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较方法看管理科学的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科论文,内涵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时代背景变化,认识管理科学的内涵
●从企业内部结构变化,认识管理科学的内涵
●从评价标准变化,认识管理科学的内涵
●从管理内容变化,认识管理科学的内涵
●从经济增长方式变化,认识管理科学的内涵
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四大内容之一,是一个全新课题。科学管理相对于传统管理,两者是继续与创新的统一,连续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我们既要看到两者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地位、作用、追求效果,依靠对象等依然不变,更要通过对比,认识管理科学的内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学管理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管理,在外延和内涵上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从时代背景变化,认识管理科学的内涵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是计划的被动型生产单位。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管理,它必然只适应和服务于计划控制,远离市场,缺乏市场的驱动力。作为国家基础工业的冶金行业,受计划经济束缚尤为突出,例如产品价格、销售对象等都受国家计划安排。但废次品钢材,则由企业自行定价和选择销售对象,往往出现企业自主经营的废次品售价高于国家控制的合格品价格。在这种不正常情况下,优质优价的原则被颠倒了,质量管理的观念被扭曲,失去了管理的源动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活动,源于市场,终于市场。企业管理的范围必须向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两头延伸。精心研究市场,及时把握市场变化,作出快速灵敏、准确有效的反应,参与市场竞争,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现在许多企业提出“生产围着销售转,销售围着市场转”的管理思想,上海轻工业提出了“四新战略”(即新产品、新规格、新包装、新花式),上海纺织工业提出了“三名战略”(即以名厂、名人、名牌为龙头扩大规模,占领市场)等,体现了“有远见、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目标”。由于历史背景的变化,给管理科学带来新的内涵。
二、从企业内部结构变化,认识管理科学的内涵
首先,产权结构的变化。过去由于政资、政企不分,加上单一投资主体,上级代表国家对企业直接行使管理权,企业为迎合上级需要,往往成为管理的追求目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许多国有企业实现了多元产权结构,它给管理工作带来变化:一是由于主体的多元化,出现了管理人员组成多元化,代表着不同主体,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特别出现了体外监事、董事等,扩大了管理层,为有效管理提供了条件。二是产权结构变化后,企业为对各方投资主体负责,必然会把投资的回报,股东的权益,作为企业追求的根本的目标。人为的上级的概念趋于淡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不再是听命于上级的管理,而是企业内在自我的行为。
其次,组织结构的变化,给管理工作带来变化:一是现代企业制度按《公司法》要求,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在内部组织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的模式,真正实现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分离;监督层与决策、执行层的分离。同时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也形成了制约和支持的关系。为实现管理科学,建立起科学的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按市场的要求、生产的要素优化组织结构,这本身就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从评价标准变化,认识管理科学的内涵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许多标准源于上级。如企业整顿五项标准,国家一级企业、二级企业标准等。尽管企业整顿和企业升级达标,在当时条件下,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起过一定促进作用,但是不能不承认确实存在企业管理优劣指标上面订,下面套的现象。企业千差万别,如何理解标准,如何才算达到标准,解释权和衡量权在于上级。听命上级,迎合上级,成为当时管理工作的一大特点。为追求达标,管理中的形式主义、花架子,甚至所谓的“感情联络”、“跑部风”,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企业管理的标准反而简化了,就是生产力的标准。衡量者由上级逐步转为市场、用户。企业为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不找市长,找市场。衡量标准变化的好处是:一是企业管理与企业目标真正实现了一致性。二是在衡量标准上,大大削弱了人为因素。从这个意义上,增加了平等竞争的基点(不是全部)。现在,许多企业提出了“有质量,有市场,有效益”的经营管理思想。上海某钢厂向日本出口一批钢板,用户反映发生焊接脆裂,要求索赔。但我国和日本的标准都注明了不保证焊接质量,用户认为:你可以用标准来拒绝索赔,但今后我再也不买你厂里钢板,买不买不由标准。该厂以市场为导向,把质量管理从传统的符合标准型转为适应市场型,不仅破例赔偿,并从工艺上解决了焊接脆裂问题,终于在日本产生良好反响,打开了市场。
四、从管理内容变化,认识管理科学的内涵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企业从注重实物形态转移到注重价值形态;从封闭的生产方式转移到开放的生产方式,它给管理工作带来变化是:首先,管理重点变化。过去的重点是围绕生产制造过程搞好管理工作,现在的重点要转到以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上来。迫使企业强化产品开发功能,建立起适应市场的营销机制。这是当前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还要抓好目标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资产管理等。其次,管理内容变化,除了基础管理之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内容。一是资产管理。在法人财产权明晰后,如何建立起资产经营责任制;如何盘活存量资产;如何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等,需要管理上创新,做好这篇“新资本论”文章。如四平客车厂通过加入一汽集团,进行企业包装,实现升值后与韩国合资;海南三亚机场建成后,出让49%产权给外方,利用转让费,修建海口机场;北京一轻系统利用级差地租,“退二进三”的产权流动(把企业退出二环线,开发三产)。如何使资产在流动中增值,在运作中加强管理,给企业管理提出了深层次要求。二是多元经营管理。过去,几万人的大企业都吃一锅饭,抗波动能力差。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拓宽经营范围,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主业强,副业旺。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多元经营的本质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又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三是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产品开发系统和人才开发系统,对经营者的考核、再就业工程、企业内部人才劳务市场等,都需要通过管理来解决。
管理的内容是动态的,它既反映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差别,又反映在同一企业在不同时间内容上的差别。但无论如何变化,管理工作必须在严字上做文章,管理如果不讲刚性,加强管理,科学管理只是一句空话。
五、从经济增长方式变化,认识管理科学的内涵
我国实现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前者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后者是生产力发展的途径。实践已经证明,粗放型增长方式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不转变增长方式,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给企业管理带来变化:首先,在企业内部改革和管理上,正像吴邦国同志指出:不存在没有管理的机制,也不存在没有机制的管理,改革的成果要靠管理来加以规范和巩固,而坚实的管理基础又是企业深入改革的必要条件。其次,在企业经营管理上,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新上项目与利用现有基础的关系;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关系。还有,在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素质结构中,积极探索集约经营的方向和路子,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