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急性期应用中医护理配合针灸治疗临床分析论文_夏翠

(徐州市中医院针灸科重症监护室 江苏徐州 221003)

【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应用中医护理配合针灸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112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中医护理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每组各56例。干预结束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Brunnstrom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Brunnstrom评分(45.88±4.87)分、Barthel指数评分(60.39±1.87)分,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急性期患者,予以中医护理结合针灸治疗,可较好的改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关键词】中风急性期;中医护理;针灸;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245-02

中风是常见危重疾患之一,若治疗及护理不及时,患者中约有70%左右会出现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故而有较高的致残率,甚或是致死率,给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1],因此,探索其有效治疗措施是现今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我科作为针灸科重症监护室,近年来接诊中风急性期患者较多,在干预过程中,发挥中医优势,将中医护理配合针灸治疗引入到中风急性期患者护理之中,观察其对于本病的有效性,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年龄:18~75岁;②符合国家中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及《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且经CT或MRI确诊者[3];③中风急性期,意识清楚,脑出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①有其他原因导致的偏瘫者;②严重感染者;③有其他严重的躯体及精神疾患者;④不能接受针灸治疗者。

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根据上述标准将我院针灸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2例中风急性期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

1.2 病例分组

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予以中医护理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每组各56例。

1.3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中男62例,女54例;年龄42~73岁,平均(62.1±2.0)岁。在性别、年龄、上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可比性较好。

1.4 护理措施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根据医嘱进行服药管理,以及神经功能康复训练、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饮食护理,其中神经功能康复训练主要通过将日用品摆放在患者周围,借以刺激患者的各种感知觉,如听觉、触觉及视觉,进而提高智力[2];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则在中风48h后,患者神志清醒时开始,肢体按摩和被动运动,4h/次,30min/次,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则主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的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提高其自理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生活乐趣[3];嘱患者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厚味,但亦要兼顾营养;同时进行防褥疮护理。

观察组:在予以“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结合针灸治疗,具体为:①中医护理:(1)情志护理:由于中风急性期患者,极易出现偏瘫症状,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较大的冲击,以致于患者出现抑郁、绝望等悲忧情绪,此类患者应予以中医情志护理,以情胜情,移情易性,多与其聊天,以“喜胜忧”,多鼓励其参加感兴趣的活动,转移其对于疾病的注意力[4];②针灸护理: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针灸前告知患者针灸的注意事项,针灸过程中,观察患者的面色变化及不适,以防止出现晕针现象,针灸后告知患者禁忌事项,起针后应对患者进行检查,以防止出现留针。

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进行相关指标观察。

1.5 观察指标

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方法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评定。

1.6 统计学措施

将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依据统计学原则设定a=0.05,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Brunnstrom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Brunnstrom评分(45.88±4.87)分、Barthel指数评分(60.39±1.87)分,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表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比较(n=56,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中风以其高致残率、致死率而成为影响当今人们工作与生活的主要疾患之一,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亦给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带来较大负担[1],而中风治疗的关键在于如何缓解其中风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目前,临床干预措施较多,但对于中风后遗症,尤其是偏瘫,尚无有效干预措施,因此,探讨其有效干预策略是现今神经内科医护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医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于中风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是针灸干预,针对中风早期窍闭神逆者,辨证取穴,取手足阳经穴位,以达调和经脉、疏通气血,加之有接续经气之意的十二井放血[5],有望从根本上调理脏腑;同时,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疾病的“三因学说”,即:认为情志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内因,而中风者多由于情绪过激所导致,故而引入中医情志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并依据以情胜情原理,采取移情易性之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法[6],以条畅其情绪,减少并发症,改善小脑平衡功能及神经调节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Brunnstrom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Brunnstrom评分(45.88±4.87)分、Barthel指数评分(60.39±1.87)分,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中风急性期患者,予以中医护理结合针灸治疗,可较好的改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梨,张月娟,廖若夷,等.脑卒中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C):654-659.

[2]段筱妍,周粉峰,张军.中风病急性期中医护理路径实施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6A):1976-1977.

[3]韩红梅.中风急性期针灸治疗应当注意的事项[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1(23):90.

[4]邱万红.中风急性期应用中医护理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6):274-275.

[5]邓先平.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36例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1(29):60.

[6]胡华娟,冯桂芳,吴凤,等.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专科护理配合针灸治疗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2):1865-1866.

论文作者:夏翠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中风急性期应用中医护理配合针灸治疗临床分析论文_夏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