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国际一体化为中心:江苏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_农业论文

以城市国际一体化为中心:江苏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_农业论文

聚焦城市 接轨国际——江苏农业结构调整新路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论文,结构调整论文,新路论文,农业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结构调整已是当务之急

江苏的农业,以占全国1%的土地,生产出占全国7%的粮食,11%的棉花,7%的油料,养活了占全国近6%的人口。这确实是我们的骄人业绩。然而,这几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剧变,已使农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国内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大量农副产品出现过剩;农民收入的增加近3年比以前大为减缓;农产品价格趋降,但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等价格仍比国际市场高出10-70%;我省棉花价格高于新疆棉,质量又差于进口棉;随着经济的扩大开放,发达国家的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及加工品,如美国的新奇士柑桔、肉类制品等已抢滩登陆。农业结构若不赶紧调整,农民收入势将继续下滑,购买力走低,这又将加剧城市工业品的积压,引起下岗职工增多,甚至引发社会振荡。农业结构牵涉着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农业的基础地位再度显示出它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深层影响。调整农业结构,已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举目四顾,山东农业结构调整的规模比我们大,浙江农业市场化的步伐比我们快,上海农产品加工比我们好,广东农业的开放度比我们高。当然,江苏有自己的优势和经验,但是,为了邓小平同志“江苏的发展要比全国快一些”的嘱托,为了富民强省,我们还是要多一份清醒少一份醉。9月14-1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经验交流会,省委书记回良玉同志发表讲话说:目前农业最大的难题是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目前农村最大的矛盾是农业结构不优,产业化程度不高。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动力,加快农村宽裕型小康社会的建设,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通篇讲话,其情恳恳,其言谆谆,听之令人发愤。

让农民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

谁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各级干部都说:是农民。然而真正把农民作为结构调整的主体,却是农业体制和干部思想上的一场变革。在计划经济轨道上生活过而又恋恋不舍的人,往往有一种惯性:有的自作聪明,对农民指手划脚,凭主观偏好叫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有的在播种时强调计划种植,收获后强调市场行为;有的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似为大规模种植养殖,实为大规模劳民伤财。一句话,他们有意无意地以自己作为结构调整的主体,以农民作为附庸、帮工和陪衬。

农民果真弄不懂种什么养什么,弄不懂市场经济么?不妨来看看东台市三仓人的市场之路。三仓原是全国闻名的棉花之乡,植棉虽然效益尚可,但已今非昔比。是走老路,还是另辟新径?他们早在1994年就走出田头探问市场,发现早熟西瓜在城市很抢手,便毅然压缩棉田,种植西瓜。种瓜大户周珍斌看中无锡锡澄瓜果批发市场,向东可以打到苏州、上海,向西可以进入常州、镇江、南京,于是引进优良瓜种,组织西瓜种植户和贩运大户,以果型大、甜度高、口感好的“东台佳蜜西瓜”叫响沪宁线,令上海人赞叹:初夏,东台西瓜甜透了半个上海。

不可能每个农户都晓得种什么养什么,都能把土地与市场相连。不要紧,亩野自古出贤人。一批农村干部、专业大户及能人向乡邻示范种养,帮乡邻推销产品,渐渐地从种植业、养殖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经纪人。经纪人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连接,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创造出上级干部想也想不到的奇迹。常州市宣塘桥“蟹王”缪达方,1999年销售螃蟹近千吨,销售额1亿元。丰县李寨乡的果品产销协会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果品直销处,使“大沙河”牌白酥犁和红富士苹果畅销上海、南京、广州、杭州等地,并打入越南市场。许多专业合作组织不仅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还从售后盈利中拿出一部分搞“二次分配”,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的利润。海安县以茧丝绸集团为龙头的合作组织,每年向同茧农二次返还530万元。海门市京海肉鸡专业合作社的二次分配加上社员自营收入,平均每户一年可获利5.2万元。这样的合作经济组织,几乎每个县乡都有,于是聪明的县、乡行政便以他们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载体和抓手,替代自己原先的催耕催种。

县乡行政退出了微观指挥,农民迫切要求他们在宏观层面动脑筋,出大力,即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提供信息,创造发展环境,等等。这是主人向公仆的要求,经济基础向上层建筑的要求。谁为农民服务得好,谁的政绩就大,形象就好,这是比那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实在得多的积功积德之举。当然,市、县、乡都不妨有自己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但如果搞成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就会为农民所切齿。分管农业的姜永荣副省长已宣布:今后省里的人下去看示范园,不是听你的汇报,而是直接到田头看科技含量,到农民家中听农民算收入账。拳拳此心,可慰百性!

农业院所与农民结成神圣同盟

农业结构调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必然。它要求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农业院校、研究所、场圃站等国有农口事业单位,转轨进入市场,与农民携手共襄大业。正如省农科院原院长王荣教授所说:缺乏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在当今的市场上只能充塞地摊,难登大雅之堂;而脱离市场需求无法转化成实物的农业技术,即便十分精妙,也是“屠龙之术”。一批深明市场大义的国有农业院所场站,早早走出高楼深院,入市下田,与农民交友结盟。他们象种子播入泥土,象英雄安泰回到了大地,很快显示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等院所的业绩,本刊和各媒体已作多次介绍,这里暂且不表,单说南京林业大学推进杨树产业的事。他们运用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培育出30多个生长量大、材质好、耐盐碱、抗风、抗旱、抗病、抗虫的杨树新品种,在“风起飞沙蔽日,雨后碱花遍地”的废黄河滩地栽种成功,并在各地推广,使全省有成片杨树林529万亩,四旁植树6亿株,活立木蓄材2425万立方米,已达到工业化利用规模。他们又先后开发、研制成功杨木装饰板、阻燃板、定向结构板、环保型板、轻型复合墙体等10多种产品,并在徐州、宿迁、建湖等地建厂,其中建湖的杨木单层板积材已出口日本和韩国。

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从事海水鱼、虾、蟹、贝、藻增养殖技术的研究、推广、使渔民大收其利。他们优选了10多个紫菜良种,推广新技术,使紫菜加工产品合格率提高5个百分点,平均售价提高13.4%,年产量从8亿张提高到11亿张。他们开发的贝类养殖技术从文蛤扩展到青蛤、泥蚶、缢蛏、泥螺等10多种,推广移苗围栏养殖,使亩产从1995年的66.5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24公斤,使贫瘠的滩涂成为沿海农民争相开发的黄金宝地。

由灌云棉花良种场发展而成的金田集团,堪称国有场圃参与结构调整的榜样。他们从棉种繁育演绎出棉籽、棉秆深度开发,生产出中密度纤维板、高蛋白脱酚饲料等涉棉产品15种。蛋白饲料以优惠价供应农户,带动养殖业发展;棉壳以半价卖给农户,带动食用菌兴起;棉秆买回加工,每年60万担,可使基地棉农增收600万元。几项相加使基地农村一举增收3000多万元,农民人均增加250元。他们每年还从利润中拿出30%作为风险基金,在遭灾歉收时给棉农适当补助。

县(市)农口部门坐不住了,纷纷分流人员下海,成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又一支生力军。句容市对农口部门基层站所人员实行“三三制”改革:1/3负责面上指导,1/3建基地搞承包,1/3建公司跑销售拓市场。还规定: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者,创收归个人,原工资、福利不变;要求离岗从事农业开发者,创收归个人,前3年关系、性质不变,发给基本工资,3年后去留自由。全市有100多名农技人员参与承包经营,皆如鱼得水。无独有偶,泰兴市也提出“三个三分之一”,即农技人员1/3从事粮食生产,1/3转向经济作物,1/3负责市场对接与开发。机关职能的转变使众多农技人员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提升了自身的价值。

许多县、乡干部和广大农民已形成共识:农业结构调整是否成功,不能光看调整了多少面积,粮经比例变了多少,而要看调高了多少科技含量。面积的调整大多是适应性调整,科技含量的提高才是战略性调整。战略性调整不能光靠自身技术的改进,而要从外头、高头引智、引技。单是一个兴化市,就与上海、南京、扬州、徐州等地的50多个科研单位联姻,兴办项目农业,总面积10万亩。如果说,吃皇粮的人下乡入市体现了体制创新,那么,乡、村、农户请来科技“财神爷”,则是在实施技术创新。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互相推进,大可增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动力。这两个创新现在只是起步,前面的路还很长。因为我们不仅要走高效农业之路,还要走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我省单位面积农田中的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比发达国家多,肥效、药效却较差,不仅抬高农本,而且污染环境,还常常在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面前碰壁。这只能有赖于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的推进,有赖于知识阶层与广大农民的神圣同盟的伟力。

产业化:真正的农业产业革命

农民提高了种植、养殖技术,可他们的收入往往不够高,不稳定。原因是许多农产品以低价卖给了工厂,厂家加工出售的那块利润,农民大多拿不到。不仅如此,由于自己不会加工,还常常白种白养白吃亏:禽畜老了卖不出去,只好干瞪眼,自宰自食;水果烂了,禽蛋臭了,只好空着急,倒进沟壑。与其等人收购加工,何不自己加工!于是有人用种植、养殖中形成的原始积累办起加工厂。东台市三仓镇农民沈龙进兄弟3人,在饲养、收购良种鸡的基础上,投入100万元办起肉鸡加工流水线,日加工鸡1万只,由上海黄陵副食品公司包销。赣榆县宋庄乡的宋世宣,早在1997年就与港商合办企业加工龙虾出口,接着又同国内外4家单位联合投资1800多万元兴办了一家现代化食品生产企业。国内外的餐桌、饭店需要什么,他们就加工什么,并告诉农民乡亲养什么,种什么。

农民从农业生产领域迈向农产品加工领域,是农村产业结构的一次历史性转变。回想乡镇工业兴起之初,主要出于为短缺的城市工业拾遗补缺,大多是与农副产品无关的、从外地采购原材料的加工业。农产品加工在其中比例很低,也未能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的结构调整。这几年情况不同了,农民先将种植、养殖向加工延伸,打造产业链条,获取加工利润;熟谙市场后,又以加工来引导养殖、种植,从而提升加工的质量和规模。他们自称为“种养加一条龙”,实际上是按市场的要求搞加工,按加工的要求搞养殖、种植,加工是龙头,养殖、种植是龙身。换言之,加工业成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牵引器。

农民自己搞加工,虽有若干成功典型,可是大家都做又谈何容易。一些仁人志士看到农民有加式之心,无加工之力,便来领办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镇江的龙山集团,徐州的维维、大地、维桑集团等,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不必赘述,这里介绍一位在南京创办雨润集团的安徽青年——

我叫祝义才,原是机关干部,下海做生意赚了些钱,听说江苏有大量禽畜需屠宰加工,南京的投资环境又宽松,便于1993年来雨花区创办雨润肉食品有限公司。集养殖、收购、屠宰、研究、深加工、销售于一体,每年以翻番速度发展。自1993年以来,公司累计收购屠宰家禽500多万头,家禽1500多万只,其中收购及分割猪肉420万头,仅此一项就支付农户和养猪场货款21亿元。公司先后收购了南京罐头厂、东海肉联厂等一批国有企业,解决了3000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东海县的领导同志告诉我:农村中每养10头猪可解决一个农民就业,我们使东海肉联厂恢复了生产,每年收购屠宰60万头猪,就解决了6万个农民就业。他称赞我带动了东海县畜牧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在我省方兴未艾,然而将此放到全国、全球的参照系下加以观照,又不无遗憾。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半还处于“小散粗”状态,附加值不高,出口创汇量较小,每年出口额约6亿元,为广东的1/4,山东的1/3,福建的1/2。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在95%以上,我省仅为20-3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3:1以上,我省为1.38:1。也就是说,经加工而增加的附加值,我省仅为原产品的38%,而发达国家是原产品的两倍多。我省是粮食大省,但不是食品大省;我们的农业有综合生产优势,尚无加工出口创汇优势。壮士日扼腕,书生夜生叹,何时直追起,无愧对农民!

确立“城乡一体化”的新思路

就农业调整农业的老套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跳出农业搞调整”,“聚焦城市搞调整”的新路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几年方便食品、保健食品、休闲食品、牛奶饮品的涌现,草坪业、花卉业的勃兴,无不是城市的拉动。南京市在这方面见事早,行动快,请听市长王宏民的一席谈——

城市是农产品的广阔市场,也是农业生产的信息场、科技场、资金场,是各种生产要素向农村的辐射源。城乡之间的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稳固基石。也只有把大都市、卫星城市、小城镇建设好,吸引大批农民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并转为居民,使农民的数量大大减少,才能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同时使土地得以集中,以便推广新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这几年,南京正是把农业结构调整放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加以安排的。仪征市1999年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13万人,占总数的2/3,农民从非农产业和多种经营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高淳县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化转移之后,有10亩土地得以流转、集聚,占全县总承包地的22%,规模效益初步显现。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城乡经济的关联,做大做强郊县经济,发展都市农业,将农产品及加工品引向星级宾馆及超市。

常州市这几年也是沿着城乡一体化的调整路数向前走,其切入口是兴办农副产品市场,市长孟金元说——

培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既是农村城市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目前全市有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宜塘桥水产品交易市场、滆湖水产品市场、苏浙皖边界市场、武进夏溪花木市场等30个批发市场,成为农副产品的区域集散中心、信息交汇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依托。夏溪花木市场带动周边10个镇10多万亩的花卉苗木基地,活跃着5000多花木营销经纪人和6000多规模经营大户。当地还开设园林建筑公司45个,园林专业设计室43个,一批花农正在转变为园林工艺匠和园林管理者。下一步,我们拟将5大市场与全国联网,用大型电子显示屏全天候报告全国各地信息,让农民运筹于市场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南京、常州的大手笔,构划了城乡经济的辩证交缔,有序整合。城乡结构的母系统优化了,农业结构子系统的优化还会遥远么?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流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冲击着我国的每一个行业、每一寸土地。当今的农业结构调整,是一场面向世界农业、世界市场的全方位调整。对此,苏州人,无锡人和省农垦系统的人似乎最为敏感。江苏农垦早在1990年就到赞比亚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海外农场——友谊农场,使大豆、小麦、玉米创非洲粮、豆大面积高产之记录,近两年又在赞比亚投资创办喜洋洋农场和中华农场,累计拥有3万亩土地的永久性产权,在种植作物的同时兼养牛羊猪,并发展初级加工。无锡河埒乡青年农民许福民,到澳大利亚创办过太湖农场。苏州的昆山市近几年外向型农业进展迅猛,全市已引进农业外资项目81个,合同利用外资4.07亿美元。昆山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是生产方便面和饮料的台资企业,投资7500万美元,1999年销售7.8亿元,消化面粉3.1万吨,以及香葱、辣椒、胡萝卜等上千吨。石浦镇引进台湾大统畜产,总投资3000万美元,占地1000亩,首批从美国引进的620头优良种猪已进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大的生猪生产基地。南港镇引进港资兴建“丹桂苑”,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占地2000亩,建成后可增加100多万元的土地租金收入,并带动周边农民发展高档花卉苗木。玉山共青方原是粮油丰产方,现变成外资、民资多元化投入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锦鳞活鲜每天运销韩国。

即使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也可看到生意做到亚、欧、美的农民。赣榆县有上千农民手持大哥大,有几十户上了因特网,信息沟通海内外,把农产品、海产品及加工品销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位王永敏,只身闯美亚,在美国纽约、泰国曼谷两地注册设立了分公司,打通了海外贸易渠道。滨海獐沟镇的陈乃良、陈军,正红乡的刘必荣、袁莲香4农民,用本地资源搞草柳编织,参加广交会,与美、英、德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客商签订大笔业务,仅’99的春交会上就达370万元人民币。他们平时在网上招商,还在加拿大等国设立了办事处。

田舍郎一脚跨进国际市场,是奇迹,而又完全合乎规律。成败取决于有没有全球经济的意识和眼光。我们江苏人总以为自己对本省省情了如指掌,其实,身在江苏看江苏,未必识其真面目,在全国、全球的参照系下看江苏,优势劣势才能明朗。省委书记回良玉同志在江苏省地图前审视平原山川之形胜,又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江苏的平原占全省面积的7/10,水面占1/6,皆是全国各省中最高的;低山丘陵仅占1/7,又是各省中最低的。沃野千里,水乡泽国,正是江苏农业扩大规模、降低农本的得天独厚之处;而人均土地稀缺,又是一大弱势。由此,他提出江苏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就等于出口劳务,增加就业;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就等于进口紧缺的土地资源。诚哉此言,卓哉此识!这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看江苏要放在全国、全球的大系统中来看,办农业要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乃至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中来办。省内外、国内外的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互相置换,互相替代,为我所用。果能驾驭全局,运用裕如,则宽裕的小康社会,农业的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皆翘首而可待!

标签:;  ;  ;  ;  ;  ;  

以城市国际一体化为中心:江苏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