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针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效果观察论文_陈德生

交锁髓内针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效果观察论文_陈德生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南河广元湘康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 目的:就四肢长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原因和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4年6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患者50例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植骨内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出现骨不连症状的原因较多,交锁髓内钉治疗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长骨骨折;骨不连;原因;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049-02

在临床上骨不连又称为骨折不愈合症,该种病症是发病率高达10%的长骨干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一旦出现会给患者的身心和精神带来极大的压力和负担。虽然其发病率高,但是多年来在临床上相关研究和探讨一直没有建树性的进展,对于该病症的预防以及治疗尚无一个统一标准。本文抽取2014年6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救治的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症状的患者50例为对象,对其发生骨不连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6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救治的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症状的患者50例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7至78岁,平均年龄为(42.5±5.3)岁。长骨干骨折产生的诸多原因中有摔伤、车祸、绞伤在内,同时骨折发生的类型有横形状骨折、粉碎性骨折、螺旋形骨折,骨折患者发生的部位有锁骨、胫骨、股骨以及尺桡骨等。病理类型有12例骨折端畸形,15例骨折端疼痛,16例骨折端异常,7例骨折延迟愈合。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中,对照组采用植骨内固法,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患者的骨折位置处做出大约4~8cm长度的斜行切口,用专用的刮匙刮取出患处松质骨,然后在采用360°镶嵌式开槽植骨,在该手术过程完成后,再将所切出的创口进行缝合,在缝合的过程中要具有层次性,最后在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钢板固定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对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此过程中予气囊止血处理,沿着患者的胫骨外缘切开小腿前外侧,对患者骨折处给予细心的清理,在此过程中要保证患者的骨折断端的复位良好,然后对患处进行临时固定,同时要求能够保证患者的关节能在有限的屈曲角度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而后在髌骨下到胫骨结节处做一纵向切口,进行扩孔、扩髓、降髓腔压、以此来达到减小对髓内血运损伤的目的。之后打入髓内钉,并放置2枚髓内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以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予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方式的治疗后,都起到了骨折愈合的效果。其中观察组愈后恢复良好,未发现跛脚以及其他后遗症,其中患者下肢功能正常的有22例,占比为88%,对照组有17例,占比为68%;观察组患者出现轻度跛行,下肢关节活动一定程度受限等后遗症的有3例,占比为12%,对照组有8例,占比为32%,不难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四肢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症状在骨科临床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产生这种症状的因素有患者自身运动量、自身代谢、个体身体差异等在内的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其具体可做如下分析:(1)固定支架的选择上存在偏差,在骨科支架的选择方面,无论是外固定还是内固定,都是为了提高患者骨折位置的稳定性服务的,这对患者所使用的固定支架的长度和材料尤为相关。(2)术后康复护理指导。若医护人员忽视术后指导,患者在缺乏相应知识的情况下极易出现过早进行康复训练,这非常容易导致骨折位置的固定不稳定,最终造成骨不连。(3)全身性因素。这种因素对康复的影响最主要体现在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年龄,临床研究表明:儿童的骨愈合能力>成年人的骨愈合能力>老年人的骨愈合能力,同时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从健康角度看,抽烟、喝酒、肥胖以及糖尿病人等患者的骨不连的比例更高。(4)供血因素。骨折愈合进程的最根本因素在于血液的供给程度,而供血不足最为危险,通常导致供血不足而增加骨不连几率的因素中最常见的是患者发生粉碎性骨折、软组织受伤程度高、开放性骨折、手术致使软组织过多剥离以及高能量闭合损伤等。其中,若患者胫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这种导致骨不连的发生概率会高出正常概率的3倍左右,值得重视。(5)断骨间接触不良。临床中做容易发生断骨接触不良的有骨折复位不良、骨缺损以及粉碎性骨折等,同时如果断骨之间的缝隙过大,这种情况会导致桥梁骨痂难以有效连接间隙,从而导致骨不连的发生。(6)骨折固定不稳定。当患者的骨折处固定不牢固时,容易导致患处血管再生和细胞游出,进而导致患处难以快速骨化形成纤维软骨而导致骨不连状况。包括:患者所使用的固定钢板不够长度或钢板固定不稳定、石膏固定患处后,患处消肿后,石膏和患处会出现缝隙。因此,在临床中,医护人员不应该过度最求骨折的复位效果,而应该在对对游离的骨块进行固定时,遵守好“力线完好”原则,避免骨折断端出现短缩。(7)感染。虽然感染也是骨折常见并发症,但其并不是直接因素,其实通过对骨折断端周围的组织感染,让其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软组织的坏死而引起骨不连状况。与此同时,若患者发生感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骨质量的降低,进而导致内部固定不稳,最终影响血液的供给量。

本结果表明:固定支架运用不当、术后医疗指导不当、全身性因素、供血因素、断骨间接触问题、骨折固定不稳定、感染等是导致长骨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症状的主要原因,交锁髓内钉治疗效果明显,由于该种螺钉的结构是通过精心研究设计的,而且其材料也是经过严格把关,因此其能够通过接骨板承载能力的均匀分布,避免应力过于集中,从而达到骨折断端处与钢板之间的压力为零的效果,最终起到保护骨折断端周围的微循环,促进骨折有效愈合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成伟,艾尔肯·阿木冬,李璐兵,阿曼,帕尔哈提,舒莉,王雪.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的骨不连[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6,09:1667-1670.

[2]骆华松,张继恩,刘克斌,佘斌兵,易洋,罗刚,徐双迎,祝利平.自体髂骨植骨术在四肢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中的应用技巧[J].临床误诊误治,2016,12:42-44.

[3]张文明,赵昌平,王亚军,于建龙.锁定加压钢板结合骨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05:167-168.

论文作者:陈德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5

标签:;  ;  ;  ;  ;  ;  ;  ;  

交锁髓内针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效果观察论文_陈德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