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栽培管理技术_瓠子论文

葫芦栽培管理技术_瓠子论文

瓠瓜栽培管理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瓠瓜又名瓠子、扁蒲、夜开花。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以嫩果供食,成熟果实作容器。幼苗作嫁接西瓜的砧木,以防西瓜枯萎病。

(一)生物学特征特性

瓠瓜根系水平伸展,分布在表土20厘米以内,不耐干旱。瓠瓜蔓长数米,分枝力强。一般主蔓着生雌花晚,侧蔓1~2节可发生雌花,栽培上常进行摘心。摘心可以促进侧蔓发生,达到提早结果的目的。叶呈心脏形,密生白色茸毛,叶面大而薄,柔软,蒸腾量大。花大,白色,花柄甚长。雌花和雄花大都在夜间及早晚弱光时开放。为了增加结果率可进行人工授粉。

瓠瓜喜温,不耐低温,种子在15度时开始发芽,30~35度发芽最快,生长结果以20~25度最为适宜。瓠瓜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病害少,所以春季瓠子用支架栽培,有利于通风透光。晚瓠子在伏秋天气生长,天晴气候干燥,可采用爬地栽培。

(二)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

瓠子适于早熟栽培,长江流域在3月上中旬在冷床、温床及塑料棚内用营养钵播种育苗。每亩栽爬地瓠子需用种150克~200克,栽架瓠子需用种250克。

2.定植

露地栽培的瓠子一般在清明前后具有2片真叶时定植。不搭架的瓠子畦宽2.6米,两边各栽1行,株距33厘米~40厘米,每亩可栽1200株左右。搭架的瓠子栽4行,大小行栽植,株距60厘米,每亩栽1400株左右。

3.田间管理

瓠子定植后需浇水至活棵,活棵后施提苗肥,后隔5~7天视干湿情况酌量浇水。抽蔓时在根旁开沟追一次重肥,后经松土、除草,在主蔓具有6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摘心;当子蔓结果后再行第二次摘心,促使抽生孙蔓。此后任其自然生长。

搭架瓠子一般在抽蔓开始时搭人字形架,并在人字形架上用小竹竿或粗草绳设横架2~3道,便于侧蔓攀缘。随着植株生长需进行人工分层绑蔓。爬地瓠子不搭架须进行压蔓。当主蔓在50厘米时开始压蔓,共压2~3次,以防风害和促进各节间发生不定根,增加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

瓠子雌雄同株异花,一般主蔓先开雄花,后开雌花,侧蔓则先开雌花。为提早开雌花,增加雌花数量,早熟品种在定植还苗后,具有4~6片真叶时,在叶面用140ppm~150ppm的乙烯利喷洒2次,每亩(1亩=667平方米)用药35公斤~40公斤。中、晚熟品种分别需用200ppm~300ppm喷洒1次,就可使主蔓10~25节连续发生大量雌花,改变结果习性,提早结果,从而增加产量产值。

(三)采收留种

瓠子在定植后60天左右开始采收。南京的面条瓠子第一瓜在开花后11~14天采收,棒锤瓠子早2~3天采收。瓠子品质以青色淡绿,软毛未落前为好。一般采收期6月上旬至7月中旬,每亩可产2000公斤~2500公斤。

瓠子留种从花谢至充分老熟需70~80天,时间较长,应在选健壮植株上选结果瓜早、节间密、瓜形大小一致,形状整齐,具有本品种特性,用无病株上的第二瓜作种,每株以留一个瓜为度。如发现大田有苦瓠子时,则应选无苦味的植株用扎花隔离人工授粉的方法留种。当皮色黄褐,果皮坚硬时剪下,悬挂晾干或取出种子晒于贮存备用。

联系电话:0531-85193347

标签:;  ;  

葫芦栽培管理技术_瓠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