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启发式教学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而在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地理在启发教学方面的误区,通过进一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地理 启发教学 教学误区 对策分析
高中地理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由于地理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很容易放弃,这对他们的学习影响很不好。而且地理这门学科在早期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这一系列产生的影响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采用启发式教学,对高中地理教学有明显的好处,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明显的误区存在。正视这些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的措施,也是本篇文章主要探讨的内容。
一、教学中过分注重表象,忽视了学生的地理思维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学生掌握知识的好坏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出来,但是通过一些问题和测试,可以大概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所在。通过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些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思维有了一个转变,地理思维可能瞬间变得更加宽广,同时也达到了启发教学的意义。在现如今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一味地注重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真正关心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时候虽然某一次的考试成绩比较理想,但是很多问题在本质上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有时候在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这些问题的提出好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起到的帮助并不大,甚至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地理思维,这种做法绝对是弊大于利。
对于这种情况,必须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的教学水平。从最本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想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但是地理思维的培养需要在正确的方法之下才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事先仔细思考这些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问题设置得不合理,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解自然资源这一小节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定义,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列出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并给出判断的理由。粮食具备经济属性,不具备自然属性,因而我们可以判定它不是自然资源。自然界的闪电具备自然属性,但是它不具备经济属性,因此它也不是自然资源。然而煤、石油、天然气不仅具备自然属性,同时也具备经济属性,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归为自然资源。通过这一系列的具体比较,学生可以比较清楚地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正是需要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多动脑筋,启发思维,才能更好地学好地理这门学科。
二、重视启发结果,忽视了启发过程的重要性
启发教学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在启发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启发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会学”。高中地理教学很明显就忽视了这一点。很多老师急于求成,问题一提出,就要求学生马上做出相应的回答,没有经过仔细的思考,必然得不出满意的答案。尤其是地理这门学科,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老师希望学生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正确的答案是建立在正确的思路上。过分注重启发结果,只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机械化,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由此进入一个无限循环的万丈深渊。有时进行一些课堂测试,光从这方面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不错,但是回到一些本质的问题,学生的掌握理解远远不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在面对一些其他的问题时,即使不知道正确的答案,但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循序渐进,最终可以解决问题。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尤其关注对学生的引导这一方面,让学生明白的不是答案是否正确,而是在得出答案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否正确,只有方法正确了,才有可能进一步得出正确的答案。与此同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学法和启发能力为目标,结合学生学习的能力,设置一些比较实际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启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需要掌握气温分布规律时,教会学生使用图表直观比较法进行比较,通过做出的温度曲线图,从而掌握基本的温度变化情况。这些图表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书上的,总而言之,学会运用图表来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就是进步。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启发方法,学会思考,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三、高中地理“启发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在精心创设情境上下功夫。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情境,在学生已有旧知与将要学习的新知的认知冲突点上创设情境,利用地理实验创设情境,通过地理演示创设情境等等。如教学“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时,可联系刚学过的“热力环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请同学们回顾,近地面大气受热、冷却后分别怎样运动?(分别是上升、下沉。)低空、高空分别形成什么气压?(受热上升地区低空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冷却下沉地区低空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可是,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形成与分布”图上,南北纬30°附近(受热较多)与南北纬60°附近(受热较少),情况与前述正好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2.精心设计启发性问题。高水平的启发性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也是启发式教学内容呈现的主要形式,应围绕程序性地理知识设计,应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处、学生的疑点和兴趣点处、社会生活的热点和焦点处设计。设计的启发性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层次性,侧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发课题的选择,既要是教科书上找不到现成答案,又要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正确处理启发活动中“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启发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角色。教师是学生启发活动的指导者、启发过程的引导者、启发式课堂的组织者,启发活动不能由教师代办,也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能把启发活动搞成学生的娱乐活动。要想有效地实施启发式教学,就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启发过程中,学生要联系既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对启发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大胆的分析,得出结论。教师的主导性应表现为,通过教师的“导”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启发的情境,建立启发的氛围,促进启发的开展,把握启发的深度,通过教师的“导”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启发活动中完成的。
启发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误区依然存在,只有进一步了解了产生这些误区的具体原因,我们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逐步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启发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德举 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1)。
[2]陈雪梅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改革路径的选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5)。
[3]李秀英 浅谈激励教育法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论文作者:刘 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6
标签:启发论文; 学生论文; 地理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自然资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