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大力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大力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教育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特别是高校德育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下面就如何加强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情况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此下发过一系列重要文件。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国家教委先后发出过一系列的通知。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从本地和本校的实际出发,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北京、天津、上海、四川、湖北、江苏、浙江、青海、河北、江西、山西、海南等省市分别在开展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组织召开了爱国主义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研讨会、座谈会;制定了本地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细则或方案,确定和建立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树立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典型。山西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大连舰艇学院等高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新疆大学、南昌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吉林工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南开大学、海南师范学院、绍兴师专等高校党委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他们结合学校实际,生动活泼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制定有关规章意见,使爱国主义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总之,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列入学校教育的计划,并摆到领导重要议事日程;(2)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题中之义,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3)重大节庆日、纪念日教育和平日教育相结合,课内外结合、校内外配合,充分发挥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功能和作用;(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爱国主义教育经常化、制度化;(5)强化措施,保证投入,切实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开展。

由于各级领导的认识到位,思路明确,措施落实,以及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近几年来高等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省市和高校普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教育,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投入,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逐步落到实处。出现了“领导主动关心爱国主义教育,教师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乐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可喜局面。爱国主义成为推动广大学生好学上进的重要力量。高校涌现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爱民模范”、“学雷锋标兵”、“见义勇为典范”和献身国防、献身教育、放弃优越条件自愿到条件艰苦的贫困山区扎根落户的先进人物;出现了一种“以爱国为荣,以媚外为辱”,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言行、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的风气;一批爱国学者、学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在国外发愤学习,学成按期回国,用所学本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成为青年学生效法的榜样。据了解,目前高校申请入党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众多学生参加了党章学习小组、马列学习小组或业余党校的学习;毕业时自愿要求到边远地区工作的同学也呈增长趋势,今年已有数十名学生踏上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西藏高原。

由于工作力度的差别,以及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发展也不平衡,还存在一些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首先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工作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甚至未能按照有关精神认真部署,出现工作不落实的情况。其次是教育机制和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有的工作有时带有随意性,出现时强时弱、时紧时松的现象,缺乏深入细致的教育。第三是条件、保障还不能很好适应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有些地方由于经费紧张和业务课程负担重等原因,不能从人、财、物乃至时间方面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不仅基地建设、设施建设不落实,甚至连起码的图书音像资料也很难配齐。第四是对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不够,紧密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新办法不多,缺乏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工作难以深入,效果不够显著。这些情况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整体效果,妨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深化。

二、提高认识,紧密结合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在当今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广义的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总是通过具体的民族、国家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实现的。中华民族走社会主义道路,正是我们民族整体在近现代国际国内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它集中地凝结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民族共识。我们国家的现代化,我们民族的振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这是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要求和目标指向,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使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升华到新的时代高度,获得崭新的性质,发挥巨大的作用。而要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必要条件和具体表现。坚持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还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不仅是因为爱国主义本身就是主权国家对外交往的产物和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且因为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一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必由之路。

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也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核心,贯穿在各种人际社会关系之中,并且实际地体现为各种具体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把祖国的利益和社会主义事业放在第一位,就是集体主义在处理个人同本民族、国家的关系中重要的道德规范。它表明个人的存在和发展总是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文化环境的制约并融合于其中的。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和自然、文化环境经过世代的传递和积累,就构成了祖国这个概念的基本内涵。人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人们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总是首先通过对自身所在集体,对国家的关心和奉献表现出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不仅没有失去往日的光彩,相反,由于它成功地处理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遵循目标,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爱国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层次性。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爱国的标准和要求是不同的。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使命。根据高校德育目标,他们不仅要成为一般意义上的爱国者,而且要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1)献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事业的核心,大学生爱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自觉维护稳定大局,珍惜发展机遇,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为此,当代大学生爱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生命线。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实现腾飞的加速器。决不能把爱国主义与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更不能把爱国主义与抱残守缺的保守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相提并论。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改革,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开放的环境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维护祖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尊严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一个民族要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政策,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否则就将永远受制于人,成为别国的附庸。当前,国际敌对势力图谋分裂中国,在中国统一的问题上制造种种麻烦,国内包括台湾岛内也有极少数人玩弄“两个中国”的把戏,甚至有人主张“受三百年殖民统治而发展中国”。这种可耻行径和洋奴哲学理所当然要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批判。大学生爱国,必须努力维护祖国的独立、主权和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必须努力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尊严,维护中国人的尊严和人格,与各种有损国格、人格的错误行径作坚决的斗争。

(3)要把祖国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当代大学生爱国,必须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把祖国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并不排斥和否定个人利益。相反,国家要保障和维护个人利益。但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应当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的大学生应当坚决反对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同一切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去捍卫祖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那种不顾国家和民族的大利,一味强调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一切向钱看,甚至借口“科学无国界,爱国无先后”而对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视而不见的人,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爱国者。

(4)从现在做起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但爱国是一种现实的实践活动。爱国决不是将来的事情。当代大学生爱国,必须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努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整体规划,使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高校德育的全过程

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校的发展实际,由古及今,史论结合,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爱国主义觉悟建立在科学的理论根基之上。二是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当代中国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的认识。三是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从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为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中,认识祖国的伟大,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和盲目排外主义。四是国情教育。从中国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人口、政治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教育,增强爱国主义责任感。五是校史校情教育。利用校训、校歌以及学校的光荣传统和巨大发展,校友的先进模范事迹教育学生爱国爱校。此外,还要进行民主和法制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教育等等。

在教育途径上,各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课内课外紧密结合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和途径。

一是把课堂作为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充分发挥各科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使大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主渠道,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以及专业课、专业基础课都应加强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对大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

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班委会和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它们在课外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支持它们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科技、体育活动,特别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联系实际,向人民群众学习,经受实际锻炼,增进对祖国和人民感情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各高等学校应进一步重视并组织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五、狠抓落实,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

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领导是关键。教育部门和学校党政领导要亲自部署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定期研究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大事,不仅党委部门要抓,行政部门也要抓,必须齐抓共管。要坚持省市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亲自抓计划、抓落实,使本地区、本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

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制度是保证。地方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在认真研究本地区、本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细则或教学大纲,定期对各校各部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推广典型经验,使爱国主义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教师是主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不仅自己要认真钻研业务、增加爱国主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而且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坚定的爱国者。要强调教育者先受教育,明确提出教师爱国的基本要求,使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真正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力军。

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投入是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不仅要有科学、丰富的教育内容,还必须有生动有效的形式与之相呼应,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相配合,有特定的环境和空间相烘托,形成教育的综合效应。这就要求要有一定的经费和条件保障。目前,高等学校经费是比较紧张,但还是应当努力通过列入计划和积极筹措等措施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经费的落实。还应从实际出发,通过共建等多种形式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文是国家教委党组成员朱新均同志1995年11月6日在全国高校爱国主义经验交流暨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标签:;  ;  ;  

大力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