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在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使用合理的方式完善专业建设环境,结合行业与市场环境,进行专业的合理建设与开发,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一、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环境分析
第一,应针对行业环境进行合理的分析。在技工院校发展的过程中,行业环境的分析较为重要,应结合行业环境进行人才的培养。我国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机器人的产业也得到了良好发展,政府已经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可形成良好的工作模式,在行业环境的影响下,应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分析与研究,创建无人工厂,人工操作被机器人取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结合行业环境培养人才能力,提升教学工作质量。
第二,应针对市场环境进行合理分析。目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开始拓展,传统的制造行业已经向着机械化的制造方向发展,可以形成电子方面的制造机制。但是,当前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缺乏人才支持,不能建设调试方面的人才队伍,难以针对机器人进行合理的安装与维修,缺乏先进技术方式。因此,技工院校在创建专业的过程中,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在机器人技术教学的支持下,可完善专业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在专业建设期间,应结合教学内容与模式开展专业的建设活动,遵循现代化工作原则,提升教学专业的建设效果,促进各方面教学工作的合理实施[1]。
图1
二、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措施
在技工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应合理进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的分析,制定完善的专业建设工作方案,在提升专业建设效果的情况下,优化教育工作方式与方法,促进专业建设工作的良好实施与发展,更好的进行教学。具体专业建设措施为:
(一)明确专业的建设目标
技工院校在教学发展期间,应结合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人才需求,开展综合分析工作,根据专业资深情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专业建设与管理。在此期间,需将工业机器人安装人才、调试人才与维修人才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使得学生可以掌握先进技术,善于在工作中进行沟通与交流,在丰富经验的情况下,利用科学的方式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保证教学工作可以符合时代发展需求[2]。
(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技工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完善整体工作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在了解具体目标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专业技能,在合理引导之下,创建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好的参与到工作中,提升实践操作水平,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符合要求[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合理设置教学环节
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应合理的设置教学环节,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提升教学环节的工作效果。首先,应保证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互一致,科学开展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工作,针对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创新,保证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可靠性,帮助学生掌握先进技能[4]。其次,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遵循专业性的原则,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教学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教师在进行工业机器人维修知识教学期间,需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合理的参与到实践操作互动中,在巩固各类技术的情况下,使得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夯实学习基础。如图2所示,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环节内容,使得学生了解控制器与轴机器人的操作方式,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在创新教学环节内容的情况下,更好的完成教育任务[5]。
图2
(四)科学进行课程设置
技工院校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过程中,应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科学设置课程,保证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提升教学工作质量,优化整体教学工作体系与模式。首先,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针对公共课进行科学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英语知识与其他科目内容,以便于后续学习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与维修技能。其次,应设置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内容,使得学生掌握机械制图技术、电子技术与机械CAD技术,在先进技术方式的之下,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在设置课程内容的时候,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在设置课程之后,技工院校还需创建实习基地,使得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先进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通过科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其更好的参与到工作中[6]。
结语:
技工院校在实际发展期间,需做好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建设工作,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在科学教学中,针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完善,培养专业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甘贵生,刘歆,陈东,等.纳米镍颗粒对无铅焊料低温钎焊性能的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58-64.
[2]张永波,岳德梅.车架第二横梁总成焊接工作站的设计与实施[J].电焊机,2017(7):57-60.
[3]温彦花.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职业,2018(5):58.
[4]张永波,岳德梅.汽车座椅支架机器人自动焊接工艺实施与控制[J].电焊机,2017(6):14-19.
[5]廖友好,李伟善.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隔膜的研究进展[J].物理化学学报,2017(8):1533-1547.
[6]覃科,刘晓刚,丁立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CO2焊接熔池图像状态识别方法[J].焊接,2017(6):21-26.
论文作者:莫宽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机器人论文; 技工论文; 专业论文; 院校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业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