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斌[1]2003年在《低温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确切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自由基的产生、胞内Ca~(++)的超载、Na~+-K~+-ATP平衡紊乱、炎症反应、神经细胞的凋亡等有关。各种因素共同存在、交互作用,致使组织细胞受损。针对这些病理生理改变,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包括低温、缺血预处理、脑脊液(CSF)引流、各种分流术、药物干预等。但没有任何单一的措施非常有效。通过实验和临床证实,低温,尤其亚低温,具有肯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低温保护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L-8水平的变化未见文献报道,个别文献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说法不一,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研究。 本项研究中,将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n=6),仅行腰动脉暴露分离,未行结扎或夹闭;常温组(N:n=35);低温组(H:n=35)。采用腰动脉阻断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使脊髓缺血40分钟后再灌注,使兔腰髓受损。 一、低温对兔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IL-8水平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测定脊髓组织中IL-8水平的变化,观测低温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本组大白兔用我们选定的模型使脊髓缺血40分钟,并于再灌注后不同的5个时间点(再灌注后1h、6h、12h、24h、48h)采集脊髓标本,立即放入-80℃超低温冰箱保存。待标本收集全后,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各组不同时间点低温对兔脊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文摘要脊髓组织IL一的水平,并观察其变化。结果表明,叁组兔脊髓组织中IL一8的水平在再灌注后1小时的差异无显着性意义,水平均较低,。常温组在再灌注后6小时,IL一8的水平明显升高,12小时达到高峰,24小时又有所回复、48小时回复至正常水平。低温组几一8水平也表现与常温组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与常温组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说明低温对兔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有保护作用。二、观察兔缺血再灌注脊髓在低温保护前后的一般病理变化及神经细胞 凋亡情况 本组大白兔的脊髓标本取出后立即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固定。用I正染色观察脊髓标本的一般病理改变,用TtJNEL法染色观察脊髓标本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缺血脊髓组织再灌注后6h开始有细胞凋亡,24h凋亡细胞数达到高峰,48h凋亡细胞数又有所减少。相应时间点的凋亡细胞数,低温组较常温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说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着凋亡,并受到低温的抑制。叁、观察神经功能的变化 将前面各组动物在处死之前用毛灯lov评分法进行后肢功能的评估。结果表明,低温组动物在各时间点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温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说明低温对脊髓功能有保护作用。
刘宇[2]2017年在《活血养血汤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Cytc—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应用兔SCⅡ模型研究活血养血汤对兔SCⅡ脊髓组织水肿情况和Ca~(2+)浓度的影响,以及对脊髓组织Cytc、Hsp70、Bcl-2、Bax、Caspase-3的调节作用,探讨活血养血汤防治SCⅡ模型Cytc—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的作用机制,为活血养血汤的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SCⅡ动物模型的研究参照Kwun的造模方法,以阻断兔第3-6腰动脉30min后再灌注1h的方法建立SCⅡ模型,并通过数字减影技术观察血供情况,以明确缺血前、动脉阻断后缺血情况及再灌注后血流恢复情况,病理切片观察脊髓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以鉴定此种造模方法的可行性。2.活血养血汤对兔SCⅡ水肿、Ca~(2+)含量的影响活血养血汤干预兔SCⅡ模型,对比桃红四物汤,通过计算脊髓组织含水量的方法观察活血养血汤对兔SCⅡ模型水肿的影响,通过采用组织钙离子浓度荧光定量检测的方法测定脊髓组织Ca~(2+)浓度探讨活血养血汤对兔SCⅡ模型Ca~(2+)浓度的影响。3.活血养血汤对兔SCⅡ模型Cytc—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活血养血汤干预兔SCⅡ模型,对比桃红四物汤,通过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原位凋亡检测技术及RT-PCR等方法检测Cytc、HSP70、Bcl-2、Bax、Caspase-3含量的变化和神经元凋亡情况,观察活血养血汤对兔SCⅡ模型Cytc—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结果1.数字减影技术观察结果见阻断腰动脉时,造影剂到达阻断部位以后不能通过夹闭部位,当去除血管夹时,造影剂能再次进入被阻断后的血管。HE染色见,空白组脊髓神经元细胞基本无异常,单纯缺血组见神经元周围空泡形成,细胞核位置偏离中心,核仁不清。缺血再灌注组脊髓神经元细胞多呈梭形改变,细胞核固缩,核仁消失。尼氏染色见,空白组可见较多尼氏小体,形态完整,染色呈蓝色,细胞核圆形,核仁清晰;单纯缺血组尼氏小体明显减少,神经元细胞肿胀,轮廓不清,细胞核固缩,缺血再灌注组见尼氏小体减少,大量溶解,周围出现水肿,细胞核固缩,核仁不清。神经元计数结果见,单纯缺血组、缺血再灌注与空白组相比,神经元数目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组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含水量检测见活血养血汤组及桃红四物汤组脊髓含水量有所下降,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养血汤组与桃红四物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2+)含量检测见桃红四物汤组及活血养血汤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细胞内Ca~(2+)有所下降(P<0.05),活血养血汤组与桃红四物汤组相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检测药物干预后Cytc、HSP70、Bcl-2、Bax3、Caspase-3的变化,免疫组化结果见,桃红四物汤组、活血养血汤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血养血汤组和桃红四物汤组比较,Cytc无明显差异(P>0.05),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结果见,桃红四物汤组、活血养血汤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活血养血汤组与桃红四物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凋亡检测结果见,桃红四物汤组、活血养血汤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血养血汤组与桃红四物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Caspase-3的变化,桃红四物汤组、活血养血汤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活血养血汤组与桃红四物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采用夹闭兔第3-6腰动脉30min后再灌注1h的方法可以造成腰段脊髓的损伤,模型制备成功。2.活血养血汤可减轻兔SCⅡ模型水肿,改善兔SCⅡ模型Ca~(2+)超载,从而达到对SCⅡ的防治作用,且作用优于桃红四物汤。3.活血养血汤可降低SCⅡ模型Cytc、Bax、Caspase-3的表达,升高HSP70、Bcl-2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从整体上抑制Cytc—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达到防治SCⅡ的作用,且作用优于桃红四物汤。
曾俊[3]2007年在《经腹主动脉灌注低温异丙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经腹主动脉灌注低温异丙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2-2.5k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10%常温脂肪乳组)、C组(50mg/kg常温异丙酚组)、D组(4℃生理盐水组)、E组(4℃50mg/kg异丙酚组)、F组(4℃10%脂肪乳组)。每组的灌注容积均为5ml/kg,灌注速度为10ml/kg.h。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阻断开始时即泵入灌注液,30分钟后停止灌注并开放腹主动脉。记录术中兔生命体征及再灌注后6h、24h、48h神经行为学评分,于再灌注后48h取L_(4-6)节段脊髓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计数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并测定脊髓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EAA)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采用PEMS3.1统计软件中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分析各组间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兴奋性氨基酸及MDA、SOD含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 12.0统计软件One-WayANOVA进行比较分析,组间差异采用两两比较的q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A、B组)比较,常温异丙酚组(C组)和低温灌注组(D、E、F组)动物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升高,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目增多,且脊髓组织中EAA含量明显降低,其中以低温异丙酚组(E组)最显着(p<0.05),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正常对照组(N组)比较,各实验组(A-F组)脊髓组织中EAA及MDA含量明显升高,而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3.与A、B、D、F组比较,常温和低温异丙酚组(C、E组)脊髓组织中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但C、E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及低温液体均能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脊髓保护作用,其中低温异丙酚的保护作用最强。
吕少君[4]2016年在《右美托咪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消除掉脊髓缺血的因素,恢复脊髓血供后,脊髓原有的缺血损伤没有减轻,反而损伤又更进一步的加重,严重的可能导致脊髓神经元死亡,出现截瘫。大血管手术特别是胸腹主动脉瘤手术,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常常需要阻断胸腹主动脉,脊髓血流中断,胸腹主动脉开放后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文献报道,主动脉瘤手术引起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截瘫的发生率为5%至40%。截瘫不仅使患者失去工作能力,甚至影响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打击,同时也给其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了经济和医疗的负担。所以,寻求行之有效的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与措施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难点与热点。近些年来,虽然有一些研究人员采用深低温停循环、脑脊液引流、血管移植转流等多种不同的措施来保护术中缺血再灌注的脊髓,但术后截瘫的发生仍旧无法避免,而且上述的保护措施操作繁琐复杂,还有可能引起其他的严重并发症。因此上述这些保护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措施并不是临床上最佳的选择。如果能找到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将具有重要意义。右美托咪定(Dex)是近年来临床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高选择性α 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与α 2肾上腺素受体和α 1肾上腺素受体结合的比例为1620:1,可乐定与α 2肾上腺素受体和α 1肾上腺素受体结合的比例为220:1,右美托咪定对α 2肾上腺素受体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右美托咪定在小剂量使用时即可观察到其对α 2肾上腺素受体的激动作用,在较大剂量使用时观察到其对α 2和α l肾上腺素受体均有激动作用。右美托咪定具有强大的镇静催眠作用,而且起效快,半衰期短、作用时间短,呼吸抑制作用轻微,独特的易于唤醒的特点。此外,右美托咪定能够抑制交感神经,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还具有镇痛,抗焦虑,抗寒颤,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还可以明显降低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术后麻醉恢复期安全性。右美托咪定可以增强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从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剂量,进而减少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因为有上述这些明显而有效的药理作用,所以右美托咪定被广泛地用于临床麻醉的镇静催眠,门诊的短小手术,ICU的镇静和辅助检查等。]999年,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FDA)批准右美托咪定可以应用于ICU的镇静,2008年FDA批准其可应用于非气管插管患者的镇静,2009年FDA批准其可用于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的镇静。2009年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右美托咪定在国内上市,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机械通气的镇静。随着右美托咪定在临床中的广泛大量使用,有研究人员又逐渐发现其对体内各个器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国内外的学者通过实验发现右美托咪定能够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脏的心肌梗死面积;能够降低脓毒血症大鼠血尿素氮和血肌酐,保护大鼠的肾功能;能够减轻脓毒血症大鼠的肝小叶中央静脉淤血,降低谷丙转氨酶,保护大鼠的肝功能;能够减轻急性肺损伤的大鼠的肺水肿和胸膜渗出,抑制肺的炎性反应,保护大鼠的肺脏;能够预防睾丸扭转的小鼠的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除了对上述的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右美托咪定对神经系统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可以减小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区域的梗死面积,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和N0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产生而发挥作用的。随后,有实验证实了右美托咪定对脑的保护作用是呈剂量依赖性的。现在对其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右美托咪定对组织的抗炎作用和抑制氧化应激作用这两方面。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炎症反应是脊髓缺血再灌注后发生损伤的最主要的一个机制之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情况下脊髓微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 脊髓发生水肿,血脊髓屏障被破坏。各种免疫细胞和抗体会进入脊髓,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在组织中就会出现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 (IL-1β)表达的上升。TNF-α是被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介质。它在炎症反应中作为其他炎症细胞因子的启动因素,本身能够诱导自身及白细胞介素IL-1 β等其他炎症子产生,能够诱导和产生炎症级联反应及相关损伤;此外,过度表达的TNF-α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改变其通透性;与IL-1 β协同作用于内皮细胞,从而导致损伤的内皮细胞发动凝血反应,促进血栓的形成。TNF-α能够使白细胞迁徙、附壁、聚集并阻塞微血管,导致微血管血流减少或者消失,使缺血再灌注损伤进一步加重。IL-1 β是IL一1的主要成分,是体内重要的一种促炎细胞因子。IL-1 β在正常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很微量,但在损伤后(如创伤,缺血,感染等)表达量增加数倍。许多研究证明脊髓损伤时IL-1 β被大量的激活,而IL-1 β又可以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引起多种炎症因子的激活从而引发炎症的级联反应,从而使得脊髓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加重。脊髓和大脑同属于神经系统组织,其组织结构和生理病理过程具有很强的同源性和相似性。右美托咪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甚少,右美托咪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脊髓有何影响,是否如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样存在保护作用;如果有保护作用的话,是否存在剂量依赖性;其具体的保护机制是通过什么途径产生,是否跟右美托咪定抑制炎症反应的关键因子TNF-α和IL-1 β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寻。因此,为了研究以上问题,本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促炎性因子TNF-α, IL-1β表达的影响;第二部分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比较。实验一 右美托咪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促炎性因子TNF-α, IL-1β表达的影响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促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4-5月龄,体重2-2.5公斤,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叁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采用经典的Zivin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D组在缺血前30min开始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2.5 ug/(kg·h)直至再灌注之前。同时期内S组和I/R组则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清醒即刻,再灌注后6,12,24,48小时,采用Tarlov法评价兔后肢的运动功能,并同时检测各组手术前,再灌注后6,12,24,48小时血清TNF-α, IL-1β的表达水平,48小时后取各只兔脊髓,检测脊髓TNF-α, IL-1β, SOD和MDA水平表达,并作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D组各个时间点Tarlov评分降低,血清和脊髓TNF-α, IL-1β升高,脊髓bIDA升高,脊髓SOD降低,HE染色病理损伤加重,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降低。与I/R组比较,D组各个时间点Tarlov评分升高,血清和脊髓TNF-α, IL-1β降低,脊髓bIDA降低,脊髓SOD升高,HE染色病理损伤减轻,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升高。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性因子和减轻脊髓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实验二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比较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脊髓的保护作用是否存在剂量依赖性及最佳剂量是多少。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4-5月龄,体重2-2.5公斤,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叁组(n=8):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2组)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3组)。采用经典的Zivin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D1组在缺血前30mi n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2.5ug/(kg·h)直至再灌注之前;D2组则同时期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 ug/(kg·h);D3组则同时期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40ug/(kg· h)。再灌注48小时后,采用Tarlov评分法评估兔后肢运动功能。测定兔脊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表达,并作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和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结果与D1组比较,D2组Tarlov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组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2组比较,D3组Tarlov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D2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组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2组比较,D3组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D2组脊髓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组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2组比较,D3组脊髓SOD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0.05)。与D1组比较,D2脊髓MDA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0.05);D3组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胗0.05)。与D2组比较,D3组脊髓MDA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强,其最佳的剂量为10ug/(kg·h),当剂量增加至40ug/(kg·h)时,对兔的血流动力学产生剧烈的影响,反而加重脊髓的损伤,其保护作用减少。
陈向华, 刘莹莹, 张俐[5]2010年在《药物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研究现状与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脊髓供血动脉疾患、脊髓内显微外科手术、骶管肿瘤手术、主动脉瘤手术等常导致脊髓缺血而引起截瘫的发生。脊髓微血管结构的破坏和脊髓水肿而导致脊髓缺血,是脊髓功能损伤的原因之一。缺血后疏通或再造血管使缺血组织得到血液再灌注,多数情况下缺血组织
孙延卿[6]2012年在《氢盐水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一、研究目的脊髓损伤常导致患者肢体残疾和心灵创伤。而且,脊髓损伤越来越多的出现于年轻人当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由于目前对于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有限,而且作用不甚明显,因此,一直以来对脊髓损伤的治疗都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点。脊髓损伤过程分为原发损伤和继发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SCII)是造成脊髓继发损伤的主要病理基础。在此过程中,自由基对脊髓的继发性损伤起了重要作用。研究显示,氢能选择性清除体内羟自由基和过氧亚硝酸阴离子,对缺血/缺氧损伤产生治疗作用。本研究拟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选用氢盐水对兔进行腹腔注射治疗,通过检测清除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减轻炎症反应等方面相关指标,探讨氢盐水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本研究为氢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证据,也为氢今后用于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二、研究方法(一)制备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ZIVIN法,即直接于左肾动脉分支处远端0.5cm处及左右髂动脉分支上端,以动脉夹完全钳夹腹主动脉造成脊髓腰骶段缺血,夹闭35min后松开动脉夹,以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二)实验动物及分组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10只):只开腹而不夹闭腹主动脉;B组(对照组10只):开腹并夹闭腹主动脉35min,于再灌注前5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组(氢盐水治疗组10只):开腹并夹闭腹主动脉35min,于再灌注前5min腹腔注射饱和氢盐水。(叁)兔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分别于术后6h、12h、24h、72h用单盲法观察兔后肢运动功能,并参照Tarlov5分制标准进行评分。(四)组织病理学观察于术后72h处死各组动物,取脊髓组织用10%福尔马林中性溶液固定、脱水、切片,分别行HE染色和TUNNEL染色检测,观察脊髓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和凋亡情况。(五)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检测丙二醛是细胞凋亡时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产物,过氧化氢酶活性是组织抗氧化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方法:处死动物时取脊髓组织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分别用脂质氧化(MDA)检测试剂盒(lipid peroxidation MDA assay kit)和过氧化氢酶检测试剂盒(catalase assay kit)检测脊髓组织中相应指标。叁、结果(一)后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于再灌注6h、12h、24h、72h观察各组动物后肢运动功能。A组术后Tarlov评分无下降。B组和C组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arlov评分出现下降。C组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arlov评分显着高于B组(P<0.01)。(二)脊髓组织病理学结果1、HE染色光镜下观察A组兔脊髓组织灰白质界限清楚,神经细胞形态完整。B组兔脊髓组织灰白质界限欠清楚,大量神经细胞坏死,胞浆内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C组神经细胞结构基本完整,核仁明显,见少量神经元细胞空泡变性。2、TUNNEL染色光镜下观察A组兔脊髓组织见未见神经细胞凋亡;B组见脊髓组织破坏严重,大量凋亡的神经细胞,核固缩,核浓染,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见脊髓组织少量凋亡细胞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3、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检测B组和C组脊髓组织中MDA含量增加,C组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CAT活性均低于A组,C组CAT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结论氢盐水能抑制MDA的产生和提高CAT活性,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和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陈琼[7]2008年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主动脉瘤手术或脊髓手术等因术中阻断主动脉,均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脊髓缺血,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表现为急性或迟发性截瘫。虽然临床已采用脑脊液引流、低温、缺血和药物预处理等各种方法加以防治,但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的脊髓损伤发生率仍高达3%~18%。因此,能否寻找有效措施减轻再灌注损伤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概念的提出,为器官保护提供了新选择和新思路,因为后处理是在恢复全面血液灌注之前施予,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无疑具有更直接的临床应用价值。本实验室以前的研究已经证明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兔脊髓再灌注损伤,其可能的机制与诱导热休克蛋白表达和抑制再灌注时氧自由基(OFR)的过量生成有关。麻醉药物如吸入麻醉药后处理可否模拟缺血后处理效应减轻脊髓再灌注损伤尚未见报道。七氟烷(Sevoflurane)是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因其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苏醒快速完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而且研究已证实七氟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本研究采用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七氟烷后处理能否减轻兔脊髓再灌注损伤,并探讨测定七氟烷后处理与氧自由基、机体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K_(ATP))的关系,明确七氟烷后处理保护脊髓损伤的部分机制。实验一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是否能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清洁级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ham组),仅行单纯手术操作但不阻闭腹主动脉;对照组(Control组),行单纯缺血再灌注,即阻闭腹主动脉20 min后进行再灌注;纯氧后处理组(O_2组),在再灌注前5 min给予100% O_2,持续13 min。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 0.5组/Sevo 1.0组/Sevo 1.5组),分别在再灌注前5 min给予0.5、1.0及1.5MAC七氟烷处理,持续10 min,然后100% O_2洗脱3 min。再灌注48 h对所有动物的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取脊髓(L_(5~7))行HE染色对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进行计数。结果再灌注48 h,七氟烷后处理组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着于高于对照组(P<0.05)而Sevo 0.5、Sevo 1.0和Sevo 1.5组间无显着差异。七氟烷后处理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且Sevo 1.0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Sevo 0.5及Sevo 1.5组(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1.0MAC七氟烷后处理的保护效应较强。实验二氧自由基清除剂MPG对七氟烷后处理脊髓保护作用的影响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6组(n=6)。纯氧组(O_2)及七氟烷(Sevo)组,分别接受纯氧和1.0MAC七氟烷后处理并于再灌注前15 min开始静脉泵注20 min去离子水0.5 ml·kg~(-1)·min~(-1);MPG+七氟烷(MPG+Sevo)及MPG+纯氧组(MPG+O_2),分别接受1.0MAC七氟烷和纯氧后处理并于再灌注前15 min开始静脉泵注20 min 2%氧自由基清除剂2-巯基丙酰甘氨酸(MPG)0.5 ml·kg~(-1)·min~(-1);七氟烷+MPG(Sevo+MPG)及纯氧+MPG组(O_2+MPG),分别接受1.0MAC七氟烷和纯氧后处理并于再灌注后15 min静脉泵注20 min 2% MPG 0.5 ml·kg~(-1)·min~(-1)。各后处理组后处理方法同第一部分实验后处理条件。再灌注48 h对所有动物的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取脊髓(L5~7)行HE染色观察对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进行计数。结果再灌注48 h,Sevo及Sevo+MPG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着高于O_2组及MPG+Sevo组(P<0.05),并且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量显着多于O_2组及MPG+Sevo组(P<0.05),而Sevo和Sevo+MPG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差异无显着意义。结论氧自由基清除剂MPG可消除七氟烷后处理的脊髓保护作用,表明氧自由基参与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叁七氟烷后处理对兔脊髓再灌注后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是否通过增加再灌注期间内源性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80只,随机分为4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操作同对照组,但不阻闭腹主动脉;对照组(Control组):阻闭腹主动脉20 min后再灌注;纯氧(O_2组)及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组):阻闭腹主动脉20 min,采用纯氧以及1.0MAC七氟烷后处理,后处理方法同第一部分实验后处理条件。在再灌注的1 h、6 h、24 h和48 h分别取脊髓(L5~7),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脊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各时间点n=5)。再灌注6 h、24 h和48 h在取材前分别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1)再灌注6 h、24 h和48 h时Sevo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着高于Control组(P<0.05)。(2)Sevo组脊髓组织中SOD活性在再灌注早期1 h、6 h及24 h显着高于Control组(P<0.05); CAT活性在再灌注1 h、6 h显着高于Control组(P<0.05)。Sevo组各时间点脊髓组织GSH-px活性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意义。(3)Sevo组脊髓组织MDA含量在再灌注6 h、24 h和48 h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通过上调再灌注后脊髓SOD及CAT活性,减少脊髓脂质过氧化,从而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四氧自由基清除剂MPG对七氟烷后处理后脊髓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目的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MPG对七氟烷后处理后脊髓抗氧化酶活性及MDA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Control组):阻闭腹主动脉20 min后再灌注并于再灌注前15 min开始静脉泵注去离子水0.5 ml·kg~(-1)·min~(-1)持续20 min;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组):阻闭腹主动脉20 min,采用1.0MAC七氟烷后处理,并于再灌注前15 min开始静脉泵注去离子水0.5 ml·kg~(-1)·min~(-1)持续20 min;MPG+七氟烷组(MPG+Sevo组):阻闭腹主动脉20 min,采用1.0MAC七氟烷后处理,并于再灌注前15 min开始静脉泵注2% MPG 0.5 ml·kg~(-1)·min~(-1)持续20 min;MPG组(MPG组):阻闭腹主动脉20 min,再灌注前15 min开始静脉泵注20 min 2% MPG 0.5 ml·kg~(-1)·min~(-1)持续20 min。各后处理组方法同第一部分实验后处理条件。再灌注6 h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并取脊髓(L5~7)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并在取材前分别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再灌注6 h时Sevo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脊髓SOD、CAT活性均显着高于Control组、MPG组以及MPG+Sevo组(P<0.05);脊髓MDA含量低于Control组、MPG组以及MPG+Sevo组(P<0.05);而Control组、MPG组以及MPG+Sevo组之间无显着差异。结论氧自由基清除剂MPG通过抑制七氟烷后处理引起的抗氧化酶活性增高而取消了七氟烷后处理的脊髓保护作用。实验五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5-HD对七氟烷后处理脊髓保护作用的影响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5-HD对七氟烷后处理保护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n=8):纯氧(O_2)组及七氟烷(Sevo)组:阻闭腹主动脉20 min后再灌注,分别接受纯氧和1.0 MAC七氟烷后处理并于再灌注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5-HD+七氟烷(5-HD+Sevo)组及5-HD+纯氧(5-HD+O_2)组:分别接受1.0MAC七氟烷和纯氧后处理并于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10%选择性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5-羟基癸酸甘油酯(5-HD)2 ml/kg。再灌注48 h对所有动物的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取脊髓(L5~7)行HE染色观察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结果再灌注48 h,Sevo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着高于O_2组、5-HD+Sevo组和5-HD+O_2组(P<0.05),并且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量显着多于O_2组、5-HD+Sevo组和5-HD+O_2组(P<0.05),而O_2组、5-HD+Sevo组和5-HD+O_2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差异无显着意义。结论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5-HD可消除七氟烷后处理的脊髓保护作用,表明七氟烷后处理通过激活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开放从而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小结1. 0.5、1.0、1.5MAC七氟烷后处理均可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1.0MAC七氟烷后处理的保护效应较强。2.七氟烷后处理可以诱导氧自由基的适度产生从而上调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再灌注期间脂质过氧化,产生脊髓保护效应。3.七氟烷后处理通过激活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从而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丁倩[8]2009年在《七氟烷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尽管临床上已采用多种方法减轻脊髓缺血损伤,但是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不可避免发生脊髓缺血,有数据显示3%~18%患者发生永久性损伤(急性截瘫和/或延迟性截瘫)。除此之外,脊髓肿瘤压迫,脊柱畸形,椎管狭窄等患者围手术期也会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截瘫造成患者失去工作能力并担负巨额的医疗费用,给患者本人及家庭造成深痛的打击和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加重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险的负担。七氟烷具有刺激性低,诱导、苏醒迅速,麻醉维持平稳,肝、肾毒性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已有研究报道,七氟烷预处理可诱导缺血耐受,对缺血、缺氧的心、脑起保护作用,但其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兔肾下腹主动脉阻闭20min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单次七氟烷预处理是否可诱导快速缺血耐受,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千克~2.9千克。实验一: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只动物。I/R组动物行20min脊髓缺血后再灌注48h。Sham组动物接受同样的麻醉和手术准备,但不行缺血/再灌注损伤。于再灌注后4h,8h,12h,24h及48h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再灌注后48h取L5节段脊髓行HE染色、p-ERK1/2染色、Fluoro-Jade B染色和TUNEL染色。计数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Fluoro-Jade B阳性神经元和TUNEL阳性神经元。实验二: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动物。Sev+W1h组和Sev+W15min组动物面罩密闭吸入3.7%(1.0MAC)七氟烷+96%氧气预处理30min,分别洗脱1h或15min;O2+W1h组和O2+W15min组动物面罩密闭吸入96%氧气30min,分别洗脱1h或15min;4组动物均行20min脊髓缺血后再灌注48h。于再灌注后4h,8h,12h,24h及48h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再灌注后48h取L5节段脊髓行HE染色和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实验叁:随机分为2大组,Sev组和O2组。Sev组动物面罩密闭吸入3.7%(1.0MAC)七氟烷+96%氧气预处理30min;O2组动物面罩密闭吸入96%氧气30min,两组动物均洗脱1h后行脊髓缺血20min后再灌注。每组分别按最后观察点为再灌注后8h,1d,2d,3d,5d,7d分为六组,每组6只动物。于再灌注后8h,1d,2d,3d,5d,7d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取L5节段脊髓行HE染色、Fluoro-Jade B染色和TUNEL染色。计数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Fluoro-Jade B阳性神经元和TUNEL阳性神经元。实验四: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动物。Vehicle+Sev组和Vehicle+O2组动物静脉注射溶剂DMSO 50μL/kg,20min后分别吸入七氟烷和氧气预处理;U0126+Sev组和U0126+O2组动物静脉注射50μL/kg 0.4% U0126(溶于DMSO),20min后分别吸入七氟烷和氧气预处理;预处理方法和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方法同实验叁。于再灌注后4h,8h,12h,24h及48h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再灌注后48h取L5节段脊髓行HE染色、Fluoro-Jade B染色和TUNEL染色。计数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Fluoro-Jade B阳性神经元和TUNEL阳性神经元。【结果】实验一:再灌注48h时,与Sham组相比,I/R组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降低,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量显着减少,脊髓前角Fluoro-Jade B阳性神经元数量和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显着增多(P < 0.01);脊髓组织白质p-ERK1/2大量表达,并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复染,但脊髓前角神经元没有表达p-ERK1/2。实验二:再灌注48h时,与O2+W1h组相比,Sev+W1h组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增高,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量显着增多(P<0.01),而Sev+W15min组和O2+W15min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 > 0.05)。实验叁:再灌注后1d起,Sev组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着高于O2组(P < 0.05),再灌注后2d~7d,每组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随时间变化无显着差异(P > 0.05); 2组动物脊髓前角神经元计数均从再灌注后8h开始减少,48h时计数减到最少,随后没有显着变化(P > 0.05),各时间点Sev组动物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量显着多于O2组(P < 0.05); Sev组动物的脊髓前角变性神经元计数从再灌注后8h开始从0增加,3d时计数增至最多,随后逐渐减少;O2组动物脊髓前角变性神经元计数8h时已增加,至3d时增至最多,随后逐渐减少,7d时2组动物脊髓前角Fluoro-Jade B阳性神经元计数均为0,其余各时间点Sev组动物脊髓前角Fluoro-Jade B阳性神经元数量显着少于O2组(P < 0.05); 2组动物脊髓前角凋亡神经元计数均从再灌注后8h以后开始从0增加,2d时计数增至最多,随后逐渐减少;7d时均减至0点,再灌注后1d~5d时Sev组动物脊髓前角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显着少于O2组(P < 0.05)。实验四:再灌注48h时,与Vehicle+O2组和U0126+Sev组相比,Vehicle+Sev组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增高,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量显着增多,脊髓前角Fluoro-Jade B阳性神经元数量和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显着减少(P≤0.01),而U0126+Sev组与U0126+O2组比较实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1.脊髓缺血20min再灌注后5d内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生变性和凋亡,证实神经元变性和凋亡是缺血/再灌注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死亡的重要形式。2.脊髓缺血20min再灌注48h时星形胶质细胞p-ERK1/2表达阳性,脊髓神经元无p-ERK1/2表达。证实ERK1/2的激活在脊髓缺血/再灌注中扮演重要角色。3.缺血前1h给予30min 3.7%(1.0MAC)七氟烷预处理可以诱导快速缺血耐受,减轻兔脊髓缺血20min再灌注神经损伤。4.缺血前1h给予30min 3.7%(1.0MAC)七氟烷预处理诱导快速缺血耐受的保护效果可以持续至再灌注后7d,此时神经元变性和凋亡均已结束,证实七氟烷预处理是通过减轻神经损伤而不是延迟神经损伤对脊髓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5. ERK1/2抑制剂U0126可以抑制七氟烷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抑制了七氟烷预处理减轻脊髓组织缺血/再灌注后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和凋亡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说明七氟烷预处理通过激活ERK1/2磷酸化,抑制其下游神经元变性和凋亡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胡杨华[9]2008年在《红花注射液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治疗时间窗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前期研究证实红花注射液能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上,本实验通过阻断腹主动脉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红花注射液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按不同时间点给药,进行保护作用的效果对比,找出最佳给药时间。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雌雄不限,体重1.5-2.5Kg,随机分成八组(每组六只):假手术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再灌注后0h给药,2ml/kg iv);甲基强的松龙组(C组,再灌注后0h给药, 60mg/kg iv);红花注射液组(D0h、D1h、D2h、D3h、D6h组,分别于再灌注后0h、1h、2h、3h、6h给药,2ml/kg iv,以后每24小时1次,共叁次)。于术前,行兔SEP检测。除A组外,按照Zivin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缺血时间40分钟)。于再灌注后24小时、72小时,行兔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后肢SEP检测。于再灌注后72小时,行兔脊髓病理学检查,脊髓SOD活性及MDA含量测定、Bcl-2及Bax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与B组(生理盐水组)比较,D0h组(红花注射液组)兔后肢Tarlov评分障碍率(第1日除外)、后肢SEP波幅变化率、脊髓正常运动神经元百分率、脊髓SOD活性、MDA含量、Bcl-2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Bax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等有显着差异;(2)各红花注射液组多重比较:①与D3h、D6h组比较, D0h、D1h、D2h组兔的上述各项指标有显着差异;②D0h、D1h、D2h组之间比较,上述各项指标无显着差异;③D3h、D6h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无显着差异。结论:(1)红花注射液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为:红花注射液增强脊髓组织抗氧化特性,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2)红花注射液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效果与给药时间有关,再灌注后2小时内给药,疗效显着,存在一定的治疗时间窗:再灌注后2.0h内。
曾毅[10]2003年在《电针刺激足叁里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截瘫是胸腹主动脉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手术过程中阻断主动脉所致的脊髓缺血被认为是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兴奋性氨基酸、细胞内钙离子聚集以及氧自由基的过量产生等已被证实参与脊髓缺血性损伤。因此,人们对低温、NMDA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及自由基清除剂的保护作用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临床效果远不理想。电针(Electroacupuncture)技术是传统针灸在现代电子技术基础上的发展,已在脊髓疾病治疗中获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旨在探讨电针刺激特定穴位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1.探索重复电针刺激足叁里穴预处理对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2.研究重复电针刺激足叁里穴对脊髓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的部分机理。 第四旱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 法 1.重复电针刺激足叁里穴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24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叁组(各组n—8),即对照组、戊巴比妥组及电针预处理组。对照组每天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5天;戊巴比妥组每天静脉注射戊巴比妥 30mg/kg,连续 5天;电针预处理组每天静脉注射戊巴比妥30mg/kg,同时给予电针刺激足叁里穴(疏密波,频率2/l SHz,1llLA),30min/d连续5天。采用肾下主动脉门)阻断法造成脊髓缺血p0min*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后 4、8、12、24和 48h年经功能评分(neurologic unction score,NFS),并于 48 h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动物取脊髓(LS-7)制作标本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2.重复电针刺激足叁里穴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生化指标的影响 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各组 n—10),即对照组、电针预处理组。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电针预处理组每天静脉注射戊巴比妥30mg/kg,同时给予电针刺激足叁里穴(疏密波,频率2/15Hi,lmA人30min/d,连续5天。采用肾下主动脉O趴)阻断法造成脊髓缺血O0min)/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前厂。),缺血 20mina;杆再灌注 lhK。)叁个时间点抽取股动脉血,采用黄瞟吟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硫代巳比妥酸法测定丙H醛(MDA卜观察SOD、MDA的变化 3.重复电针刺激足叁里穴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90表达的影响 1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各组 n=8),即对照组和电针预处理组,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电针预处理组每天静脉注射戊巴比妥 30mg/kg,同时给予电针刺激足叁里穴(疏密波,频率 2八,lha*30min/d,连续5天。采用肾下主动脉ORA)阻断法造成脊髓缺血*0min)/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后48h脊髓HSP90表达。 二 第四军医大学顶士学位论文 结 果 1.重复电针刺激足叁里穴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再灌注48h电针预处理组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戊巴比妥组…叩.01入 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和戊巴比妥组o吻刀1),戊巴比妥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差异。 2.重复电针刺激足叁里穴对脊髓缺血l再灌注损伤后生化指标的影响 缺血及再灌注后,对照组血浆SOD活性较缺血前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血浆SOD活性较缺血前变化不明显,但与对照组相比,却明显升高 (R0.05)。缺血及再灌注后,各组血浆N加含量均较缺血前升高;但在再灌注后,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电针组MDA含量明显降低(P<0刀5)。 3.重复电针刺激足叁里穴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90表达的影响 再灌注48h脊髓前角的HSP90表达量电针预处理组明显多于对照组 (p<0刀5)。 结 论1.重复电针刺激足叁里穴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重复电针刺激足叁里穴行预处理诱导缺血耐受的机理可能与消除氧自 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及增强HSP90在脊髓前角的表达相关。
参考文献:
[1]. 低温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 孟斌. 苏州大学. 2003
[2]. 活血养血汤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Cytc—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D]. 刘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7
[3]. 经腹主动脉灌注低温异丙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 曾俊. 四川大学. 2007
[4]. 右美托咪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 吕少君. 南方医科大学. 2016
[5]. 药物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研究现状与探讨[J]. 陈向华, 刘莹莹, 张俐.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0
[6]. 氢盐水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孙延卿. 第二军医大学. 2012
[7]. 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D]. 陈琼. 第四军医大学. 2008
[8]. 七氟烷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 丁倩. 第四军医大学. 2009
[9]. 红花注射液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治疗时间窗的实验研究[D]. 胡杨华. 南昌大学. 2008
[10]. 电针刺激足叁里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 曾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