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经济结构十大层次的思路与对策(下)_投资结构论文

调整经济结构十大层次的思路与对策(下)_投资结构论文

经济结构十大层面调整的思考与对策(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经济结构论文,层面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6、技术结构调整: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现代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一种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科技进步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向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方向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强劲地拉动和支撑着科技迈向永无止境的新高度,从而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人们的需求向科学化、高层次、多样化方向的演绎,形成了市场瞬息万变的特点。这对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迫使企业只有始终追踪市场变化,运用高新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调整与优化企业技术结构,生产出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企业才能稳健地航行于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现实地说,无论我们离知识经济时代还有多远,主动迎接挑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比较优势,从而与知识经济的时空距离存在很大差异。这为我国在不过分拉大区域差距的前提下,对知识经济作出梯度响应提供了可能。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条件,一方面用知识经济提供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度缩短工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在最逼近知识经济的前沿领域与地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和加大建设力度,大兴科教。推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程度,为我国在新世纪的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创造更加主动和有利的条件。

实践证明,通过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技术结构的调整,是保持企业盎然生机与优胜劣汰的制胜法宝,谁能最快最好地把高新科技开发成果应用于经济活动中,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如果企业不能不断地拿出市场认可的质高、品新、价廉、物美的新产品,就会停滞或倒退,甚至会被市场所淘汰。

笔者认为,技术结构调整必须与经济周期机制的建立相结合。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曾经长期被周期性危机所左右,从而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这是一方面;但在另一方面,周期性危机造成大批技术比较落后的、产品不适应市场的企业倒闭,从而在客观上完成了技术结构上一轮轮的优胜劣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应根据经济周期对技术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要求,及时淘汰落后技术,防止以低技术进行技改,复制“技术古董”。推进技术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机制;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在销售收入中提取1%-3%的技术开发费,并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多渠道筹措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资金;利用信贷、税收、地价等经济杠杆,重点倾斜扶持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力度大的企业。鉴于目前多数企业的技术层面与经济承受力的现状,为了降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风险,较快地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利用好存量技术资源基础,宜主要采取模仿创新战略。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通过对国际先进适用技术的学习模仿,增进企业技术积累,积聚竞争的优势,在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过程中不断滚动开发,以实现最终的超越。

7、企业经营结构调整: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

长期以来,我国多数企业只搞单一的产品经营,忽视资本经营。其结果是,产品经营缺乏足够的“第一推动力”,从而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匮乏,产品结构老化,产品经营规模受限,进而使企业的积累滞缓,生存与发展能力低弱。但一段时间以来,个别企业又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只重视资本经营而忽视产品经营,对“炒作”资本倾注全力。其结果是,企业运作泡沫应运而生,企业经营功能错位,行为短期化,甚至给金融的稳健运作造成危害。

众所周知,资本运营是包括产品在内的物资运营的表现与反映,资本运营的基础在于物资运营。企业没有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就尤如空中楼阁和无本之木。诚然,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必须要开展资本经营,必须使其资本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值和增值。但是,资本要真正能保值增值,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产品经营来实现。为了使资本保值增值,企业必须生产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诚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这里,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而且只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质,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同时,企业只有把产品经营夯实了,其资本经营的基础才更加牢固可靠,从而企业的资本经营才能上规模。两者既是相辅相成的,又是相互制约的。因此,企业在抓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时,“两手”都要硬。也就是说,企业既要以产品经营带动资本经营,又要以资本经营促进产品经营,绝不能只抓一头,顾此失彼。

企业在产品经营中要正确处理好专业化与多样化的关系。一般说来,企业在品经营上一定要体现专业化特色,以形成自己的“拳头”和主导产品。只有经营好某一产品,建立起坚强、牢靠的“根据地”,才能为开展多样化经营创造条件。企业开展多样化经营,要注意其市场的相关性,以发挥企业的市场营销力量和营销经验,而不能进入一个与企业过去产品市场毫不相干的产业;而且,多样化经营的项目在技术上可以相互协调并有相应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与市场营销人才。

企业在资本经营中应积极主动地运用资本市场。不仅要利用股票证券市场,而且还要利用其他类型的资本市场、要素市场等;不仅要经营好企业的有形资本,而且还要运作好企业的无形资本;不仅要把增量资本用好用活,而且还要以“四两拨千斤”来盘活资本存量;不仅要运用资本市场筹措扩大和提升产品经营的资金,而且还要利用资本市场机制来促进企业的制度创新,优化资源的配置。同时,在资本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资本空间上的并存性与时间上的继起性规律,使资本的运动结构合理。另外,还要使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保持相当的结构,使融资安全、成本降低,并保持资本的充分流动性,以使之找到最能盈利的生长点。

8、投资结构调整:重抓产出促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欠帐较多,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甚大。所以,基础设施建设可望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中最大的新增长点。我们可以将中国与美国的部分基础设施状况作一比例,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美国是930万平方公里;我国目前的公路只有120万公里,其中铺设沥清和水泥的比例仅占全部公路的29%,而美国的各类公路达1000万公里,绝大部分都铺设沥清和水泥;美国铁路运营里程在高峰期达40万公里,现在约20万公里左右,而中国目前铁路运营里程只有5.76万公里。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基础设施存量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这反过来也说明,我们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符合投资需求规律的指向,同时也有助于拉动经济的有效增长。据世界银行对有关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研究,基础设施存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同步拉动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以,从投资结构的调整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改善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等方面来讲,都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包括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必须讲究投资的产出与效益,不能形成低效与无效的投资“黑洞”。长期以来,由于条块分割,政企不分,以及缺乏有效论证监督,有的地区只要能上项目,什么钱都敢要,而投资风险却由政府承担;重急功近利的投资,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投资;重投入,轻产出,只讲“抢抓机遇上项目”,层层把争项目争投资纳入年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了行政管理下的扩大产业投资的刚性,弱化了行政监督下的投入产出效益的责任,盲目攀比投资“跟风”行为盛行。笔者以为,在采取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当前,产业投资过于分散化,不利于壮大支柱产业;产业投资过于小型化,不利于培育大企业;产业投资过于传统化,不利于发展大科技。尤其是,以人口耕地消耗型为中心的产业投资将造成耕地资源代际分配危机;以初级产品为中心的产业投资将造成产业质量危机;以增长速度为中心的产业投资将造成经济效益危机。在投资结构调整时,必须对上述问题给予纠正。即使是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也要充分考虑该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在空间结构与时序结合上合理安排,分清投资项目的轻重缓急与先后次序,不能造成建成的基础设施低利用率甚至出现空置现象,避免导致社会公共资源的近期浪费与闲置。

9、消费结构调整:引导与刺激换代型消费与鼓励新型消费

目前,要根据人们收入增加的水平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程度,以及市场消费的新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消费,鼓励消费。尤其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投入”,即放松某些市场消费管制,清理、调整和取消在短期经济时期限制消费的各项政策,鼓励人们进行文化、教育、娱乐、旅游、体育、保健、通讯等提升生活质量的新型消费。通过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消费市场化的政策以及住房次级市场的开放、有关税费的减免等,促使有支付能力的城市居民进行住房的换代型消费与投资性消费。住房的换代型消费还将带动换代型装饰消费、换代型家用电器消费、换代型家具消费等,从而有助于消费结构向高级化的方向演进。

为了提升消费结构,首先必须树立国民的消费信心,采取积极的对策与措施,在促进经济有效增长的同时使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以增加人们的现期消费力和确立收入稳定增长的预期,使国民的消费信心增强。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消费是收入的函数。目前消费增速下降的主因之一,是即期收入的相对减少。因此,一是应加速培育以财政为核心的全社会转移支付体系,帮助下岗职工渡过难关;二是对下岗职工在非国有企业再就业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以通过增加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来提高职工的收入增幅;三是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使农民的收入稳步上升。其次,应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鼓励农民进镇建城,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率先提升其消费档次。再次,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切实从政策与体制上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以使人们能从储蓄保障的阴影中挣脱出来,扩大现期消费。复次,扩大消费信贷的品种和规模,增加信贷工具,简便信贷手续,以提高国民的超前消费意识,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最后,要运用社会舆论等手段,区分消费与浪费,合理享受与奢侈攀比的严格内涵,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消费观念,在保持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同时,鼓励人们在其支付能力许可前提下充分消费和适当超前消费。

10、市场结构调整:把开拓国内市场作为长期战略方针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任何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以内需和国内市场为主要支撑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生活水平过渡,进而实现现代化富裕生活水准的历史进程中,各方面的需求潜力都十分巨大。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壮大,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加,某些资源的“瓶颈”制约得到了明显缓解,以买方市场的形成为标志,我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在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既是我国目前应付亚洲经济危机及至世界经济衰退外部挑战的战略措施,又是中国长期特有的大国优势。中国不同于一般小国,当受到国际经济冲击影响时,它可以发挥自身幅员辽阔的大国优势,充分利用广袤的国内市场。因为,其一,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国内市场需求巨大,未来发展的潜力颇为乐观;二是发展不平衡,东西不平衡,南北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其发展的空间巨大。这两大特点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像日本虽然是人口大国,但是它地域狭小,地区内差异较小,农村人口比重较低,在扩大内需和开拓国内市场时受到地理上的“岛国经济”的制约;而我国在受到国际市场冲击时,国内市场的回旋余地较大,调整余地较大,潜在市场转变为现实市场的空间较大。因此,对我国而言,扩大内需与开拓国内市场不是短期应付国际市场开拓受阻的权宜之计,而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中国宏观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取向之一。

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必须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因为,即使到了下世纪20年代,我国也仍有近一半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议、农民住宅的改造,以及农村50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都会形成新的国内需求。尽管城市耐用消费品目前多数已达到饱和阶段和更新换代阶段,但是目前农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例如,我国农村的电冰箱普及率只有8.5%,录像机只有1.8%,彩电为27%,洗衣机为21.9%,正处于家用电器的普及阶段。这说明,拓展和活跃农村市场的潜力是颇为巨大的。拓展和活跃农村市场的手段之一,是在于包括具城在内的小城镇的发展。城镇既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又是市场经济的载体。中心城市是全国市场网络上的结纽,而小城镇既是中心城市的延伸,又是农村市场网络上的小结纽。小城镇凭借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信息手段和其他城镇及大中城市的紧密联系,在农村最先突破了自然经济的樊篱;小城镇分布在广大的农村之中,和农村、农民互相依存,不断给农村经济注入市场经济的基因与活力,把千家万户的农民联系起来,组织起来,告别封闭和落后,走向全国大市场。目前,应该积极鼓励在小城镇举办商品交易会,组织好各种工业品与农副产品的流通;把城镇近郊农业产业化与观光农业、庄园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沟通城乡市场信息,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确保市场流通商品货真价实,使人们放心进入市场,形成繁荣的市场“人气”。

标签:;  ;  ;  ;  ;  ;  ;  ;  ;  ;  ;  

调整经济结构十大层次的思路与对策(下)_投资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