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护国家利益与保障公民知情权之间--中国外交档案的解密与开放_档案管理系统论文

在维护国家利益与保障公民知情权之间——中国外交档案的解密开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情权论文,国家利益论文,公民论文,中国外交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交部解密档案自2004年年初正式对外开放,也经历着摸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现将有关情况梳理出来,期与同行交流。

一、认识到位才能工作到位

外交部保存的档案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部在贯彻执行国家对外方针政策、处理双边和多边外交事务、领导驻外使领馆、团、处以及部内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这些档案既是研究中国外交史、国际关系史的重要材料,同时又涉及诸多国家机密,牵涉国家最高利益。历史与现实的需求、解密与保密的矛盾,要求我们在平衡各项利害关系中走好每一步。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就必须对解密开放有正确的认识,避免工作中出现解密范围“过紧”或“过松”的现象。

档案解密开放,是档案工作者的一项法律责任;查阅解密档案,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档案解密开放的内涵,远非我们时常提到的简单一句“服务社会”所能概括。

档案真实地记载着历史,档案开放就是向公众展现历史,学者得以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至此,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作用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开放什么样的档案?展现什么样的历史?如此重大的使命实实在在地落在档案工作者的肩上。如果有人称没有感到工作压力,那么很难说他是一位称职的档案工作者。

一位学者说:当我面对一份材料时,我就是一个学者,我不属于哪个民族。这是史学研究的高境界。

作为一个档案工作者,肩负学者的使命,同时还承担着现实的责任,二者不可偏颇。

例如,1954年4~7月讨论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二战后形成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对峙下召开的会议。无论在中国外交史还是国际关系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历史性会议。我们对会议档案的解密,遵循力求完整反映这一重要会议的原则,有关材料基本予以解密,其中包括周恩来在代表团内部的讲话记录、代表团工作总结以及中、苏、越磋商情况电报等。这批档案开放后,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

至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边交流交往,特别是与周边国家交往形成的档案,因涉及边界、领事侨务或宗教问题等,内容复杂,有的牵涉当事人,则需重点考虑是否会对目前双边外交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或涉及个人隐私等。

二、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程序和审批制度

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注意到苏联档案解密开放在国际上制造出轰动效应,而我们关注更多的却是苏联档案解密开放初期的无序及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外交档案内容涉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牵涉到国家最高利益,国内外关注程度较高,由此决定了我们在解密开放问题上没有犯错误的余地。只有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程序和审批制度,才能保证工作中不出现大的失误。

为使工作稳妥有序,外交部成立了由部领导和部分司(局)领导参加的“外交档案鉴定开放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外交档案解密开放工作。同时,在外交部档案馆设立鉴定开放处,具体负责档案解密开放的日常工作。

根据职责分工,档案解密划控工作由档案形成单位负责,档案馆履行组织职能。鉴于积存的待解密档案数量较大,确定每五年为一批,分期分批解密开放。在制定解密工作计划后,各档案形成单位抽调人员到档案馆,集中进行档案解密审查,形成“档案人员组织协调—业务人员阅读审核—司领导审批把关—鉴定开放领导小组统筹负责”的工作流程,分工明确、环环负责。

三、统一原则,制定业务规范

为使工作有章可循,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制定了外交部档案解密划控暂行办法,原则规定:凡是无损国家安全利益、不影响双边和多边对外关系、不涉及个人隐私、不影响国内民族团结的档案均可解密开放。同时对每一个工作环节提出规范性要求。

档案逐页审阅,逐件得出审查结论。外交部档案内容复杂,不能仅凭文件标题来判断,必须全文审读,在此基础上对每件(组)档案得出审查结论。对一些总体上可对外开放,但文中有个别字段不宜公开的文件,作部分开放处理。为防止不必要的人为失误,原则上仅对文件是否涉密审查判断,不对文件本身价值作评。

重新编目,准确检索。由于以往档案组卷不规范,同一案卷内文件内容过多过杂,案卷题名不能准确反映文件内容,给检索造成困难。解密过程中,对档案重新拆分编目,有的细分到文件级,有的按问题形成一组文件编目,以能准确检索为标准。

用语规范,词汇中性。过去档案中,从内容到标题,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词汇较多,如“蒋匪”、“美帝国主义”、“苏修”、“反革命分子”等。在重新编目过程中,要求尽量使用中性词汇,对国名、国际组织、职衔称谓等用语规范。

四、前期调研和业务培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涉及不同的历史事件,内容敏感程度也不一样,要做好档案解密工作,需事先对国内外相关档案开放情况和学术研究状况有所了解,做到把握总体,研究细节。

我们走访了社科院以及从事冷战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了解有关机构和学者已掌握的国外档案特别是前苏联、美国解密档案情况,并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提供信息协助;致电我驻外使馆,请其报回驻在国外交档案开放情况。这些调研成果在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解密人员大多是多年从事外交业务工作的资深外交官,对档案解密工作很陌生,需要对档案解密开放的意义、有关法律法规作更多了解;他们长期处身于外交领域的交涉、谈判、办案等事务中,容易习惯于从业务工作角度而忽略从历史角度来判断文件。举办相关业务培训,介绍国内外档案开放情况及其意义很有必要。

置黑影遮盖处理的解密档案

五、外交业务与档案人员科学分工,各尽其职

外交业务人员了解档案涉及的历史事件,时代背景,特别是当前外交政策的执行情况、双边多边外交工作现状,解密审查工作由他们承担,能够最大限度地准确判断。如有的档案内容表面看起来似乎敏感,但由于业务人员清楚了解该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别是目前进行状态,就可做到准确判断,如释放日本战俘问题、部分涉外资产谈判、对外援助等,可做到有把握地解密开放。而档案人员了解整体档案解密开放情况,在协调和统一掌握原则尺度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遇到难以决断的档案,档案人员能够及时提供同类档案解密情况和相关信息作参考,如若涉及其他单位业务,则可从中协调,组织相关人员共同讨论、分析。例如有关中苏关系档案,涉及苏联撤退专家、中苏分歧和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以及波兰、匈牙利事件等问题,提供前苏联档案开放情况作参考,从而得出较准确的解密审查结论。

解密档案原文

六、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档案解密开放工作程序复杂,工作中会产生大量数据,每份解密划控的档案需填写五六个项目,如文件标题、文件起止日期、所涉国别、解密结论及理由、审批情况等等;在工作管理过程中也会有大量数据、各项统计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我们研发了《外交档案解密开放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局域网络管理方式。待解密的档案全部扫描生成电子档案,解密工作的操作和管理均在局域网上进行,有关工作情况、各项数据一目了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原本复杂的日常管理也变得简单轻松。在此基础上,我们实现了对一份文件中部分不宜公开字段在计算机上进行原位置黑影遮盖处理,避免一些重要文件仅因其中某句话或某一人名不能公开,致使整份文件不能开放的情况,解密开放程度也随之大大提高。该办法获得中外学者一致赞誉,这也是国际上一个较通行的做法。

经过几年的摸索,外交部档案解密开放基本形成了适应其需求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方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当然,新问题还在不断出现,出现矛盾,解决矛盾,不断总结完善,这始终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标签:;  ;  ;  

在维护国家利益与保障公民知情权之间--中国外交档案的解密与开放_档案管理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