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英[1]2015年在《个性化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个性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就对个性化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作出研究。
汤敬鹏[2]2003年在《个性化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这次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要构建这样的课程体系,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就是个性化教学方式。 本文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及个性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就如何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个性化教学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提出了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六项原则,并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对数学个性化教学的课堂实施全过程进行了剖析与总结,指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层次分析、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作业批改与点评及教学评价的要求与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从而对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
易峻[3]2007年在《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数学教学策略》文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是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之一,随着当代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关注知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多元智能理论的地位日显突出,本文在分析该理论并借鉴其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对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并通过多元智能,针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探索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创设用数学用语来表述数学问题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巧解数学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智能;设计“音乐情境”和“暗示理论”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及模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视觉智能;指导学生写“学习反思”和“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基于数学教学的现状,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本人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问卷调查法、教学案例(公开课实录)等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经过一年的努力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张万敏, 王大勇[4]2012年在《个性化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倡导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构建可以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与空间也会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对于学生今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闫东[5]2016年在《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未来社会国家间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是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竞争。世界各国都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让能力突出而且天赋出众的孩童可以获得自己潜力被充分挖掘的机会。中国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建构和渴求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关注地步。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强调对于民族的进步来讲,创新是灵魂,也为兴旺发达源动力,更是民族不断前进的基本保障。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彻底变更了人类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方法,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信息的掌握,人们的渠道都愈加的多样化,教育原本在空间上所受到的限制已经被彻底打破。学习模式也日益多样化,可以确信的说教育界原本所采取的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必将迈入革命性的巨变时代,教育模式将和网络、信息技术等诸多的新科技结合在一起,不断突破传统的限制,快速前行。现有教学模式过于陈旧,长期注入式教学使得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课堂效率低下,教学忽视创新,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传统底蕴、背景下缺乏国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即缺乏培养学生方面的方法创新。因此改变陈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提质减负,解放学生,让学生高效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凸显重要。本文围绕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构而展开,主要包括:(1)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创构的相关研究(2)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创构假设(3)层级互动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研究会有如下几点结论:(1)对于层级互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在逻辑上的起点主要是提质减负与解放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个性飞扬;解放课堂,让学生主宰课堂;解放教师,让学生学的有效。(2)层级互动式教学的思想构建于社会学和哲学,还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基础上。“问题导引、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层级互动、课堂展示、学习报告、问题解决”与马克思主义所建立的认识论高度符合,也和我国的知行学说相符合。无论是自主,还是合作,都与知识建构这一基本理论相符合。“展示突破”与多元智力理论彼此符合;“学习报告、问题解决”符合发现学习理论以及有意义的相关学习理论。分析“层级互动”这一模式,其对社会学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予以了充分的体现。(3)对问题导引、学案导学所对应的生产方式予以综合化的运用,借助于此,帮助师生减负,帮助学生实现素质的提升。该模式的主题可以描述为对课堂教学的整体产出效益予以提高,借助于此,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目的,在理论上,其建构的基础包括了哲学、社会学,还有教育学与心理学,其依托于层级互动模式的教学实践展开。(4)层级互动式教学实验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都是提质减负,而层级互动这一教学模式不但关注学生对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学习,也关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有没有互动共做。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强化的是训练学生的逻辑和实验思维两种模式,对教学环节注重展示和探究与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可以说不但与数学教学的学科特征相符合,同时也和新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所以,从理论层面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选择层级互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授课,极具可行性。(5)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教学实践对层级互动这一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予以检验。实践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差异显着,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初步验证了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可运用于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所应该遵守的基本策略之一。分析本研究,其主要的创新点可以描述为(1)模式创新: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全新尝试,具有可操作性;(2)管理创新:为学校、班级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即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曹一鸣[6]2003年在《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文中研究说明在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模式的研究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重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从总体上来讲,大部分的研究只是从一个方面、一定的范围以及特定的条件下对数学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系统深入研究的不多。 对整个数学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多视角的认识,可以避免对教学模式简单、单一、僵化的认识。首先,从无序到有序——建构模式,从模式的基本理论、模式的建构、分类方法,进行宏观研究。然后,从数学的本质和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反思我国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条件作深入系统的分析。模式的建构并不是目的,作为升华,最终汲取后现代的教学理念,提出教学要超越模式,走向“无模式化”教学,这也是该研究贯穿始终的一个基本理念。 “无模式化”不是对教学模式的否定,而是对教学模式的强调和重新解读。 本文的主要工作: 1)从数学哲学、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重视角深入探讨、分析、研究数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在调查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数学教学模式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3)汲取后现代思想的精华,论述了“无模式化”教学思想。 4)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分类讨论,并进行了实验性研究。 5)提出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中教学模式研究与运用的策略。
吕宝珠[7]2016年在《中学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知识经济时代,数学和科学交叉融合,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伴随着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数学课程不再仅仅局限在数学内部知识的逻辑关系,而是开始呈现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现象,数学课程设计趋于多元化。数学和科学课程的整合已成为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进行课程整合与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理论综述的基础上,聚焦以下叁个问题:一是关于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态度;二是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优点、缺点和制约因素;叁是适合中学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内容及整合方式。首先,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结构良好、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数学教师对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态度的调查问卷。并使用该问卷对中学数学教师进行调查,并结合访谈资料了解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态度的现状和特点,分析态度在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性别、教龄、学历、职称和任教学校类型)上的差异性。其次,本研究对数学教育专家和数学高级教师运用德尔菲技术(Delphi technique)确定数学和科学课程课程整合的优缺点和制约因素;并采用访谈法确定适合高中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内容及整合方式。最后,在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学数学和科学课程的整合从课程标准、教材建设、考试评价和师资培训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数学教师对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态度(1)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总态度是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与中立态度比较:人们在认知、行为和总态度上支持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在情感上近乎中立。(2)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态度对于以下个人特征:性别,职称、学历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态度在教师的任教学校类型上存在以下差异:初中教师的情感维度得分显着高于高中教师。(4)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态度在教龄上存在差异:10年以下及20-30年教龄教师的情感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其他教龄者。2.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优点课程整合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校的教学需要以及社会需要和其他需要。(1)心理需求:课程整合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积极的态度;(2)教学需要:课程整合学生获得更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社会需要:课程整合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科学素质的要求;(4)其他需要:课程整合为教学提供有效的环境。3.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缺点和制约因素(1)数学专家和教师对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缺点表现出低认同度,同时对课程整合中的制约因素显示出较高的认同度。(2)数学和科学课程的整合的缺点和制约因素可分为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四个因素。调查结果:①课程因素:整合课程缺乏整体设计、课程不同步、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张是实施课程整合的制约因素;②资源因素:课程整合的参考资料、资源缺乏是实施课程整合的制约因素;③教师因素:教师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未经课程整合的教育与培训、缺乏跨学科教师交流是实施课程整合的制约因素;④学生因素:学生因素不是课程整合的关键性制约因素。4.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内容(1)并不是每一个数学的主题或内容都能够或适合与科学课程整合;(2)数学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这叁个学科的整合内容分布不均匀。根据卡方检验的结果,物理比化学和生物有更多的内容适合与数学课程整合;(3)高中数学中最适合与物理整合的内容是导数、叁角函数和向量;数学中最适合与化学整合的内容是导数、函数和比例;数学中最适合与生物整合的内容是概率、函数和统计。物理、化学和生物最适合与数学整合的内容分别为速度、有机化学和遗传。5.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方式可分为以知识、思想和问题为组织核心的叁种整合方式。
叶云飞[8]2016年在《数学实验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新时代的数学实验教学应运而生,成为目前国际社会比较认同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适度的实施数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科学素养.本文对在初中实施的新型数学实验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数学实验教学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第二章在对数学实验及数学实验教学概念界定后,进行理论基础阐述,对数学实验教学的内涵和特征以及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展开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理论基础方面,主要从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建构主义理论、杜威“做中学”的教育思想、现代教学理论等角度阐述其对数学实验教学的启示及指导意义.第叁章则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数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开展形式进行分类,并就不同类型的数学实验教学进行简单的举例描述,建立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第四章主要是对最新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即手持技术数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针对初中课程摘录叁堂教学过程,将数学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研究.第五章主要是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得到:数学实验教学是目前中学数学教育中一种先进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正确数学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勤于思考等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呼吁教师应该重新思考现代教学模式,实现数学实验与数学传统教学的整合.
李月英[9]2012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理解应用的更准确,如何把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探索,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课堂教学过程中“环节的优化”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的现象。一般认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数学课堂“环节”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天津市静海第一中学的“叁体六环节”新授课课例模式为例,从多角度对每一环节“优化”的背景与现状,基本原则,策略与案例作了详细的说明,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比试验研究对“环节优化”做了实践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开发新结论--总结概括新结论--巩固应用新结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叁体六环节”新授课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的教学策略是: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1.创设实际生活化情境2.创设游戏情境3.创设操作、试验情境4.创设开放型情境5.创设温故知新情境6.创设多媒体情境第二环节(探索开发新结论)的策略:1.设计问题,展示思维过程2.小组合作,开展课堂讨论第叁环节(总结概括新结论)的策略:1.提炼理解要点2.强调易错易混点3.说明应用形式第四环节(巩固应用新结论)的策略:1.变式题组2.易混易错的题“搭梯子”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的策略:1.梳理概括,提炼方法2.串联结块,总结规律3.问题讨论,实践结合4.设置悬疑,承上启下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的策略:个性化作业的处理:1.作业量分层2.作业难度分层3.完成作业的时间分层4.作业形式分层5.批改形式多样
参考文献:
[1]. 个性化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J]. 刘俊英. 新课程学习(中). 2015
[2]. 个性化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D]. 汤敬鹏.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3]. 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数学教学策略[D]. 易峻. 苏州大学. 2007
[4]. 个性化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张万敏, 王大勇. 学周刊. 2012
[5]. 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 闫东. 西南大学. 2016
[6]. 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D]. 曹一鸣. 南京师范大学. 2003
[7]. 中学数学和科学课程整合的调查研究[D]. 吕宝珠.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8]. 数学实验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叶云飞.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9].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的实践研究[D]. 李月英.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标签:中等教育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学数学论文; 数学文化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互动教学论文; 培养理论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