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涉恐舆情的网民心理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论文

面向涉恐舆情的网民心理演化 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

杨谨铖 张秋波 夏一雪 兰月新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廊坊 065000)

摘 要 [目的 /意义 ]涉恐舆论环境中网民心理演化过程表现出复杂性、非线性等特征。及时发现网民心理演化规律,可以科学有效的指导情报支持工作,提高反恐效率。[方法 /过程 ]构建网民心理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7·5”事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结论 ]仿真结果表明扭曲的敏感信息与真实相似程度、恐怖思想煽动性、信息公开程度和政府满意度等要素对涉恐舆论情报支持工作影响更大,最后对情报支持工作的具体方法提出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 涉恐舆情 心理演化 系统动力学 情报支持

1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的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1],相较于2017年增长了4.5个百分点。网络的便捷性和审核门槛低的特性使网民在极短时间内接触到各类涉恐信息,对此话题热议并衍生出各种情绪。涉恐舆情中负面情绪极易扰乱网民对事件的判断,构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也会使政府面临信任危机。通过对接触涉恐舆情的网民心理进行研究,可以科学引导舆情方向,降低负面情绪,为涉恐舆情情报支持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国内外对于舆情及心理演化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心理学视角,通过对心理演化以及“环境—感知—情绪—策略—行为”的映射流程,构建模拟模型,模拟个体间情绪的感染机制和策略的进化机制,为认识群体稳定性以及暴恐事件演化过程的应对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持[2-3];第二,基于议程设置理论视角,通过官方媒体传播过程以及网民情绪的演变过程,对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中官方媒体与网民情绪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在情绪爆发期、情绪蔓延期、情绪过度期的不同的议题设置方式[4];第三,基于复杂系统理论视角,通过非线性动力学对群体态度进行分析,研究多维度态度空间与社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预测群体心理发生突变的途径和方法[5];第四,基于政府部门的角度,对暴恐事件网络产生、传播现象以及城市群体事件演化进行研究,提出预防、应对、预防群体性事件以及恐慌心理提出消弭途径[6-7]

国外学者也对舆情及心理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基于心理学视角,通过对分析大脑皮质受到情绪感染变化,进一步发现情绪——行为疗法,并提出影响心理的重要因素包括情绪、认知、行为要素[8-9];第二,基于传播学视角,提出网络舆情的传播会受到舆情传播环境、舆情话题、网络密集程度、舆情参与者心理等要素的影响[10-11];第三,研究意见领袖政治领域影响力,提出相较于网络媒体,意见领袖的引导对网民的政治参与有较大的影响[12];第四,基于情绪表达视角,通过对Twitter内容进行研究发现,记录、反思、交流和分享作为情绪表达的社会需求,网络社交媒体是情绪表达的外在表达形式的信息载体,并验证了网民情绪对热点事件在网络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13-14]

虽然当前学者对涉恐舆情演化已有部分学术研究,但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有:a.涉恐舆情研究只从舆情本身入手研究,并未以网民心理演化的视角进行舆情研究,未触及涉恐舆情敏感性的本质;b.大部分集中于对网民心理演化具体分类的定性研究,对涉恐舆情模型的构建也停留在行动层面,对思想层面的研究则少有触及。基于此,本文在定性分析涉恐舆情网民心理基础上,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涉恐舆情演化过程,为我国反恐宣传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情报支持。

2涉恐舆情演化机理研究

涉恐舆情相对于传统事件舆情,具有舆情发展速度快、舆情热度高、衍生舆情多等特点,舆情热度图相较于突发事件舆情热度图极为相似。基于上述学者的研究,可大致将涉恐舆情演化过程分为5个阶段,即酝酿阶段、爆发阶段、持续阶段、消退阶段、长尾阶段。如图1所示(曲线来源于2014年新疆鄯善“6·26”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舆情热度图[15])。

图 1涉恐舆情演化阶段图

2.1酝酿阶段 在涉恐事件发生后,传播的涉恐事件信息不完整,真假信息混杂其中。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情绪两因素理论(生理性唤醒理论和认知性唤醒理论),此时的信息对于网民来说刺激性不强,无法激起网民心理的大量波动,网民对涉恐舆情事件多处于认知阶段。

(7)恐怖思想抵制力= (信息公开程度+学历*1.2+收入+知识了解程度)/5。说明:信息公开程度、学历、收入、知识了解程度与恐怖思想抵制力呈正相关影响关系。

2.3持续阶段 这个阶段中,网民虽然心理波动较大,情绪也较为激动,但是由于政府部门、官方媒体介入宣传,网民了解事件真相,情绪趋于缓和。可见,在持续阶段,网民的心理积累量虽然很大,但情绪较为平缓,总体朝着心理情绪平缓的方向发展。

2.4消退阶段 在消退阶段,经历了大量的官方宣传,网民的心理趋于平缓,言论表达的情绪更加倾向与正面。在这个阶段,政府的处理力度,官方媒体宣传强度和话题切入点的合适程度极大的影响了消退阶段的持续时间。

2.5长尾阶段 长尾理论由克里斯·安德森提出,起初用来描述亚马逊、Netflix之类商业网站的经济模式。他认为,“如果把足够多的非热门产品组合到一起,实际上就可以形成一个堪于热门市场匹敌的大市场”[16]。长尾理论同样适用于涉恐舆情中网民心理演化过程,虽然网民心理趋于平缓,但是之后的心理变化积累量并不小,在这个阶段应着重加强舆情监控,澄清事件真相,防止网民心理再次激化,应发新一轮的舆情危机。

3涉恐舆情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1涉恐舆情演化系统因果分析 涉恐舆情事件中情报支持通过网民心理演化及时掌握涉恐舆情动态并及时调整舆论引导策略。在识别出涉恐舆情事件中各个子系统的影响要素后,建立涉恐舆情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涉恐舆情中网民心理进行模拟仿真,涉恐舆情演化模型构建逻辑图如图2所示。

图 2涉恐舆情演化模型构建逻辑图

涉恐舆情事件中网民心理演化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非线性的社会系统,运用普通数学模型无法很好的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因此需借助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探究系统中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构建系统因果回路图。在本文的系统中,将涉恐舆情事件中网民心理演化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分别为:事件子系统、网民子系统、恐怖组织子系统、政府子系统。

芜湖还有一道早点——菜薹面,颇受青睐。外地人不明就里,可能会忽略这道阳春面。腌菜薹,是新鲜的花蕾未绽的油菜薹的前生,怕也只有这边的水土,才能长得出如此可口的油菜薹吧。

3.1.1 事件子系统 恐怖组织往往会选取与政府、民族或宗教相关的敏感事件信息进行篡改扭曲,借机迷惑受众对该事件的正常认知,恐怖组织往往在制造的虚假消息中掺杂部分真实元素,使事件迷惑性增强,言论煽动性加大,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受众的宗教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在与政府引导网民心理占据更大优势。扭曲的敏感事件,会加大网民对现实以及政府的不满,不满情绪干扰了网民对现实真相的判断,这种错误的判断会使得被恐怖思想渗透的人员误以为当前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从而积极参与到传播恐怖思想的活动中去。恐怖组织之所以可以歪曲、造谣事件并使部分网民相信,与涉恐舆情中敏感事件的公开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信息渠道越闭塞、事件原貌越模糊,留给恐怖组织歪曲及造谣的空间就越大,其伪装成真实消息的难度也就越低。在此子系统中将事件的公开程度设置为事件模糊度,将恐怖组织对事实的伪装程度定义为与真实相似程度。在敏感事件发酵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政府会加大事件处理力度,降低事件的模糊度,堵塞恐怖思想的传播渠道,还原事件真相,使网民可以正确判断事件的真伪,防止恐怖思想继续在网民中传播。综上分析可以得出事件子系统因果回路图,如图3所示。

3.1.2 网民子系统 恐怖组织与反恐部门双方在舆情事件中争夺的对象是网民的思想,网民思想导向对于双方胜负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恐怖思想,网民在未接触之前就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和抵制力,这主要是由自身的收入水平、学历、对敏感事件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该事件中敏感信息的知识掌握程度所决定,这些因素可以降低恐怖思想的影响力。此外从众心理也会极大的影响网民对恐怖思想的判断。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的现象之一,即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态度采取和大多数人群相一致的思维及行动[17]。当网民讨论经过恐怖思想伪装、篡改的消息及宗教文化甚至是恐怖思想本身的频率增大时,受到从众心理这一心理影响下,客观正确的言论在网民的谈论中会减少,负面情绪言论会愈来愈多。网民受到恐怖思想的干扰,对现实情况产生错误判断。伴随着虚假消息的不断传播,网民的对该消息的讨论频率也随之上升,同时现实的不满情绪也会导致网民讨论频率的上升。受恐怖思想影响的人群极易产生对社会、对政府产生不满感,难接受政府发布的权威消息,此类人群甚至会实施恐怖行为。综上分析可以得出网民子系统因果回路图,如图4所示。

图 3涉恐舆情事件子系统

图 4涉恐舆情网民子系统

3.1.3 恐怖组织子系统 恐怖组织在涉恐舆情事件系统中是政府的对立方。其存在推动了恐怖思想的发展,而恐怖思想又是其产生的根源。在模型中恐怖组织在涉恐舆情事件中对恐怖思想的作用力即为恐怖组织的宣传力度,恐怖组织宣传力度可以直接影响网民接触恐怖思想的可能性。宣传力度可体现在恐怖组织宣传的频率和选取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上,目前恐怖组织多以互联网、光盘、U盘、书籍等传播介质进行思想传播。恐怖组织通过加强对恐怖思想的伪装,使网民更容易接受。当前,恐怖组织惯用的手法是将恐怖思想糅杂进宗教教义、民族历史文化中,加强受众的认同度和亲和力,以便更好的迷惑受众。同时恐怖思想的煽动性会极大的激发受众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以恐怖组织世维会为例,该组织自建的网站将自己粉饰为中国人权的斗士、维吾尔族的发声者,利用国内出现的热点事件肆意歪曲我国政府出台的政策,污蔑我国的人权状况,这些行为所蕴含的民族分裂恐怖思想暴露无遗。综上分析可以得出恐怖组织子系统的因果回路图,如图5所示。

图 5涉恐舆情恐怖组织子系统

3.1.4 政府子系统 政府部门在处置涉恐舆情中起着降低恐怖思想的影响、消散受众对社会不满情绪的重要作用。政府在涉恐舆情事件中对恐怖思想的作用力即为恐怖思想处理力度。该力度的影响要素在此系统中将其分为:政府响应速度、信息公开程度、政府发布对抗信息频率。政府响应速度是指对恐怖思想的反应速度,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可以在恐怖思想传播初期尚未形成影响时阻止传播,反之,造成的社会影响极有可能降低政府公信力,无法较好的处理恐怖思想的发展态势,甚至间接导致恐怖事件的发生;政府发布对抗信息频率也是评判政府对恐怖思想处理力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政府发布针对恐怖思想的对抗信息频率的增加可使网民接收到真实消息的可能性增高,从而使网民对恐怖思想及恐怖组织有个正确的认识;及时全面公开敏感事件的相关信息可以极大的缩小恐怖组织对该事件歪曲的空间,破除恐怖思想的伪装外衣,将恐怖思想的荒谬之处以及其反社会的本质显露出来,使网民了解恐怖组织及恐怖思想,增强网民对恐怖思想的抵制力;政府对恐怖思想的处理力度是一个动态的作用力,受到政府对当前社会网民思想及治安现状的满意度的影响,在此模型中,将其定义为政府满意度。综上分析可以得出政府子系统的因果回路图,如图6所示。

4.2情报分析环节

图 6涉恐舆情政府子系统

3.2涉恐舆情系统流量图分析

总之,只有了解和把握了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正确贯彻落实体育教学的原则,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使学生的身体和学生的学习都得到发展。

(2)在该模型中不探讨个人在涉恐舆情事件里对网民现实不满度的影响作用;

图 7涉恐舆情演化系统存量流量图

图中将现实不满度设置为存量变量,受到网民、事件、恐怖组织、政府的综合作用,将其分别设置为速率变量,速率变量又受到一系列的辅助变量和常量等的影响,最终构成整个涉恐舆情网民心理演化系统模型。

明清中期,徽州社会大发展,村落同样发展繁荣。当时的很多家谱中都记载了这一景象,比如《石球桂氏宗谱》中提到“每逾一岭、进一溪,其中烟火万家、鸡犬相闻者,皆巨族大家之所居也。一族所聚,动辄数百或数十里。”在这句话里表现出徽州聚集而居且规模庞大。这个时期的徽商也是为了生存离开家乡经商,迎来了之后的鼎盛时期。在商场上取得成功的商人回到家乡,给桑梓建设投入大笔资金,扩大了聚落的规模,促进了聚落的繁荣发展[1]。

经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故意传播艾滋病的方式不同,危害的人群不同,可以对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定性为故意传播艾滋病罪。传播性病的行为危害性不如传播艾滋病的危害性大,传播性病罪尚可入刑,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当然也可以。也正因为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方式比传播性病罪的方式更多样,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更应该有明确、详细的规定,设立故意传播艾滋病罪有其必要性。我国立法技术日臻完善,设立故意传播艾滋病罪也是对我国刑法的一种完善,设立故意传播艾滋病罪有其可行性。

3.2.2 系统边界前提条件

(1)涉恐舆情中事件是孤立的,即在同一时间内两个与涉恐舆情有关的事件不会发生相互影响,本模型只研究单个事件下的涉恐舆情演化规律;

3.2.1 系统存量流量图构建 系统存量流量图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反映各个状态变量,水平存量和辅助变量的相互作用形式,将各个反馈回路进行量化,建立具有反馈性质的整体系统模型,显示动态反馈图。基于已确定好的模型边界与各子系统因果关系,涉恐舆情系统存量流量图如图7所示。

笔者曾对清末民初东西部的新式教育做过比较研究,发现鸦片战争前后新式教育即近代文化知识在中国的传授首先是从东南沿海起步的。当时来华的外国传教士,为了推进其传教事业,设立了一些教会学校,[2]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后,教会学校又在这些城市相继设立。[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教会学校由最初的五口通商城市扩展到内地。到1875年,各地的教会学校总计有800所。[4]

(3)传播渠道是畅通的,除传播渠道拦截之外不存在其他影响因素;

(4)本模型只研究思想领域涉恐舆情的内容,不模拟恐怖主义受外部或内部力量出现瓦解等现象造成的特殊情况;

(5)不考虑涉恐舆情事件中的二次舆情事件。

3.2.3 系统变量方程式 系统变量方程式的建立是对系统中各个影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方式的一个数学化呈现。由于涉恐舆情是一个动态、复杂、非线性的社会系统,我们往往很难找到充足的数据或者建立完善的函数关系,同时很难构建出数学模型来对系统进行简化,通过阅读相关文献[18-22],结合网络舆情演化和网民心理变化的特点,变量关系式设置如下:

(1)传播意愿=网民判断干扰*(1/1.3)^Time。说明:网民的传播意愿受到自身判断的干扰,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网民判断干扰与传播意愿呈正相关影响关系。

(2)网民判断干扰=(事件模糊度+与真实相似程度)/2。说明:事件模糊度、与真实相似程度与网民判断干扰呈正相关影响关系。

(3)事件作用因子=(与宗教相关程度+与政府的相关程度+民族问题相关程度)/3。说明:与宗教相关程度、与政府的相关程度、民族问题相关程度与事件作用因子呈正相关影响关系。

(4)事件作用量=(事件作用因子*传播意愿)/30。说明:事件作用因子与传播意愿共同影响事件作用量,均呈正影响关系。

(5)网民讨论频率=恐怖思想煽动性*(1/5)*(1/1.3)^Time。说明:网民的讨论频率受到恐怖思想煽动性的干扰,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恐怖思想煽动性与网民讨论频率呈正相关影响关系。

(6)从众心理= 3*网民讨论频率。说明:网民讨论频率与网民从众心理呈正相关影响关系。

2.2爆发阶段 当媒体报道、社交平台评论转发数量增长到一定阶段,网民心理积累量随即增多,由心理活动衍生出的情感倾向言论也随之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形成规模。在这个阶段,如果政府部门不及时关注并采取行动引导民众心理就会引发网民情绪急剧恶化,甚至会将网上负面情绪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12)政府作用量= (对现实不满度/恐怖思想处理力度)。说明:对现实不满度与政府作用量呈正相关关系,恐怖思想处理力度与政府作用量呈负相关关系。

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泄洪洞和水电站等五部分组成。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墙式堆石坝,坝高46 m,长350 m。

(9)恐怖思想伪装度= 与真实相似程度-信息公开程度。说明:从与真实相似程度与恐怖思想伪装度呈正相关关系,信息公开程度与恐怖思想伪装度呈负相关关系。

对于这一种类型的朗读,从视觉刺激到语音输出不经过心理词库而由形、音对应规则推出读音。这一种类型的朗读如果不是在进行“自然拼读”练习的话,则对英语学习毫无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朗读,但是全然不知道所读的是什么意思,甚至连所读单词意义是什么也不知道,完全根据所谓读音规则将单词读音逐一猜出。这种类型的朗读是应该在英语学习中加以避免的。

(10)恐怖组织作用量= (恐怖思想伪装度+恐怖思想煽动性)*恐怖组织宣传力度/传播渠道拦截力度*(1/1.1)^Time。说明:传播渠道拦截力度在恐怖组织作用量中起负作用,恐怖组织作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恐怖思想伪装度、恐怖思想煽动性、恐怖组织宣传力度与恐怖组织作用量呈正相关关系,恐怖思想伪装度与恐怖组织作用量呈负相关关系

(11)恐怖思想处理力度= (信息公开程度+政府发布对抗信息频率+政府响应速度+政府满意度)/40。说明:信息公开程度、政府发布对抗信息频率、政府响应速度、政府满意度与恐怖思想处理力度呈正相关关系。

(8)网民作用量= (从众心理*传播意愿/恐怖思想抵制力)*3。说明:从众心理、传播意愿与网民作用量呈正相关关系,恐怖思想抵制力与网民作用量呈负相关关系。

(13)对现实不满度=事件作用量+恐怖组织作用量+网民作用量-政府作用量,Initial Value=0。说明:对现实不满度受到事件作用量、恐怖组织作用量、网民作用量、政府作用量共同作用,其中涉恐舆情演化的引导力量的只有政府作用量。

3.3模型仿真

3.3.1 “7·5事件”回顾 2014年6月26日,在广东省韶关市旭日玩具厂发生了一起维吾尔族员工与当地员工的群殴事件后,这一事件被“世维会”等恐怖组织所利用,在网络上借机诋毁我国民族宗教政策。2014年7月2日起,我国境内部分网民在网上大量发帖,怂恿在7月5日的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等地进行游行示威。“7·5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群众恐慌,网民纷纷转发或评论,随后政府及时公布事件真相和事件处理进程,网民的对该事件的关注才慢慢下降。

在此事件中,网民的情绪经历了发生、峰值和消退阶段,网民的情绪从0开始逐步增加,后因政府介入后达到波峰,之后又逐步下降。

3.3.2 在既定参数下系统模型的运行结果 模型中,与政府相关程度、民族问题相关程度、与宗教相关程度、事件模糊度、与真实相似程度、收入、学历、知识了解程度、信息公开程度、恐怖思想煽动性、传播渠道拦截力度、恐怖组织宣传力度、政府满意度、政府发布对抗信息频率、政府响应速度的指标涉及到事件、网民和恐怖组织的具体数据,因此通过专家打分法,将其假定为常量。本次研究针对的是普通网民,设定取值范围为1-100,打分分值越大,作用力越强。其值分别为:42、73、65、30、75、42、45、40、50、58、75、70、40、83、72。从模拟仿真结果图来看,涉恐舆情中网民对现实的不满度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阶段一:0-1天,现实不满情绪的在网民中的上升未受到任何限制,热度呈直线上升趋势;阶段二:1-3天,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民对现实不满度持续上升但在第二天达到峰值,政府开始响应并对恐怖组织散布的虚假信息进行回应并开展降低网民对现实不满情绪的工作;阶段三:3天之后,政府疏散引导工作全面启动,使更多人了解真实情况,网民不满情绪开始逐步消散。综上分析,通过软件vensim建立系统模型。在不改变参数的情况下,图8基本可以模拟涉恐舆情事件中网民对现实不满情绪的演化过程。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增加,每年新增的脑卒中患者有200万人,其中会有70%~80%的患者会因疾病问题导致肢体运动出现障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中医当中属于“中风中的痿痹”,多是由于患者机体衰老,气血亏虚,脑髓失养,引起肝阳上亢,情志不畅等原因从而导致肝气瘀滞 ,痹阻于脑脉而引发病的疾病。因此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关注的主要问题。

3.3.3 各因素对系统影响分析 a.事件作用子系统。对于事件中事件模糊度、事件与真实的相似程度、宗教问题相关程度、民族问题相关程度和与政府相关程度都会影响到对现实不满度。如图9所示,曲线2表示初始状态,曲线1事件与真实的相似程度增加30%的变化趋势图。通过Vensim软件运行可知,各个影响因素对网民的现实不满度均起到增强作用,但除“与真实相似程度”影响因素影响较大之外,其余影响因素均影响较小。从中可以看出各个变量对于对现实不满度的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事件与真实的相似程度对对现实不满度的影响最大,远远高于其他变量的影响。这种变化反映了在涉恐舆情中恐怖组织往往利用真实的事件进行伪装造谣,使受众往往辨不清真假,做出错误的判断。这种现象为政府在涉恐舆情中的工作开展提供了优先选项。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者ADL、QOL-AD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表明应用分阶段延伸护理手段能够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自理能力,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8]。

图 8涉恐舆情系统模型仿真基础结果图

图 9事件子系统分析图

b.网民作用子系统。在网民作用子系统中,恐怖思想煽动性、信息公开程度、知识了解程度、收入、学历都会影响涉恐舆情中网民对现实不满情绪。其中影响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是信息公开程度与恐怖思想煽动性。如图10所示,其中曲线3为初始状态变化趋势线,曲线1-2分别为信息公开程度、恐怖思想煽动性增加30%的变化趋势线。从中可以看出,恐怖思想煽动性在网民作用子系统中增强网民对现实不满度尤为明显,远远大于其他变量增加现实不满度的影响;信息公开程度在网民作用子系统中降低网民对现实不满度尤为明显,远远大于其他变量降低现实不满度的影响。

(3)技术优势.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中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环境条件大为完善,先进的管理系统软件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传统的手工化管理时期,图书借阅工作量大,难以满足每位师生的要求,数字图书馆集收藏、借阅于一体,读者完全可以通过图书馆内部网方便、快捷地进行网上预约、借阅、续借、咨询等自主性服务,不但减轻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劳动量,而且提高了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c.恐怖组织作用子系统。恐怖组织作用子系统中,恐怖组织宣传力度、传播渠道拦截力度、与真实情况相似程度、信息公开程度和恐怖思想煽动性都会影响涉恐舆情中网民对现实不满情绪。如图11所示,其中曲线3为初始状态变化趋势线,曲线1-2分别为恐怖思想煽动性、信息公开程度增加30%的变化趋势线。从中可以看出增加恐怖思想煽动性变量使网民对现实不满度增加到最大值,而增加信息公开程度变量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网民对现实不满度。

图 10网民子系统分析图

图 11恐怖组织子系统分析图

图 12政府子系统分析图

d.政府作用子系统。在政府作用中,政府满意度、政府发布对抗信息频率、政府响应速度、信息公开程度都会影响涉恐舆情中网民对现实不满度。如图12所示,其中曲线4为初始状态变化趋势线,曲线1-3分别为政府发布对抗信息频率、政府响应速度、政府满意度增加30%的变化趋势线。从中可以看出,政府满意度在政府作用子系统中增强网民对现实不满度尤为明显,远远大于其他变量增加现实不满度的影响;政府响应速度、政府发布对抗信息频率在网民作用子系统中降低网民对现实不满度尤为明显,远远大于其他变量降低现实不满度的影响。

4基于网民心理演化系统的反恐情报支持研究

(4)政府维度:对政府反恐部门的机构设立、反恐舆论工作开展方式及效果进行及时收集并进行汇总,将历史记录中反恐部门的反恐宣传策略、行动及效果整编归类形成档案。

4.1情报收集环节

(1)事件维度:在发生敏感事件后,及时对事件开展情报收集工作,对产生的前因后果以及事件本身进行全方面的收集,对成为舆论焦点的敏感事件进行记录汇总,建立分类档案,为之后的情报支持工作环节奠定基础。

(2)网民维度:情报收集在网民维度的重点应放在恐怖思想的煽动性上,重点收集恐怖思想煽动人群的具体信息,并对易煽动人群的共同特征开展情报收集工作。

(3)恐怖组织维度:利用涉恐舆情恐怖组织活动方式重点针对恐怖组织本身构成开展情报收集,掌握恐怖组织的核心思想、恐怖组织的具体构成、恐怖组织的宣传方式以及恐怖思想的传播渠道等具体信息。

通过对涉恐舆情环境下网民心理演化进行模型研究,笔者认为政府在情报支持应重点从以下几个环节及维度开展工作。

湖北省水利工程农业水费主要包括农业排涝水费和农业灌溉水费。2011年省委1号文件决定取消易涝地区农民的县乡两级水利工程排涝水费,农业排涝费用由各级财政负担,目前大部分县乡已取消排涝水费。据2012年统计数据,农业水费支出占农业生产支出的10%左右,全省农业灌溉水费收入1.06亿元,水费实收率约为62%。2008年以来,当阳市、荆州区、南漳县、宜都市、潜江市、咸安区、江陵县、仙桃市、蔡甸区、老河口市等地实施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示范项目区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排灌体系,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保证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形成了良性的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确保了粮食与经济作物增产,农民增收。

(1)事件维度:通过对敏感事件信息的情报收集,并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对敏感事件的构成进行要素分类并进行分析,据此提前展开有针对性的第二轮情报收集,消除信息盲区。

(2)网民维度:通过对恐怖组织的情报收集,对恐怖思想易煽动的人群进行特征分析,进一步深入分析恐怖思想具体的煽动点,并进行归纳总结。

(3)恐怖组织维度:通过对恐怖组织本身进行情报收集,分析该恐怖思想面向我国的具体人群特征,并对此类人群进行重点监测,有针对性的缩小涉恐舆论波及的网民范围。

(4)政府维度:通过对政府本身开展的情报收集,对归类档案进行分析,总结政府反恐决策部门效率以及反恐行动部门的行动效果,剔除效率低且代价高的方案,更加科学高效的整合政府反恐部门机构,寻找涉恐舆情事件的最佳网民心理引导路径。

4.3情报评估环节

(1)事件维度:通过对敏感事件的敏感要素进行归纳总结,制作事件敏感要素打分表,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数据抓取以及专家打分的方式评估事件的敏感程度,为政府反恐宣传部门提供行动参考。

(2)网民维度:通过对恐怖思想煽动点进行统计汇总,建立恐怖思想煽动点汇总表,并对煽动点进行单项及多项交互影响评估汇总,对恐怖组织的具体煽动行为开展分级预警评估。

(3)恐怖组织维度:通过对恐怖组织进行的情报收集及分析,对恐怖组织发表言论的激进程度、恐怖思想煽动程度要素等进行综合汇总,建立恐怖组织舆论影响力评估表,对各个恐怖组织进行煽动力等级评估。

(4)政府维度:通过对反恐宣传部门的工作开展情报收集及汇总,优化宣传途径、媒介以及信息载体,制作涉恐舆情事件处置指南。

实验课程是实验教学体系的最小单元。目前,大多数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课程体系参差不齐,所涉及的实验课程类别、数量和学时都有所不同。而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涵盖化学、药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医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合的专业。因此,充分有效的实验教学是标准化课程体系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则为实验教学课程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4.4情报决策环节

(1)事件维度:通过对事件的敏感度进行收集并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报决策,为涉恐舆论环境下情报部门开展情报工作提供支持,合理规划反恐机构部门比例分配,科学消除事件的敏感舆论点;

(2)网民维度:开展情报工作,将事件的敏感点及时排除,降低事件的敏感度,并加强对网民的宣传教育,强化网民对涉恐信息及谣言的抵制力;

(3)恐怖组织维度:通过对恐怖组织展开情报收集及分析评估工作,确定对恐怖组织的优先收集要素,在最短时间内支持政府反恐宣传决策;

(4)政府维度:在深入分析政府反恐行为的效率之后,建立细化仿真模型,拟合反恐行动最优的方式和方法,争取以最小代价、最短时间、最大优势开展涉恐舆情情报支持工作。

软土地区选用的地方做法一般采用增加零层板方案。其中,附属用房及办公楼部分柱网大约为7m×8m,柱网间距不大,可仅在柱网间设置零层板即可。而泵房部分为跨度22m的门式刚架结构,因此,还需要对厂区地坪进行处理。地坪活荷载按照30kN/m2进行计算,在钢柱区间内均匀布置地坪桩。北塘热电厂供热管网南干线天碱中继泵站桩承台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地坪桩及零层板布置图如图2所示。

5结 语

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涉恐舆情环境下网民心理演化受事件、恐怖组织、政府以及网民自身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为情报支持工作提供建议。基于各个子系统的因果关系分析,以网民对现实的不满度作为中心存量,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仿真结果表明经过恐怖组织篡改伪造的事件与真实相似度、恐怖思想煽动性、政府满意度、政府响应速度和信息公开程度对涉恐舆情环境下网民的心理产生的影响更大。情报支持工作应着力在以上几个领域开展工作。

涉恐舆情环境下网民心理演化过程复杂多变,影响因素众多。本文的研究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模型在揭示涉恐舆情网民心理演化过程的具体影响因素方面并不全面,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OL].[2018-11-17]. https://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t20180820_70488.htm.

[2] 朱 侯,胡 斌.基于依从心理的组织规范稳定性及其演化的模拟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7,26(6):1112-1121.

[3] 修 政.基于进化博弈和心理学理论的群体暴恐事件仿真与推演[D].郑州:郑州大学,2017.

[4] 陈 飞.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中官方媒体微传播与网民情绪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5] 李小平.群体态度构成与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6] 黄小英,肖宏斌.暴恐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对群体恐慌心理影响及其消弭途径[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5,29(5):67-72.

[7] 兰月新.面向大数据的群体性事件预警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8.

[8] Hadjikhani N. Body expression of emotion do not trigger fear contagion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Social Cognitive & Affective Neuroscience,2009,4(1):70-78.

[9] Albert Ellis. Anger: How to live with and without it[M].Citadel Press,1986.

[10] Laird J, Bresler D.The proces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A self-perception theory[J].Review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2,13:213-234.

[11] Sohn D. Coping with information in social media:The effects of network structure and knowledge on perception of information valu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2:145-51.

[12] Park C S. Does Twitter motivate involvement in politics? Tweeting, opinion leadership,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M].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2013.

[13] Valeri Illingworth.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Phys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6:92-93.

[14] Ausserhofer J, Maireder A. National politics on twitter[J].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2013, 16(3):291-314.

[15] 百度指数新疆舆情热度[OB/OL].[2018-03-15].http://index.baidu.com/?tpl=trend&word=%D0%C2%BD%AE.

[16] 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乔江涛,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17]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8] 李 鑫,张 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SIRS信息传播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11):17-22.

[19] 叶琼元,兰月新,王强,等.面向突发事件的网民情绪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9):153-159,105.

[20] 夏一雪,兰月新,赵玉敏.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信息异化控制模型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2):3-11.

[21] 陈福集,游丹丹.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网络舆情事件传播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9):118-122.

[22] 杨 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网络舆情传播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On System Dynamic Model of Netizens 'Psychological Evolution Facing Terrorism Public Opinion

Yang Jincheng Zhang Qiubo Xia Yixue Lan Yuexin

(China People's Police University, Langfang 065000)

Abstract [Purpose /Significance ]The psychological evolution process of netizens in the environment of fear and public opinion shows complex an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Identifying the psychological evolution of netizens timely can guide intelligence support work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anti-terrorism efficiency.[Method /Process ]The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netizens' psychological evolution was constructed. The model was simulated with the "July 5th" event,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was verified.[Result /Conclus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ilarity degree of distorted sensitive information and the true reality, horror ideolog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government satisfaction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intelligence support work.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intelligence support work are proposed.

Key words public opinion involving terrorism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system dynamics intelligence support

收稿日期: 2018-09-21 修回日期:2018-12-13

基金项目: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深度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编号: 15275603);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公安情报可视化教学系统构建研究与实践 ”(编号: 2018-GJJG445)。

作者简介: 杨谨铖 (ORCID: 0000-0002-2249-9418),男,1993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舆情;张秋波 (ORCID: 0000-0003-3229-3066),女,1965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边防情报学、法学; 夏一雪 (ORCID:0000-0002-8044-0553), 女, 1983年生, 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网络舆情;兰月新 (ORCID: 0000-0002-4791-5094),男,1981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网络舆情。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2019)03-0141-07

引用格式 杨谨铖,张秋波,夏一雪,等.面向涉恐舆情的网民心理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9,38(3):141-147,154.

DOI 10.3969/j.issn.1002-1965.2019.03.022

(责编 /校对 :王平军 )

标签:;  ;  ;  ;  ;  

面向涉恐舆情的网民心理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