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医院感染 血透治疗 安全性 护理质量
肾功能衰竭以血透治疗为主,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但是长期维持血透治疗期间基于患病因素、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动静脉瘘穿刺等因素导致医院感染风险较高,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1]。考虑医院感染对血透患者预后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中需积极预防护理。基于此,本文就预见性护理对血透患者的影响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7年8月-2019年1月,总计200例。纳入标准:(1)伦理委员会批准;(2)参与者与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中途放弃治疗者;(2)血液功能障碍者;(3)精神异常者;(4)无法配合参与者。进行200例血透患者分组护理,各100例。常规护理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28-68岁,中位数(50.5±5.5)岁;血透原因:急性肾衰患者2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6例,其他患者11例。预见性护理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30-67岁,中位数(51.8±6.6)岁;血透原因:急性肾衰患者2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5例,其他患者14例。常规护理组与预见性护理组血透患者基线资料对比,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给予患者血透注意事项告知以及饮食、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
预见性护理组: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1)患者分组管理。根据血透患者个体情况建立护理档案,包括患者姓名、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评估患者医院感染发生风险。另外,落实护理责任制,要求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透析阶段护理评估,实施全程护理。(2)无菌环境管理。做好透析室消毒,结合工作特点设立空气循环风自动消毒程序,定时净化区域空气。另外,结合工作安排等情况调整各班工作职责、程序,患者完成治疗后需及时更换相关使用物品并进行机器表面、环境消毒,要求整个流程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遵守探视制度、限制探视时间。(3)护理操作预防。进行血透室护理人员工作内容集中培训,包括穿刺部位、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手卫生等,在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争取穿刺一次性成功,强化无菌观念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4)健康教育。结合血透患者文化程度、认知能力在落实科室制定的专科健康教育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宣教,提升患者健康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提高健康管理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记录血透患者穿刺点皮肤感染、血液系统感染情况以及院感知识掌握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
1.4数据分析
基于SPSS19.0软件包计算血透患者试验指标。计数型指标患者穿刺点皮肤以及血液系统感染占比率以例(n)、率(%)表示,计量型指标患者院感知识掌握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值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指标差异检验采用(x2)和(t)。P<0.05,说明对比指标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计数指标比较
预见性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血透患者组间穿刺点皮肤感染、血液系统感染等医院感染情况见表1。2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比较,P<0.05。
表 1 血透患者组间医院感染情况分析(n,%)
3 讨论
当前,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多种因素导致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而患者肾功能损伤并发症情况明显,肾功能衰竭情况下患者丧失了代谢、分泌功能,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血透作为治疗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可以促进患者酸碱、电解质平衡[2]。但是,基于此类疾病患者身体的特殊性,例如营养障
碍、贫血、机体免疫功能差,增加了患者院内感染风险,进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预见性护理提前控制可能引起医院感染风险的因素,对透析环境、穿刺操作等方面进行干预,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3]。魏妙虹研究指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4]。
试验结果和徐骅,耿梦雅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实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19.05%,护理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85.71%,P<0.05[5]。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风险,符合患者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秋霞,王雪丽,杜贞兰.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价值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01):153-154.
[2]张颖.预见性护理预防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06):36-39.
[3]杨洁.预见性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7):23-24.
[4]魏妙虹.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9):119+125.
[5]徐骅,耿梦雅.预见性护理措施在血液透析室患者中实施对医院感染发生的预防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5):695-696.
论文作者:吕晓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患者论文; 预见性论文; 医院论文; 血液论文; 常规论文; 情况论文; 指标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