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输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与分布研究论文_郭浩浩

电网输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与分布研究论文_郭浩浩

(国网吕梁市供电公司 山西吕梁 033000)

摘要:电网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电气设备耗损严重,内部线路容易出现老化、故障等问题,致使电网无法稳定运行,影响用户供电,造成经济损失。对输电线路故障特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估风险,从而明确线路检修、维护措施。

关键词:电网;输电线路;故障;原因

1 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和状态检修概述

输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电力传输的功能,其运行质量决定着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和高效。为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高效和经济运行,以及电力供应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和状态检修。状态检修是一种新型的检修方式,也是线路维护的重要手段。随着系统自动化水平和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状态检修作为一种建立在预知诊断基础上的科学的检修方法,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技术,根据线路运行的经验和工况综合分析和判断,对输电线路的工作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对设备、线路等工作状态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对线路故障进行高效诊断,对各项电气设备的故障原因和类型进行科学预测。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可以在不切断电力线路正常供电的情况下进行,从而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输电线路故障的发生率,确保安全持续供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远程监测技术、探测技术不断地应用到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与检修中,推动了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的快速发展,为电网的安全、持续、高效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2输电线路运行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气候环境因素。输电线路运行的薄弱点之一是气候环境的影响,一旦遇到大风、雷雨、暴雪等天气时,对输电线路影响较大,一般雷击和暴风会容易导致电网线路跳闸或电线受损,容易出现接地故障,对线路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另外,交通触碰、绿化树木碰触等会造成线路跳闸、接地故障。(2)运行管理因素。防误装置管理不到位,防误装置管理是预防电网运行事故的重要手段,防误装置设置漏洞、“五防”设备运行不正常、“五防”功能形同虚设等容易造成线路跳闸和故障。有的电网巡视和检修人员缺乏责任心、专业技能不高,维护管理粗放,不能及时监测和消除一般性缺陷,容易使小问题酿成大事故。(3)线路内在原因。低压线路及设备年久失修,陈旧落后,不能及时进行监测和维修,潜在缺陷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理,引起在工作中的故障。一些设备由于受负荷增长、网架结构因素、长期满负荷运行影响,极易发生事故隐患。设备不能严格按照计划检修、维护、消缺等,在带病长期满负荷运行状态下,极易发生事故,给电网系统高效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3加强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状态检修

3.1 结合故障特点进行风险评估

如果只从一方面评估故障,难以全面分析得出故障的特性,而不明确故障的主要原因,将很难针对性解决问题。同样,仅仅分析线路停运原因,并不能得出综合性的结论。应依据故障特点、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发生的位置、时间、主要原因等因素,依照分析得出的结论,寻求适用的检修方式,修复受损线路。以此降低风险、消除隐患、杜绝故障发生。由此可知,全面、综合分析故障特点,才能得出故障对电网带来的影响和运行风险,尽快运用相应的维修方法,提高电力系统可用系数,确保电网平稳运行。

3.2运行、检修工作整合

为了能够满足输电线缆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发展,需要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持,提升人才支持效应。除了企业内部自行培训之外,还需要面向社会展品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人才,保证人力资源基础。同时,加强运行、检修工作一体化融合,将运行检修两个体系合并为一个运维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和检修工作同时进行,一旦在巡检过程中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通知中心管理部门,待到得到中心反馈且同意之后,即可直接进行检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运维人员同时开展运行和管理工作,可以大大提升运维效率。此外,将运维人员分为若干个班组,每个班组负责不同区域的运维工作,并结合奖罚制度,哪个区域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线路故障、及时维修给予一定奖励;反之,如果哪个区域频繁出现故障但没有运维则给予惩罚。为了形成竞争机制,可以对各个班组进行排名,运维工作质量越好排名越高,所获得的奖励越高,反之则越低,加强各个班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提升输电线缆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水平。

3.3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技术掌控

对输电线路展开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必须要采用新型的运检制度,除了传统的故障检修,还需要融入状态检修等方法,这样即可将运行、检修有机融合,实时检测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精准定位到需要检修的线路当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检修手段,这样即可有效的节省资金和时间,提升工作效率。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不断提升一体化管理水平以及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利用各种辅助技术,如智能分析技术、专家数据库、安全校检技术等,从而实现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目标。

3.4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

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等优势,针对上述一体化管理模式现存问题,就其根本是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撑,这就需要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功能包括:可以第一时间对输电线路运行情况、工作人员制定的检修计划展开科学评估、优化;对输电线路安全性进行多维度分析,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专家系统,对所采集输电线路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工作人员制定一体化管理策略,验证各项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可行性验证实践使用情况来看,需要在系统当中输入较多的电网模型,对各种电网模型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找出输电线路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针对性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并在多种检修计划当中自动选择出最优计划。

3.5针对气候环境因素进行科学维护

根据电网所处环境和不同的天气特点,对有可能预见的台风、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和预防措施,建立相应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电网的巡视和维护,制定详细的巡视计划,时刻关注天气状况,获知强降雨、雷电、冰雪天气后,要加强巡视频率,并对结冰线路作停电破冰工作。要加强线路监测,看有无严重电晕和放电闪络现象。雪天要真检查和处理线卡、触头的落雪和冰柱,防止引起电网瘫痪。输电线路采取防雷措施,架设避雷线,做好地下接地装置。要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提高绝缘子耐雷效果。安装自动重合闸,减少雷击跳闸停电,确保供电持续性。

结束语

对电网故障性特点进行分析以及综合评估故障,应结合故障特点、线路传输曲线、负载率、故障率、风险指标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全面性、有效性,由此得出电网故障频繁发生的主要因素,寻求相应的检修及维护方式,避免故障经常性发生,有效降低电网风险,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旭升.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8):159.

[2]梁浩,田宁.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8):163.

[3]赖培毅.输电网和线路安全运行的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7(36):218+220.

[4]郑玉民.试论电网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要点[J].现代国企研究,2017(24):174.

[5]张展鹏,易资兴.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南方农机,2017,48(23):185+187.

论文作者:郭浩浩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  ;  ;  ;  ;  ;  ;  ;  

电网输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与分布研究论文_郭浩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