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有可能进入迅速增长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可能论文,世界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从90年代下半期起,世界经济有可能进入迅速增长期,其特点是大发展、大开放、大调整、大竞争、大融合和大协调。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的根据首先是科技革命的推动,第二是世界经济长周期正处在上升时期,第三是东亚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推动,第四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第五是世界经济大开放、大竞争、大调整、大融合、大协调的推动。在此情势下,中国必须尽快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预测年度世界经济形势时,应当注意到世界经济的中长期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年度的经济形势。本文试就世界经济的中长期趋势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据预测,今年世界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或地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这是进入90年代以来所没有的。我认为,从90年代下半期起,世界经济有可能进入迅速增长期。它的特点是大发展、大开放、大调整、大竞争、大融合、大协调。
所谓大发展,是指世界经济强劲增长,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都强劲增长,总产出迅速扩大,同以往各个历史时期比较,有可能发展为最强劲的增长期。世界经济的大开放、大调整、大竞争、大融合、大协调都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当然,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之间、同一经济类型的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其经济增长幅度是不会一样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在不同年份,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幅度并不会一样,经济的增长仍然是波动起伏的,经济周期依然是存在的。
所谓大开放,是指世界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或地区都在实施开放政策,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就整体而言,当今世界的开放度是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国在发展自身的经济中都在越来越多地接受他国的商品和资本,利用他国的技术和人才,吸收世界的文明成果,借鉴国外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管理经验。当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开放度又是不一样的。
所谓大调整,是指世界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或地区都在剧烈地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剧烈地进行产业转移,同时也在不断地调整经济政策。在研究产业结构的调整时,要特别注意到工业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制造业的增长并不会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因此,低廉劳动成本在国际竞争中所起的有利作用在缩小;也要注意到世界工业原料的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脱节,工业生产对天然原料的需求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这就会导致初级产品价格的下跌,加深出口初级产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程度,削弱它们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的能力,促使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所谓大竞争,是指当今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不仅在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特别是美、日、西欧之间进行,也在工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即使在工业发达国家内部也激烈地存在着。这种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用新产品占领世界市场的竞争。在全球性的科技竞争中,任何一个国家都将受到冲击和影响。谁在科学技术上落后,谁就有可能在经济上受制于人,在军事上被动挨打,在政治上成为强权政治的附庸。
所谓大融合,是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伴随着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高度发展,伴随着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在目前的这个世界上,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活动都不可能与世隔绝、闭关自守,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和生存都日益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交织在一起。这种联系、交织和依存,既表现在同一经济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也表现在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之间。
所谓大协调,是指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加强,随着战后出现的区域性经济集团的迅速发展,集团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协调正在不断加强,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协调正在不断加强,工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协调也在加强,宏观经济政策越来越从一国的单独调节转向国际调节,国际经济组织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强化。
因此,目前的世界经济特别是大国经济正在既竞争又融合中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合作而又相互制约的局面。世界经济有可能在这种状态下实现其强劲增长,实现其大发展。
(二)
判断从90年代下半期起,世界经济有可能进入迅速增长期的根据有:
首先是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历史的经验反复证实,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势必出现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战后的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更是空前的。这次技术革命经过50年代和60年代的高潮以及70年代的相对低潮之后,从80年代开始又逐步形成新的高潮。这次新高潮的主要内容是,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中心,包括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以及海洋开发技术等一系列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这是一次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技术革命,是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在这次新的技术革命中,目前有的技术已经被突破,有的技术即将被突破,新的技术群正在不断涌现。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新的技术群的基础上将会产生一系列新的产业,新的技术革命的产业化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革命的高潮,世界经济就会依靠这些新技术群和新产业群获得迅速发展,并且有可能出现空前未有的发展,社会生活也随之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在预测世界经济的发展时,应当高度重视这一动向,认真研究这一动向。例如,目前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正在竞相建设的“信息高速公路”,就将会对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产生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如果在今后的年代里,全球建成统一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体系,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变革,整个世界就将联成一个新的整体。
第二是世界经济的长周期的波动。
从历史上看,一个重大的创新浪潮的出现与消逝,导致世界经济的上升与下降,影响较为深远,实现期限较长,构成长周期波动。每一个长周期一般半个世纪左右。第一次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第二次长周期从19世纪4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期,第三次长周期从19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世纪40年代下半期,第四次长周期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开始。根据历史经验,每次长周期都同一定的技术创新联系在一起,形成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而且,每次长周期都存在着上升期和下降期。在长周期的上升期,世界经济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在长周期的下降期,世界经济的增长就较为缓慢。例如,从本世纪40年代末期开始的长周期,在1948年到1973年就出现过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期,在此期间,世界经济的增长就超过了战前任何时期;而从1973年以后,世界经济的增长就较为缓慢。历史的经验还告诉我们,在长周期下降期的末期或者是长周期上升期的初期,会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充分发挥其后发优势,实现其跳跃式发展,在较短时间内从经济上、技术上赶上并超过先进国家。所以如此,是因为后发国家可以吸收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利用先进国家的资金,引进先进国家的人才,吸收先进国家的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发挥后发国家自身的优势。当然,后发国家的吸收、利用、引进,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国情,有所创造,有所发展。这样,才能收到更大成效。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两次长周期的交替期,世界经济的第五次长周期波动可能始于90年代下半期。这次长周期波动是同目前正在发展的新的技术革命联系在一起的。在第五次长周期的上升期,现在已被突破和即将能突破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必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的飞跃,导致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生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三是东亚地区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强有力的推动。
近二、三十年来,在亚洲,首先是日本、亚洲“四小”的崛起,其后是中国大陆、东南亚其他国家、越南等印度支那国家经济的起飞,使东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重心。
60年代初期,东亚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还不是那么为世人所重视的。然而,东亚一些国家或地区利用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迅速发展经济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地区经济的增长、贸易的发展、金融实力的增强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完全可以说,东亚是经济群星灿烂的地区。在战后的第一个1/4世纪中,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了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战后的第二个1/4 世纪中,日本又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整个战后年代,日本逐步缩小同美国的经济差距。1994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折合46295亿美元, 相当于美国的68.8%,为德国的2.55倍、法国的3.51倍、英国的4.45倍、意大利的4.55倍;日本、中国、韩国、新加坡、香港地区、台湾省、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10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合62376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92.7%,相当于欧洲联盟现今15 国的88.2%。〔1〕如果说在60年代或70年代, 当东亚的经济规模还比较弱小的时候,东亚经济的增长虽然相当迅速,但对世界经济的推动力量还是不足的话,那么,现今,东亚、美国和欧洲联盟的经济规模已经处于三足鼎立的情况下,东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就是不可忽视的了。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假定世界各国所处的条件是适度有利或者是适度不利的,只要这种不利条件不包括出现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能源价格的猛涨或者是发生严重的贸易战,那么,东亚由于自身的有利条件,其未来的经济发展仍然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这一经济群星灿烂的地区必将再放光芒。东亚自身的有利条件包括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国民储蓄日益增加,资金较为充足;具有较大的技术潜力;业已形成的内部发展机制;政府的开放政策和政局的稳定性;丰富的自然资源;企业家的洞察能力等等。假定工业发达国家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2.7 %,日本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也取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数(虽然近些年来日本经济的增长并不理想,但从中长期看,这个估计应当是能够实现的),假定东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工业发达国家的2.8倍,即7.56%,假定按照1994年的价格和1994 年的汇率,那么,到2000年,上述东亚10个国家或地区(由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应为9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则将超过美国,到2004 年则将超过欧洲联盟现今15国,到2010年,上述东亚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则超过美国18.9%,超过欧洲联盟15国13.2%。如果在此期间日元升值(从中长期趋势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包括东亚其他国家或地区,如印度支那诸国以及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的澳门等,那么,东亚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和欧洲联盟的时间还会提前,到2010年,超过美国和欧洲联盟的部分还会增大。东亚经济的持续增长无疑会对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考虑到东亚地区日益扩大的市场容量、金融实力和巨额的国际储备,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的。东亚地区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强有力的推动力量。
第四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
人们在分析世界经济的增长时,一般都要分析国际贸易的作用。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依赖对外贸易的程度空前提高,的确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的扩大要求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又极大地推动着国际贸易的扩大。战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伴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移,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异常迅速,其速度又大大地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扩大导致了跨国公司的数量、规模和经营范围都是战前任何时期不能比拟的,而国际直接投资又主要是跨国公司投放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战后经济国际化空前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战后国际经济关系的新现象、新特点。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报告称,通过全球4 万家跨国公司进行的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合组织在总结世界经济200 年发展史时也把代表着技术与现代化管理的跨国公司日益增加的投资同贸易自由化一起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日子里,国际直接投资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重要因素将更为突出,因为,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伴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加速,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是可以肯定的,跨国公司将会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将会日益成为支配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强大力量。因此,我们在分析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时的促进作用时,是不能忽视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的,而在实际中更应强调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
第五是世界经济大开放、大竞争、大调整、大融合、大协调的推动。
在冷战后年代,由于原苏联东欧国家正在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由于我们国家也在逐步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个世界特别是主要国家的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的,这就为世界经济的大开放、大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并日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随着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联络工具的日益广泛运用,世界各国越来越在国际分工的深化中、在世界市场的扩大中、在国际资本的日益交织中联成一个整体,这是前所未有的。世界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特别是大国既进行日趋剧烈、空前规模的竞争,尤其是致力于争夺高技术优势,同时又注意加强国际经济协调。世界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既实行前所未有的开放,同时也注意相互融合。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移也将是空前的。所有这一切,都为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从90年代下半期起,世界经济可能进入迅速增长期,并不是说在今后的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是笔直上升的。世界经济的增长将是螺旋形上升,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幅度不会一样的,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仍然是不平衡的。
(三)
世界经济可能进入迅速增长期,东亚地区经济,甚至是整个亚洲地区经济,将以较高的速度向前发展,占人类人口大多数的国家或地区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生力军,甚至成为强大的主力军,这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次新的机遇。而且,这次新的机遇可能会超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抓住的机遇。另一方面,在这种形势下我国能否保持长期的持续稳定增长,不断提高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步缩小同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这对我国来说,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抓住历史的机遇,迎接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尽力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而且要用前一个转变来推动后一个转变。
转变是很不容易的,是相当艰苦的。为了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首先,应当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在我们国家,一定要有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否则,就不能逐步缩小同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就只能在它们的后面爬行,这是不允许的。但是,我们又一定要防止片面追求速度,切忌不讲效益的发展速度。要讲究经济效益,就要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就要研究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就要讲究按人时计算的和按就业人数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切实改变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力求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统一。要讲究经济效益,还必须防止短期行为,短期行为在短期内似乎有所谓“成绩”,但从长期的角度看,却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破坏,因此是绝对要不得的。要讲究经济效益,还要注意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各次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都要协调发展。
第二,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还应正确处理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我们在经济建设中,适当的铺摊子是必要的,这就需要扩大厂房,增添设备,在外延上扩大再生产。但更要注意内涵扩大再生产,要致力于生产的合理化。这就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广大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我们的基本建设投资还应当把生产合理化提高到重要地位。这是提高竞争能力特别是国际竞争能力之所在。
第三,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还应研究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分析转变增长方式的条件,研究阻碍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确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定位以及政策取向和技术选择。我们的国家很大,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很不平衡,而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项中长期任务,不是短期所能完成的。因此,不仅应当制造符合国情的阶段目标,还应当制定符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目标,要注意全国目标和地区目标之间、各个地区目标之间的协调。
第四,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国外的经验。为了抓住历史的机遇,迎接严峻的挑战,我们还必须认真研究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应当了解、分析、研究世界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变化并及时提出对策,应当了解、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诸方面的发展变化并及时提出对策,应当了解、分析、研究新的技术革命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这就是说,要及时地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经济的变化,并且根据这种变化确定因应措施,采取适当的政策。
注释:
〔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年鉴》1995年,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台湾省《中华民国统计月报》的有关资料计算。意大利、比利时、瑞典、奥地利为国内生产总值,卢森堡、香港为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新加坡、爱尔兰、希腊为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泰国、葡萄牙为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
标签:世界经济论文; 国际直接投资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经济论文; 东亚研究论文; 东亚历史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