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O级生物课程大纲与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比较_课程标准论文

新加坡O-level生物课程大纲与我国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大纲论文,课程标准论文,课程论文,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课程背景

1.1 新加坡的生物课程的背景 自1965年新加坡建国以来,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在原英国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与完善,因此一方面它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相通,另一方面它的教育又有着浓厚的东方色彩。新加坡的中学教育分五个年级,有两种课程,即普通课程和特选或快捷课程。选特选课程或快捷课程的学生,将在中学四年级期末参加O-level会考;而选普通课程的学生则参加N-level会考。通过的学生可以升读中学五年级,在中学五年级期末参加O-level会考。从新加坡建国至今,其课程大纲保持相对稳定。

1.2 我国的初中生物课程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多个课程大纲。1952年以苏联的生物学大纲为蓝本,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学校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中学生理卫生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986年底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全日制生物学教学大纲》。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1996年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验用)》。1994年因为实行新工时制颁布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的调整意见。2000年国家教育部再次组织修订和调整,并于 2001年出台了课程标准[1]。

我国的初中教育分三个年级,即7~9年级。学生在此期间要先通过会考才可参加中考,部分地区已经将生物学科列为中考考试科目之一,如江苏南京、苏州、四川绵阳等地。相比新加坡而言,我国课程大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久而曲折的过程。

2 课程标准的体系

新加坡的课程大纲由目标、评价目标、评价细目、学科内容、实际评价、信息技术的使用和词汇等组成[2]。我国的标准则由目标、学科内容、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等组成[3]。

2.1 课程目标 在新加坡O-level生物课程大纲的目标中,并没有明显的维度(见表1)。但为了方便比较,笔者将其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2.1.1 知识方面 新加坡的大纲中对知识提出了广泛的目标,说明了知识的作用,但没有陈述具体内容;我国的标准除提出相关目标、说明知识的作用外,还具体地陈述了知识。

2.1.2 能力方面 新加坡的大纲中提出四条关于能力的目标,两条和科学实践有关,两条和应用有关。我国对能力提出的标准是比较具体的,并且侧重于生物实验和探究方面的能力。

新加坡的大纲中对能力的培养的特点:突出适应飞速变化的世界的生活能力的培养;面对未来的基础能力(如交流能力);注意学生的能力的应用。

我国生物课程标准中对能力的培养的特点:突出对学生具体实验技能的培养;突出对学生理解科学的基础能力的培养,譬如收集信息、探究;重视所学知识的应用[3],这一点与新加坡的相似。

需要说明的是,新加坡大纲的能力目标中没有提及探究,但在评价目标中有所提及。

2.1.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从表1看,新加坡的大纲对学生应形成的科学态度和应形成或增强的意识列了很多细目,这对教师进行有效地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我国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规定则显得有些抽象,没有具体的参照,这可能会给教师这方面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整体来看,新加坡的大纲更注重科学的理性,而我国则更强调学生的情感。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据此很多人提出了四个主要课程目标,即学术性知识、参与性公民意识、自我实现和就业机会。新加坡和我国的标准中皆对此有所涉及。这也说明了两国课程目标的一致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2 课程内容 我国与新加坡的生物学课程内容体系有不同的特点:

2.2.1 我国的生物学课程内容的体系 我国的课程内容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包括10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与健康的生活。

每个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这个阶段的生物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实验、实践等活动建议(见表2)。

2.2.2 新加坡的生物学课程内容的体系 新加坡中学生物大纲对课程内容没有规定主线,只是在该大纲中直接规定了课程的内容,包括了16个主题,即细胞的组织和结构、扩散和渗透、酶、植物的营养、动物的营养、体内运输——开花植物、体内运输——人类、呼吸、排泄、体内平衡、调节与反应、药物的使用和滥用、微生物和生物技术、环境中生物间的关系、生物的生殖、遗传。每一个主题由内容和学习结果(要求)组成(表3)。

对于主题的描述,新加坡的教学大纲则只是单纯地描述。除了对是否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外,并无其他建议。而我国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不仅有对主题的描述,也有对主题中活动的建议,有的还配有案例,给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诸多方便。可以说,我国的标准是一个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其可操作性的程度高于新加坡的大纲。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两者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首先表现在内容的性质上。两国都是基础知识与其应用的结合。

新加坡前11个主题为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的组织和结构、扩散和渗透、酶、植物的营养、动物的营养、体内运输——开花植物、体内运输——人类、呼吸、排泄、体内平衡、调节与反应,而后5个主题是生物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的有机整合。我国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除了第一主题“科学探究”外,其他都是基础知识与其应用的结合。

其次表现在内容的组织方式上。两国都采用了渐进式的方式,即从微观至宏观,从简单到复杂,这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特点是相一致的。

无论内容如何设置,两国所要求的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是相似的。

2.3 课程评价 新加坡大纲中对评价的描述类似于我们的考试标准。它不仅对考查的内容及其“考试要求”做了一些具体的规定(表4)。

另外大纲中对考试的题型、分值也作了规定。大纲中规定测试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theory),一部分是实践(practical assessment),实践部分相当于我国试卷中的实验问题。在试卷内容的选择上,两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新加坡在实验的考查比例上比我国的稍多,占40%。

我国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没有提出具体的规定,只是对评价提出了几条建议。其中提出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由此可见,我国评价的重心正逐步倾向于人文方面,同时也逐步倾向于评价的多元性。

标签:;  ;  ;  

新加坡O级生物课程大纲与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比较_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