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文成县南田中学 325300
摘 要:名著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效性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有效教学 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所指的“名著”一般是具有较高价值和地位的积极有益的文学著作,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享有盛誉。从纵向维度来讲,名著应当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并获得了一致认可的作品,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从横向维度来讲,名著须是同一时代作品中的佼佼者。名著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中学阶段实施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钱理群先生认为:“文学名作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与开掘。”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做好名著阅读工作,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鉴赏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鉴于名著的语言运用灵活、内容丰富、写作水平高超、思维逻辑性强、富于思想性与艺术性等特点,名著阅读被列入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模块。通过对大量名著的阅读,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文字知识,对文字的灵活运用和写作技法的掌握更加纯熟,从而实现语言和语文的理解力和感受力的提高,促进语文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得到艺术熏陶,实现感情升华,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大语文”的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作为一种承载着文化教育与思维训练的学科,语文学习具有事关全局的重要作用。作为语文学习重要内容的名著阅读更是如此。阅读活动在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之外,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大量的名著阅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会有显著提高,从而在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时能够做到善于思考、善于理解,理解着学习,而非死记硬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而这种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被认为是学习所有学科都需具备的“智力背景”。
二、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教学实践成果及理论成果,积极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学改革的长足进步,对名著阅读的逐渐重视就是其中一项可喜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加以解决和完善。
1.教师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功利化倾向明显。
近些年我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强调名著阅读的作用,但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落实情况却差强人意。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即被考试牵着鼻子走,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过分地强调知识背诵和名著推荐书目的快速阅读,从而把真正的阅读活动变成了切切实实的“伪阅读”。教师名著阅读教学的功利化是应试教育制度下迫不得已的做法,也是旧的教学观念的余毒。出于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负责和对家长殷切希望的回应,以功利化的方式给名著阅读“提速”似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而这却大大抑制了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乃至创新能力的发展。
2.学生语文名著阅读呈现出的低俗化和碎片化特征。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各种价值理念纷繁混杂,电子设备和各种娱乐设施应有尽有,诱惑多了,社会浮躁沉渣泛起。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当今时代物质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既是福利也有弊端。
一方面当今青少年在物质上相对富足,大部分学生不存在物资缺乏上不起学的困扰,教育方面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也使得他们能够享受较之以前更好的教育。
另一方面,价值观的多元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子科技的发展等又使得学生在阅读方面选择性过大,各种阅读刊物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初中学生的辨别能力和鉴赏能力有限,大量低俗化的读物进入学生生活,更拉低了他们的欣赏水平,甚者还会对学生产生坏的引导。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的发展与普及,也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长期沉醉在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短视频等视觉化、快餐化的文化氛围中,很难沉下心来静心阅读文学名著,对名著阅读不感兴趣,尤其是篇幅较长的名著,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往往只看一些所谓的重点篇章,或者干脆背诵一些相关知识点,从而导致了阅读的碎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名著阅读考察或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许多老师在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日常考察时,比较注重指定书目的考察,且考察形式比较单一,往往是对某些名著(或其中一些篇目)的知识点的考察,如考察学生《三国演义》或《老人与海》的阅读情况时,看学生是否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法等有所掌握,而对学生自身对名著的解读和认识缺乏探知。考察过于细化和缺乏选择性,试题少而浅显,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差异,体现不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例如“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根据你对该名著的阅读情况,指出文中的‘他’指的是谁”,这样的题目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另外,大量填空题对名著知识的细节考察,增加了学生的背诵负担,枯燥无味,容易导致学生对名著的抵触心理。
三、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学习,笔者认为要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教师的名著阅读指导能力。
提高教师对名著阅读的认识。教师是教育计划的具体实施者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者,只有教师在意识上首先对名著和名著阅读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有可能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将名著阅读作为教学重点来抓,并且抓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教师自身保持比较丰富的阅读量,假如教师名著阅读量有限,甚至教材或辅助教材中要求学生阅读和掌握的名著教师自己都没读过,只是出于教学需要而看了一些简介和教学方法,那么他自身就很难对名著有什么清晰的认识,又何谈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呢?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与提高。教育工作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备备课、讲讲课这么简单的事情,好的教师必然是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鉴于部分教师自身能力和精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借鉴他人优秀教学成果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提高,国内与国外、传统与当代的一些相关优秀实践经验都可以“拿来”为己所用。例如我国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先生所提出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法”就很有借鉴意义,段先生强调读名著不能只是读当代的作品,传统的文言文作品也很重要,而且不能光读,要做到读一读、议一议、练一练、讲一讲,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名著阅读的目的。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注意对学生阅读情况的监督。可以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记录卡”,并按照“阅读书目”、“阅读时间”、“阅读感想”、“大海拾贝(内容摘录)”等条目对自己阅读的名著进行记录。这样做便于追踪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可以随机抽取记录卡上的某部名著及其摘录、感想,与学生进行探讨,进而探知学生阅读记录卡记录的真实性,以及学生实际阅读的质量。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当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考虑,也就是说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否则剃头挑子一头热,教师教学水平再高,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很难实现新课标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对名著阅读的认识。正如上文所述,认知是实践的前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名著及名著阅读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名著的渴望,对老师的名著阅读教学有充分的理解并积极配合,这样学习起来才有效率。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对写作背景、作者生平轶事的讲解,“子午书简”、“百家讲坛等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的选播等方式,让学生在书本之外能够直接龄听到更生动更形象的有关名著的讲述。但是,多媒体的应用应当掌握一定的分寸,以避免出现“喧宾夺主”或“本末倒置”,迎合了学生的观影趣味,却进一步降低了学生静心读书的兴趣。从青少年的心理出发,鼓励、赏识他们的阅读行为并加以适当引导,如教师或家长的口头表扬、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比、选出每月和每学期的“阅读达人”等。
3.建立和完善相关考核机制。
现行的名著阅读考察和考试往往过于笼统或过于细化,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际阅读的情况,也不能体现学生真实的名著阅读状况。鉴于考试制度对教学活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有效性必须在考试制度方面下些功夫。
名著阅读考试机制改革应当秉持这样的原则:
(1)基础知识考察与阅读理解相结合,但更偏重于阅读理解。避免大量需要死记硬背的填空题的出现,增加体现学生自身对名著理解和评价的题目比例,部分理解题可不设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
(2)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题目应具有选择性。名著阅读题不应只是简单列出一个或几个必答选项,应该给学生可选择的空间。例如,2016年某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名著阅读”考察了《三国演义》,那么可以多提供几本名著(如《苏东坡传》、《苏菲的世界》等)供学生选择性作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考虑学生的阅读喜好,阅读范围,而非投机。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名著阅读正是帮助学生提高这两种能力并获得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和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做好名著阅读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钱理群 《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随笔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2]朱吉政 《段力佩与上海育才中学教育改革》.《中小学校长》,2007年07期。
[3]宋晓静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第37页。
[4]钱妤 《以苏教版推荐名著为例浅析初中名著阅读现状及其对策》.苏州大学,2014年,第11页。
论文作者:段一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名著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