的创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我省国有商业的健康发展。

(五)以发展连锁、超市为代表,积极改革企业营销方式

长期以来,为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三固定”流通体制,商业经营方式沿用大购大销大库存、层层批发的做法,既不利于企业搞活经营、参与市场竞争,也不利于消费者购买。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省市场发展迅速,全省已有4488个各类市场,年成交额达7298亿元。国有商业面临个体私营商业和各类专业市场的严峻挑战。在此形势下,国有商业一面改革经营管理体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一面积极调整和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采用和推行发展总经销、总代理等现代营销方式。目前,全省商业系统已有69家企业882个网点实行了多种形式的连锁经营, 出现五大类型:一是杭州解百、百大、绍兴国商大厦等大型商场在市县区和外地开设连锁分店;二是杭州金龙集团、鄞县食品公司等批发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设连锁超市公司,组建配送中心,连锁网点发展较快;三是杭州“采芝斋”、嘉兴“五芳斋”等企业利用名店、名品、名牌优势开设连锁店;四是省石油总公司及其分公司按连锁经营模式对所属加油站进行改造,统一使用“浙江石油”品牌;五是与“肯德基”、“麦当劳”等世界名牌企业合作发展以品牌为特色的中外合资连锁经营。

按照加强联合,规模经营的企业发展趋势,通过重组、兼并、联合、收购等形式, 积极组建商业企业集团。 目前全省商业企业集团已有31家,多数集团在促进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推进规模经营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成为商业系统的排头兵。与此同时,商业部门积极推动工商联合,组建联营实体,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共同拓展浙江产品的全国销售市场。农商联合一体化经营也有进展,不少企业已成为当地或省的农业龙头企业。省食品公司等多家企业积极组建产销一体化生猪饲养经营联合体,促进生猪规模生产的发展。肉食蔬菜副食调料等配送配供品种增加,服务面扩大,方便了大专院校和集体伙食单位购买。

(六)以商业行政机构改革、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为契机,努力推动商业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要求商业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相应的改革。二十年来,浙江商业按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要求,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把工作重点从以行政管理为主转变到注重于对商业行业的调查研究和指导服务上来,努力促进商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近几年,按照党政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浙江省商业行政机构改革迈出了步子。有7个市(地)和40 余个县(市、区)成立了商业集团公司或总公司,其中萧山、海宁等10余个市县商业集团公司由政府授权经营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担负起国有资产经营者职能,探索国有资产运营方式,努力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推动商业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省商业行政机构的改革也顺利进行,1993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 省商业厅增挂商业(集团)总公司牌子;1996年6月,省商业厅正式转为经济实体, 浙江省商业集团公司组建成立。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商业集团公司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接受政府委托,继续做好原商业厅的职能工作的同时,着力开拓经营,提高效益,取得了良好成绩,为增强省级商业实力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浙江商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经营体制上,“三多一少”的格局形成。在所有制结构上,打破了单一的国有商业经济的格局,在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方面迈出了步子。在经营业态上,百货商店、专业商店、超市、便民店、货仓式商场等等都为企业所采用。在经营领域上,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按经济区域和节约有效原则组织商品流通,并积极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和协作。在商品经营范围上,突破了传统的经营范围和行业分工,在继续搞好百货纺织、五交化家电、食品糖酒、成品油、饮食服务等经营服务外,开拓了生产资料、房地产业、进出口贸易、期货经纪、租赁等新的三产业务。在价格管理上真正做到按市场取向,随行就市灵活定价。在内部机制上,建立了一套基本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二十年的改革发展,国有商业整体上适应了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浙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7年商业系统商品销售总额544亿元,比1978年的48亿元增长10.4倍; 缴纳国家税利总额7.66亿元,比1978年的2.52亿元增长2.04倍;二十年来,在国家投入很少的情况下,国有商业共上交国家税利103亿元, 固定资产总值由1978年末的4亿元,增加到1997年末的126亿元,增长30倍。流通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商品供应丰富,买方市场形成,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凭票限量供应、排队购物的短缺经济的特有现象已一去不复返,这是改革的巨大成就。

二、深化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按照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浙江商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商业企业改革相对滞后,不少商业企业组织化程度低,资本结构单一,资产负债率高,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习惯于传统的运作方式。二是计划经济时期按行政区划设置的专业批发公司,特别是县级批发企业,未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流通格局和买方市场的形成,从根本上进行相应的改组,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竞争能力不强。三是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不少企业经营模式雷同,经营结构守旧,营销策略呆板,经营方式落后,一部分企业经营萎缩,有的难以为继,商业系统市场占有份额下降。为此,商业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制转机,开拓经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努力促进商业的新发展。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演化商业改革紧迫性的认识

当前,国有商业正面临着买方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商业共同发展的严峻挑战,商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努力推进改革,开拓经营,求得发展。一是对买方市场形势要有正确的认识。买方市场虽然给企业经营增加了难度,但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今后买方市场将是一个常态市场,企业必须形成一套全新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手段,学会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从事经营活动。二是要明确商业是一个竞争性行业,企业必须按市场需求、效益原则、优胜劣汰规律运作,适者生存,劣者淘汰,动态组合,不断优化。要强化竞争意识、风险意识,真正形成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劳动力合理流动机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商业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三是要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商业是整个社会主义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商业必须面对现实,深化改革。在选择公有制实现形式时,思想要更解放一些,胆子要更大一些,力度要更强一些,步子要更快一些,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组织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都可以积极采用。四是要做到改革整体推进,配套进行。企业的经营结构、经营方式、营销手段和经营机制、内部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都要与企业改制同步进行,使企业改制取得实效。

(二)对商业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打好商业改革攻坚战

浙江省商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处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要打好商业改革的攻坚战,需要统筹规划,调整组织结构,对商业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按照“抓大放小”要求,通过培育一批企业集团,发展一批骨干企业,组建一批产销一体化企业,形成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商业企业组织化程度,发展规模经营。同时把众多的小企业放开搞活,促进灵活经营,求得生存发展。

对于经营“菜篮子”、成品油等重要商品的行业,可以效益好的企业为龙头,扩大销售网络,发展资本联结或商品联结并由国家控股的企业集团,一方面平等参与竞争,一方面作为国家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的有效载体,以便能对市场供求平衡和价格稳定产生有效的影响。对于经营一般商品的行业和饮食服务行业,大胆放开搞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优胜劣汰。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企业分别采取扶持发展,调整、紧缩等方法,“如拢五指,握成拳头”,集中用好各种资源,以优化结构,提高竞争能力。

(三)按照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推进商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是商业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改革要因地、因企业制宜,切忌搞一刀切。对中心城市的国有商业,可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成立若干个企业集团,组建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由国家控股或相对控股经营,有的也可以国家参股。经济较为发达,国有商业有一定实力的市、县,经营状况好又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具备条件的可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控股或持大股,也可以国家参股或不参股。多数市县商业,企业规模小,缺乏经济实力,可以股份合作制作为首选形式进行改制,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对于大部分小企业可以兼并重组、出售拍卖,进一步放开搞活。

有的大企业可以实行一企多制,使公有资产带动更多的社会资产,发展企业规模。有的企业集团,可以实行母体由国家或集体控股,子公司是多种所有制结构,甚至可以由其他所有制经济成份来控股。有的企业还可以将一部分优良资产剥离出来进行重组,用存量来吸收增量,发展壮大企业资本实力。要允许和鼓励有条件的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有、集体等公有制商业的投资和经营,还可以吸收社会资金入股,发展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要进一步改革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要重视发现、培养、使用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实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并与搞好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在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鼓励经营者持大股、甚至控股,骨干多持股,经营者可以实行年薪制等多种收入分配形式,进一步消除“大锅饭”、平均主义弊端,调动企业各方面积极性。

(四)改革商业经营方式,推进商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买方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大多数商品的供应充裕,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消费结构正由过去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追求质量、档次、品牌、便利等方面发展,消费观念也逐步成熟,这既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也对商业的发展水平、服务方式和营销手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国有商业要改变传统的一揽子经营方式,调整企业的经营品种,分别采取扩张延伸、调整收缩的经营策略,突出品牌、名牌经营,研究创立企业自己的品牌,从事专业经营,抓好有经营优势、有市场潜力的重点商品,发挥商誉、服务等优势,形成各自的经营特色,吸引顾客、服务于顾客。

要进一步采用现代营销方式,扩大总代理、总经销经营,发展工商联手、农商联合、产销一体化经营和银贸联系,共同开拓市场。要积极鼓励发展商业联合,采取以商品联结等形式,组建经营联合体,扩大经营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鼓励有一定实力和知名度、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商业企业,以联合、兼并、租赁和收购等形式,在全省各地发展连锁网点。鼓励名店、特色店和拥有独特经营技术的专业店,通过吸收其他店加盟的形式,发展特许连锁经营。有经营实力的市县专业公司,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把改制后的小企业联合起来,组成新的经济联合体。要鼓励小企业加入连锁集团,发展规模经营。要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加快发展连锁经营,扩张连锁企业的店铺数量,降低亏损点,提高盈利水平。实行连锁经营的企业,要规范操作、规范管理、规范服务,提高效率和效益。

要十分重视并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统一规划,避免重复浪费。连锁经营的配送中心,要同时开展社会化的配送服务。不仅连锁经营要建设配送中心,批发企业的仓储等设施也可以改造成配送中心,方便选购,赢得客户。

大商场也要重视调整结构。在业态结构上,要向多功能发展;在经营结构上,改大而全为大而专,突出特点;在商品结构上,除少数定位于中、高档精品外,实行多品种、少品牌、大批量的商品经营战略,以大批量进货降低经营成本;在组织结构上,推进连锁化、集团化改造,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规模经营,增强抗风险能力。

收稿日期 1998年9月4日

标签:;  ;  ;  ;  ;  ;  ;  ;  

浙江省企业改革的实践与深化改革的思考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