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研究
黄雪莲1 曾 义2
(1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2.国网浙江综合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 :审计的本质在于核查审计对象与审计标准之间是否存在偏差以及偏差的量值。审计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审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审计标准的名确定、审计材料的完整性、审计工具和平台、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独立性等。审计随着审计对象、审计技术、组织形式、审计标准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信息网络科技的发展,审计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论是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在审计对象、审计平台和工具、工作流程等方面,都与传统审计截然不同。首先介绍了信息网络科技时代下的审计环境,并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探讨了大数据审计的特点及趋势。
关键词 :财务共享;大数据;平台;审计;标准化
1 “互联网+”时代下的审计工作环境
对于任何企业或组织而言,审计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个方面。外部审计是审计机构包括国家审计机构和独立审计组织派驻人员对单位或指进行审计,包括经营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准确性和效益性等内容,并对审计结果出具客观公正的评价。外部审计主要用于国家、社会及权益所有者对企业或单位的监督管理,例如股东需要外部独立审计机构对投资企业进行风险和符合性评估,政府审计需要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收支等状况进行审查;而内部审计是指单位活组织内部,根据其经营管理目标要求以及外部监管要求,自行开展的对内部经营活动的效率、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核查和评估活动。
无论哪种类型的审计工作,都是审计者依据明确的审计标准,对审计对象进行的核查和评估。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要被审计单位积极配合,提供完整真实的审计资料。同时,审计人员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内容、组织结构及工作平台等要有准确的认知。在传统工作环境下,审计资料主要以线下资料为主,不仅资料的完整性不足,人为修改的痕迹也难以察觉。此外,各种信息分别存放于不同的所有者,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被割裂,且无法及时完整地进行共享互通。因此传统审计工作环境下,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资料进行大量的追根溯源,并且需要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提供大量的沟通和反馈。一旦遇到规模较大、组织和业务复杂的单位,审计工作的难度十分巨大。
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企业在日常办公、各部门协作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电子化和网络化,单位与外部之间的业务往来也逐渐通过网络平台来交互,一些新兴企业甚至基本实现了全面数据化和网络化。当企业所有的活动都能够被网络和数据库就下来,审计人员的大量收集、复核追踪、比对的工作就可以交给计算机系统来完成,而更重要的是,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组织特征,以及具体活动的细节内容,都能够通过可视化的数据直观地展现出来,人为干扰被大大削弱。在“互联网+”审计时代,审计工作有能力成为企业全面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的工具。
2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经营管理特点
财务共享模式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的管理方式,它是将原本分散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实体的会计业务,归集到一个财务共享中心来进行统一记账和报告。通过在财务共享中心组织内部针对不同实体财务业务进行分工,但在工作平台、记账和报告的规范、结构等方面进行统一,同时对不同地区财务制度进行适当的适配。从而一方面精简各地区分支机构的财务组织,使其更加侧重对业务的支撑;另一方面消除了信息孤岛,保障了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归集,尤其是在集团财务中心,能够高频率地输出涵盖所有地区实体的财务报告。当然,这种财务共享中心的操作会受到某些国家法律的限制,但对于集团而言,通过集团内部信息化平台的互联互通,对于可共享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共享仍然是可行的。显而易见,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主要适用于业务多元化且分支机构较多的单位,例如金融机构、连锁企业、信息与通讯服务业企业等,而机构单一、业务集中、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工厂、行政事业单位等则不太适用。应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企业经营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企业组织管理和业务运作的系统平台化。财务与实际业务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当业务运作和组织管理具备统一的系统平台支撑,才有可能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否则业务和财务割裂的情况下,会出现财务管理制度与实际业务运作的多样化需求之间缺少衔接和配合,甚至财务管理制度会制约业务的发展。例如在共享财务服务模式下,各业务模块的业务特点不同,所需要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支撑也不同,包括预算管理、日常审批等。如果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规则与业务运作特点冲突,则会在管理逻辑和监控上出现严重的矛盾。
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积极探寻适合课程自身特点的考核方式。适合课程特点的考核方式通常具有如下特点:能多层面、多角度、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能客观实际地体现学生间的差异;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
二是财务服务的业务化。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统一记账和报告规则,结构,借助模块化的适配选择,各地区实体和机构能够将大量基础性的财务工作如记账、分账及统计报告等交给共享中心来完成,而当地的财务人员则需要发展业务能力,对项目运作和组织经营提供更大的助力,更多地在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解决方案上为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助力。概括而言就是会计工作交给财务共享中心,而各分支强化财务成本管理能力。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信息杂乱和丢失等问题。基于共享中心的财务大数据,审计工作也能够从单纯的审核控制,转变为牵引业务和组织不断改进发展的管理工具。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实施的重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建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组织。大数据审计作为组织内部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依托于企业或组织全面构建管理制度和组织。从集团最高管理机构层面,应当确立CFO及各级财务管理人员的话语权,在决策团队、关键决策环节中基于财务决策人较高的决策权和议事权。基于财务战略管理团队独立设计的内控管理目标、原则以及架构,在业务目标、业务制度流程和组织内部进行适配和融合。同时,明确内控管理各层级各模块的Owner、执行人和检查人,包括各组织一把手、各业务流程的管控者、流程关键岗位等。同时必须将内控管理制度以及组织体系通过书面发文、工作指导书、岗位指导书等形式呈现,形成规范的内控标准文件体系。
3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
三是财务信息共享网络通畅,财务数据实时共享归集。各地区各分支的财务基础数据通过共享中心的系统能够实现实时传递和各级,并根据标准范式和结构,自动生成符合各地区实体,以及集团要求的财务报告,从而由于企业整体系统性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基于海量的微观财务数据,财务共享中心有能力实行大数据审计。
企业多元化经营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如果不能获取足够多的现金净流量那么企业的资金链将陷入困境。乐视亟待找寻低投入高收益的项目来缓解窘境,否则只能陷入恶性循环导致资金链断裂。
第二,开发系统化的大数据审计操作工具。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大数据审计,第一步是要借助大数据工具,对共享中心的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和分析,找出异常数据。第二步是将异常数据全部或者抽取部分样本,分发到来源地区部门开展核查。第三步是根据来源地区部门的核查结果进行复核和评价,并提出处理方案。因此,基于此物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的大数据分析也是存在中心和各地区实体之间的交互,这就需要开发系统化的互动工具,实现审计核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同样能够按照标准范式,归集到财务共享中心的大数据中,作为最终财务报告的一部分。
10月9日,湖北省粮食局、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出台《湖北省“人才兴粮”行动计划(2018-2022年)》。根据《行动计划》,到2022年,全省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基本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粮食行业管理人才综合素质专业素养明显增强。要培养50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建设5个以上领军人才工作室,推荐选拔10名以上青年拔尖人才,培养200名技师和高级技师,推荐选拔10名以上技能拔尖人才。
第三,推进大数据审计与业务、组织管理的融合。大数据审计实现了更加精细化、全面化、智能化和动态化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有效的大数据审计比企业或组织的所有者、管理者更加了解企业,推进大数据审计与业务、组织管理的融合的实际价值显而易见。企业或组织的各类活动都与财务密切相关,如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服务、销售采购、投资融资等等都涉及资金和物料的进出,最终转化为财务会计记录。在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下,企业或组织的一切与财务相关的记录都会归集到共享中心。如果构建模型将各类互动内在联系和影响,通过数据表达出来,所有者或管理者就能十分清晰,并且动态地对组织进行“全身”扫描,任何模块的异常都可能被快速发现并获得建议的解决方案,甚至实施解决方案后的影响也能一定程度被模拟出来。因此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应当与业务、组织的具体活动更深入融合,成为企业或组织发展的“大脑”。
参考文献
[1] 程平,崔纳牟倩.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部审计[J].会计之友,2016,(08).
[2] 程平,白沂.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审计[J].会计之友,2016,(12).
[3] 韩金金.如何提升国企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能力——基于财务共享模式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04).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7.055
标签:财务共享论文; 大数据论文; 平台论文; 审计论文; 标准化论文;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论文; 国网浙江综合服务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