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仪
(喀什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新疆 喀什,844000)
摘要:美术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得到了快速发展,幼儿可以通过形状、颜色、线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目前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因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绘画特征的不理解,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阻碍,在此展开对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绘画教育将会对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和绘画技能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分析。达到让幼儿把自己的感情用绘画的形式生动的表达出来,表现属于自己个性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幼儿绘画作品;人物完整度;色彩选取
幼儿艺术领域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然而,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进行观察时,不难发现有许多家长与教师不了解幼儿绘画的发展阶段,采用旧式的灌输式教育形式,用固定的形式或者模板对幼儿进行绘画技能的培训,旨在强调模仿与再现而忽略了幼儿自身的绘画发展特点。事实上,在掌握幼儿绘画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尊重幼儿的创造与想象,则会对幼儿的发展与引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绘画作为一种类似语言的表征形式,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在幼儿发展期间,绘画这一活动就像成人的语言一样,成为幼儿表达自我的重要手段,也可视为是幼儿的个人内在经验的一种独特表达。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领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比新旧版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方面的教育目标,会发现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改变。在旧的版本中曾指出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以绘画技能技巧的提高为标准的,而在新的版本中对此教育目标进行了淡化,更加强调将幼儿的个性、创造力等非美术技能的目标的提高。美术教育活动不但可以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更是幼儿表达自我和发泄情绪的重要方式。[2]在此阶段,家长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关注都会对幼儿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绘画表现特征,比如大班幼儿可以画出人物的手指和头发,而中班幼儿只有较少的一部分幼儿可以画出人物的手指和头发。
只有正确理解幼儿绘画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才能正视幼儿作品的表达。[3]只有充分掌握幼儿颜色的选取与绘画阶段,才能尊重幼儿的表达方式,从而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通过对幼儿人物绘画作品的分析与对比,提出目前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着的不良倾向,并以此提出正面引导的策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所用的幼儿人物绘画作品资料共142份,因前后两次绘画作品的收集相隔了3个月,个别幼儿请假或转学造成只有一份绘画作品,对于这样的绘画作品不算在研究之内。所以,具有实际意义的绘画作品共有134份。其中,中二班幼儿28人,共56份,大一班幼儿39人,共78份。
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绘画作品收集法、统计对比分析法展开对本次内容的解读,下面将从人物完整度和色彩选用两个方面对其绘画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班与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的对比分析
1.中班与大班幼儿初次绘画作品的对比分析
表1 中班和大班幼儿初次绘画作品特点呈现
通过统计可发现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的人物绘画作品在人物完整度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中班幼儿的人物绘画(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普遍幼儿都画有人物清晰的头部轮廓、眼睛和下肢,但只有极少数的幼儿画出了人物的躯体和上肢部分。这较符合幼儿绘画发展象征期的绘画特征,也可把幼儿此时所画的人物形象称为“火柴人”或“蝌蚪人”。在这个阶段,幼儿可以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对象与手部绘画动作联系起来,用圆表示脑袋,用长线或方框表示人物的下肢,画的稍有形状。大班幼儿的人物绘画作品(如图2所示)在中班幼儿的绘画基础上,普遍画出了人物的躯体、嘴巴和上肢部分,还有部分幼儿画出了人物的手部和鼻子。这时的大班幼儿在观察人物时更为全面和仔细,在形象积累的经验下,可以画出人物的主要特征,甚至可以更为突出的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夸大的表现出来,同时会出现忽视不重要细节部分的情况。在色彩的选用方面,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有一个共同特征:选用率最高的色彩为红色。红色在色彩心理学中是感情色彩最为浓厚的一种,也是暖色系的典型,是幼儿认识最早的颜色之一,这结果符合2-6岁幼儿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这一研究。
2.中班与大班幼儿第二次绘画作品的对比分析
表2 中班和大班第二次绘画作品特点呈现
通过对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第二次人物绘画作品的统计和对比,发现在人物完整度方面大班幼儿依然比中班幼儿在人物完整度平均分上高出4.65分。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在人物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之处是:中班幼儿人物绘画作品(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幼儿普遍可以画出人物的大体外形轮廓,部分幼儿可以画出人物的嘴巴和耳朵。大班幼儿人物绘画作品(如图4所示)在此基础上普遍能够画出人物的嘴巴和鼻子以及人物的头发和耳朵,更有部分幼儿可以画出人物的手掌和衣服。由此可以看出在自然的发展状态下,大班幼儿的绘画发展水平是在中班幼儿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观察力也随之越发细致,注重所要画的对象的细节特征,而不再是人物的大体外形。在色彩选用方面,中班幼儿最喜爱使用冷色调中的蓝色,最不喜爱使用暖色调的黄色。而大班幼儿最喜爱使用暖色调中的红色,最不喜欢使用冷色调的紫色。这次的对比发现了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在冷暖色调的选用有截然相反的情况。在第二次绘画阶段,不能排除中班幼儿存在低落的情绪状态,应积极观察,与幼儿进行及时交流。
(二)中班和大班幼儿前后两次绘画作品的对比分析
1.中班幼儿前后两次绘画作品的对比变化
表3 中班幼儿两次绘画作品特点对比呈现
使用率最低的色彩 黄色 黄色
如图5所示,中班幼儿第一次的人物绘画作品在人物完整度方面,只能画出人物清晰的头部轮廓,没有躯体,不能完全画出人物的四肢。发展到第二次的绘画作品(如图6所示),在大多数幼儿都能够画出完整的人物大体外形的基础上,还可以画出任务的鼻子、嘴巴和头发,个别的幼儿还能够画出人物的瞳孔和手掌手指和衣服。所形成的对比非常明显,是一个典型的过渡,我认为这更是幼儿人物绘画阶段自然发展的“黄金时段”。幼儿已经从只能画出“蝌蚪人”“火柴人”的阶段过渡到画出完整的人物外形轮廓,虽然画出的人物线条简单、粗糙、不是非常美观,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幼儿自然发展的成果,值得关注与尊重。在色彩选用方面,初次绘画与二次绘画所选用的色彩也有较明显的变化。经过统计计算,两次绘画的平均换色率为82.14%,而平均每幅画所使用的色彩为1.43种。这意味着中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较喜欢使用单一色彩进行绘画,很少在一幅绘画作品中看到五颜六色的画面,而且可以发现中班幼儿对颜色的喜爱还没有固定的选择。同时,还发现中班幼儿选用率最低的色彩为黄色,且两次没有变化,而选用率最高的色彩第一次为红色,第二次为蓝色。由此可得,中班幼儿是在喜欢的色彩上面进行扩充。
2.大班幼儿前后两次绘画作品的对比变化
大班幼儿前后两次的人物绘画作品在人物完整度方面同样有明显的提升。从初次的绘画作品(如图7所示)普遍幼儿能够画出完整的人物外形轮廓和部分幼儿可以画出五官发展到第二次绘画作品(如图8所示)中大部分幼儿在画出完整的人物外形轮廓的基础上还普遍画出五官、头发和眉毛。幼儿的观察力在这段时间内得到了发展,使用较为流畅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整体细节特征。经统计计算大班幼儿在前后两次绘画作品的色彩选用方面平均换色率为80.60%,比中班幼儿的平均换色率低1.54%,说明大班幼儿相对中班幼儿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喜爱色彩。而平均每幅画使用的色彩为2.26种,意味着大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较喜欢使用丰富的色彩进行绘画,可谓五彩缤纷。大班幼儿前后两次绘画作品中选用率最高的色彩未出现变化,为红色,在选用率最低的色彩上出现了变化,从棕黑色扩充到紫色。大班幼儿有固定的喜爱色彩,在不喜欢的色彩方面进行扩充。
三、讨论与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幼儿通过绘画(本文主要强调从任务完整度和色彩选用两个方面)表达个人意愿和喜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按其年龄特征和需求去正确引导幼儿,在幼儿的人际交往、情绪表达和创造性等方面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却会发生事倍功半的不良后果。生活中很多家长选择让幼儿参加各种绘画技能兴趣班的培训,过早的强化对幼儿绘画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利用美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出现这一不良倾向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和部分老师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有影响
(一)过分强调技能培训而忽视幼儿的自然发展
在绘画活动中最主要的是要启发幼儿的思想意识,尊重幼儿与众不同的想象,提供让幼儿自由创作的机会[1]。而现实中家长只是一味的追求幼儿绘画作品的完整度和含金量,教师追求教学的质量进行机械训练,照葫芦画瓢似得进行模仿。使幼儿无法大胆绘画,局限幼儿自由发挥,甚至对幼儿的性格产生影响。绘画活动本就是一项让幼儿展现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家长和教师更多的应积极引导幼儿和听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而不是一味强调绘画技能。
(二)过分重视主观评价而忽视倾听幼儿的表达
许多家长与教师在看到幼儿的绘画作品时,都会不自觉地使用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思想做出如“这是错的,太阳是红色的”、“怎么画的乱七八糟的”之类的评价,从来不会取倾听幼儿讲述他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幼儿的绘画作品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如果使用合不合理、科不科学和色彩搭配等方式去贸然评价,将会打击到幼儿的绘画积极性,使他们失落、低落,甚至失去自信心和对绘画的兴趣。[4]
(三)过分强调外在条件而限制了幼儿的创作空间
现代父母过早地想通过送幼儿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的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小画家或小舞蹈家等,而不去重视与幼儿沟通交流,不去想方法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美和大胆创新。一些家长和教师会对绘画作品不够完美的幼儿进行言语上的挖苦讽刺,将幼儿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不断刺激幼儿,错误地认为这样可以使幼儿有上进心。实际上幼儿有他的自发性和想要通过绘画表达自己情感的性质。应给幼儿提供安静的自由的绘画环境,让幼儿在平和的氛围中平静心境,享受艺术,享受创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庄丽萍.孩子的画,你读懂了吗[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3,2:12-13.
[2]朱家雄.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22-23.
[3]姚春.幼儿教师口语[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6-58.
[4]陈秉龙,高培仁.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6-28.
作者简介: 马嘉仪,女,新疆人,就读于喀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从事学前教育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作者:马嘉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幼儿论文; 中班论文; 人物论文; 绘画作品论文; 大班论文; 画出论文; 色彩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