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学生;生命观;原因;策略
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弥足珍贵。但近几年,中学生群体中类似自杀、他杀、弑母、弑师等漠视生命的事件屡屡发生。我们深深感到恐惧,禁不住思考,造成中学生这种生命观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追求物质生活。当今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带来物质繁荣和人类社会地位的提高,功利性色彩更加浓重。在经济迅速发展、价值取向多元化和竞争激烈的现状下,社会家庭和学校过度关注学生的物质文化需求,忽视对学生生命意义的教育,没有及时引导一些学生错误的生命价值观。一部分中学生面临着精神上的无家可归,缺乏健康的生命意识,加之社会追逐利益的潜移默化影响,因此就容易对生命产生模糊不当的观念和行为。
第二、信仰严重缺失。本人针对我校484名高中生生命问卷调查研究中,设计了三个问题。你最大的幸福是什么?生命的价值何在?怎样让生活更有意义?结果显示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仅11.21%,充分显示中学生的个人意识比较强烈,人生价值观和人生信仰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思考。
第三、原生家庭影响。当代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因为缺乏源于家庭同辈群体的成长和交流,中学生行为都比较自闭。另外,家庭成员的的过分关注和溺爱,使得中学生成长过程中人格个性的偏差难以得到来自家人、朋友等的有效心理支持。感情和情绪的脆弱危机,很容易导致中学生一意孤行,但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人生境遇也千差万别,所以在这条充满坎坷的人生小路上,中学生缺乏应对挫折以及意外的勇气和魄力。
第四、传统教育的定位。在当今高考体制下,为了寻求好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思想是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成人为孩子铺上了一条理想的道路,把孩子接受教育的中心和重心都放在了教育孩子怎样学好文化课,取得好成绩,与我们的素质教育出现了脱节现象。“读好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发展定位,使得教育也充满了困惑。社会舆论对教育的现状褒贬不一,言论此起彼伏。
第五、西方文化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西方思潮中的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也对一部分中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认为“人生就是烦恼”“活着了无意义”“人生就是悲剧”。近年来,由于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另一种生命观念也对我国中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仅认为生命属于自己,如何处置是个人的事,生死是个人的选择,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包括生养自己的父母。因此一旦认为自己痛苦了,难受了,就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求解脱。
第六、社会舆论引导。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来自大众媒体、影视节目、文学作品等对自杀、他杀事件的不良报道、渲染,甚至隐含的同情、理解和赞赏都对中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如此沉重的话题,由于传统思维的影响,家长老师等认为不吉利,对孩子避之不谈,导致中学生对死亡充满好奇,想解开死亡的神秘面纱。在社会舆论大环境下,把死亡看的过于简单,觉得死即超生,甚至认为人死可以复生,非常荒诞。
中学生好比雏鹰,他们经历着从匍匐到翱翔之间的层层磨砺。这种磨砺充满潜能,但又很脆弱。而磨砺的这种过程中的这种脆弱,如果没有对中学生生命的呵护,漠视生命的现象会愈演愈烈。所以帮助中学生关注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重视生命信仰教育。在这个物欲横流、城市喧嚣的社会,面对当代中学生中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寻找生命的存在,关爱生命的心灵出发,唤醒学生生命意识,承担起释放学生个体焦虑的重任,不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生是什么?死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人?孩子的生命责任感孩子知道吗?现实的教育中,我们注重功利性教育,而回避了这些人文情怀。所以孩子缺乏的是生命信仰教育,今天的教育,从家庭到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生命只有一次,生不再来,生命属于谁的信仰教育,健全学生灵魂的栖息地。
(二)坚定生命意志态度。参天大树只有经过了风雨的洗礼,才变得茁壮高大。与那些温室的花朵比较,大树坚韧的意志力是它枝繁叶茂的重要原因。在信念指引下做事的人,必然意志坚定、不畏艰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顽强的意志力让生命力焕发光彩,胜过他人的提携和鼓励。今年来,中学生遇到挫折,不能想办法克服,选择轻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让人不寒而栗。中学生遇到一点挫折就轻视生命,归根到底,是人性的弱点干扰了内心,这时候必须借助强大的意志力确保不迷失自我,沿着梦想前行。所以从家庭、学校及社会要注重意志力的培养,不要一味的追求成绩,溺爱孩子,从小注重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和勇气,要坚信,太阳落了还会升起,大雨过后天会放晴。
(三)凸显生命善待意识。中国远古文明认为,仁德生命是天地的好生之德,万不可随意处置。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注意教育中出现霸权现象,导致学生个性扭曲,校园欺凌现象出现,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现象的出现,善待生命教育就是要正确理解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做到生命的和谐,去化解生命中遇到的重重挫折和种种不幸。
(四)崇尚生命智慧学说。一群花季少年在生死问题上表现的超脱和豁达,对自身生命的无所谓,对身边同学生命的无所谓,对好友亲人生命的无所谓,令人胆寒。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更要为他们积极开展生命的智慧教育。生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生与死、痛苦和快乐、成功和失败等,当我们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时,他们无不彰显着生命的奇妙和伟大。我们不要一味的沉迷于物质资料的获得,要更注重精神财富的追求,寻求安置心灵的处所。没有智慧的生命是一种迷失风向标的生命,我们要注重对生命的反思和追问,学会智慧的学习,智慧的生活。
(五)正确阐释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每一天都可以活得有意义,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具有人的价值,具有人们的价值尊严,具有人的高贵。如果人仅仅满足于自己生命的获得,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生长,就会慢慢凋谢、枯萎甚至死亡,到头来必将造成生命意义的丧失。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学会从美的角度去观看、欣赏生命。在立足当代教育大环境下,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同步为中学生实施健康的,积极地教育心理,营造良好的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去践行生命的意义,书写生命的辉煌。教育要注重引导中学生认识、发现、实现、创造生命的意义,用心展望自己、磨砺自己意志、唤醒我们的激情,还必须激励我们奋勇向前的意识,探索人生存在的未知能力。没有新鲜感的人生,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无意义的人生。
中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日趋成熟、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一冲动的青春期叛逆阶段,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笔者觉得可呵护中学生的生命健康,帮助他们展翅翱翔迫在眉睫。我们的教育就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从而不断地舒展生命,关注生命,追求生命的升华。
参考文献: 胡雪红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职业时空
王倩中学生生命价值观与朋辈影响的关系研究 中等教育
冯建军 反思教育,回归生命 当代教育论坛
本文系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共 护 雏 鹰 翱 翔---高中政治生命教育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LZ[2019]GH882。
论文作者:梁希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生命论文; 中学生论文; 孩子论文; 意义论文; 人生论文; 注重论文; 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