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飞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东校区 231633
【摘要】初中数学课程一直初中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与重要的学科,其承担着对学生极为重要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职责。课堂教学一般由引入、主干与结尾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结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下节课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课堂结尾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并且提出部分艺术性结尾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结尾艺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279-01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重要标准,而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数学课程开端是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许多初中数学教师正在不断探索关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开课引言部分的构建,以此追求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过分注重课前引导部分的设计与总结,以此忽视了课后结尾部分的构造,从而造成了虎头蛇尾的局势,让初中数学教学有个良好的开端却失去了完美的结尾。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作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尾总结与设计是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局把控,以通过短小精悍的总结方式来对学生所学进行巩固性复习,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效果。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尾部分的设计,初中数学教师应懂得如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此设计出符合课堂教学主题的结尾内容,并强化教学内容效果,以此达到彰显课堂结尾的价值与作用。
1.彰显归纳整理知识方法的功能
在一堂课的结尾之际,教师有意识地穿针引线,提纲挚领地将本节课甚至前几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梳理、概括,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能使新知识方法牢固地注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使之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体验到掌握新知识的喜悦。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把一堂课喻为一幅画,那么结尾就犹如画龙点睛之笔。
2.提升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
初中学生在对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上而言,往往只存在于表面形式,这也是因为初中学生具有与教师不同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因素所引起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对课堂结尾的设计与引入,能够从各个角度针对学生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解答出学生心中疑虑之处,并充分掌握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以此合理开展教学调控,真正把握学生的内心需求与学习能力培养。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评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新知识,从而真正圆满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打造初中数学课堂结尾艺术
1.借助资料展示法,打造结尾艺术
为了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可以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让学生(或教师)借助某些学习课件(软件)或从网络上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以完成某项特定的学习活动。 例如,“勾股定理”第一节课,当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实验法”完成了对勾股定理的探究后,学生对“勾三股四弦五”这一特殊情况,已有了直观印象,然后利用几何原理——面积法,对定理给出严格证明。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设计勾股定理相关教学内容的课堂结尾内容时,可有效渗透数学历史文化内容,使得初中学生能够在文化上对勾股定理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并在内心世界肯定我国文化在数学历史上的崇高地位。进而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视频与课件方式将赵爽、刘徽等相关解题思路与证明原理一一展现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能够充分对向相关证明原理形成一定理解,并以此强化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理解,借助这种课堂结尾资料与文化的渗透,使得初中学生不单单只是对知识内容本身形成认知,更是对数学文化与理念产生了不同想法,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这种课堂结尾方式,要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要求和具体特点,在恰当的时候把教学内容以恰当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走进丰富的图形世界”等这类课,可以用这种结尾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或拓展教学内容,把在课内没有完成或者需要拓展的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外,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增强课堂教学活力之效果。
2.采用总结归纳法,丰富结尾艺术
总结归纳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式。 运用此策略,可以在课堂结尾时,对知识进行回顾反思,引导学生复习归纳,帮助其把知识网络化、突出重点、推动记忆,让学生对整堂课有个完整清晰的印象。
这种课堂结尾方式,一般适用于新知识密集型课堂教学或单元复习课。 例如,三角形的复习课,可引导学生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同一个三角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边之间的关系、角之间的关系、边与角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的重要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中位线);第二,要确定关于三角形之间的全等关系,并以此作为性质与判断的基础原则;第三,对三角形对称、旋转、平等、相似等内容的图形变化结尾设计;第四,所有其他图形有关的计算理由、推理论证理由,大都要转化为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数学课教学的结尾也是如此教无定法,教材内容的丰富多样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能够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结尾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彦国.初中数学教学结尾艺术浅议[J].读与写(上,下旬),2014,(4):198-198.
[2]张彦明.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J].科学中国人,2015,0(1X).
论文作者:陈晓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结尾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课堂论文; 初中论文; 角形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