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又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笔者认为,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机会,放手让学生读、画、演、辨,亲历体验过程,从而走进古诗词意境,品味情感、把握主旨。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体验教学 体验形式
古诗词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而,受其语言形式影响,诸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残缺等,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大教学难点。填鸭式的教学、肢解式的分析让古诗词教学枯燥乏味,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何谈让学生从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究其原因,无非是部分老师教学中目中无人,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自主探究及情感体验,以“讲解”代替“思考”、以“灌输”代替“体验”,使得古诗词中优美的意境及深邃的韵味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借助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亲历体验过程,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辨一辨,对学生走进古诗词意境、品味情感、把握主旨是大有裨益的。
一、在诵读中走入意境
古诗词的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加上创作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导致有的古诗词比较难懂。后人对其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深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难进入诗的意境。如果我们一味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只要求他们死记硬背,便会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让他们对古诗词失去兴趣。
淡化诗意、动情诵读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学生抑扬顿挫地诵读不仅可以体会出古诗词的真味,还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韵律之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受到熏陶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绘画中理解诗意
古诗词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很多古诗词本身就是一幅优美图画,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喜欢画画、喜欢创作,基于这个特点,我把绘画引入古诗词教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古诗词内容理解,可以增进丰富想象,画一幅或几幅图画,来表现诗内容和意境。于是,抽象、凝练的语言化为了学生笔下具体形象的实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也就在学生脑海中“活”了起来。
三、在表演中体验情感
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爱模仿、好表现是他们的天性。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古典诗词时,会千方百计地利用这一点将课堂表演引入严肃的古诗词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体会古诗词蕴含的文字美、意象美和情感美,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像《寻隐者不遇》、《送孟浩然之广陵》、《清平乐·村居》这样的古诗词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符合人物性格和具体环境的对话,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表演。因为有强烈的表演欲,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课文,一起分析研究人物的形象。青涩的表演反映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同的情景再现让学生真正融入了古诗词的意境当中,获得了最为深切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品。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教师教得闲里偷乐。表演体验教学法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舞台、以课本内容为脚本、以学生主动创造为动力的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只要运用恰当,会让古诗词教学别开生面,最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表演可以充分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体验、得到发展。
四、在辨析中明晰主旨
字是内容骨,情从感悟出。古诗词中的一字一词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写出来的,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故事,贾岛“僧敲月下门”中“推敲”的故事,给我们留下来了炼字的佳话。语文教学讲究品词析句,古诗词教学同样如此。教学《墨梅》一诗时,板书过程中我故意将“只流清气满乾坤”写成了“只留清气满乾坤”。教学片段如下:
生1:(指出板书中的错误)。师:(故作惊讶)我觉得当“留下清香”来理解也可以呀,那诗人为什么选择“流”字而不用“留”字呢?生2:我觉得诗人这样的选择肯定有他的道理,可具体是什么,我说不上来。生3:我认为“留”就是“保留”的意思,是说墨梅盛开后,院子里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流”则告诉我们墨梅盛开后,院子里到处弥漫着香气、挥之不去。师:“弥漫”一词用得好。虽然墨梅色泽淡雅,可香气却是浓郁的。生4:我有同感,“留”不足以说明墨梅的香气,“流”形象地写出了墨梅的香就像“涌动的流水”。师:说得好,一个“流”字化无形于有形、化静为动,生动地描写出了墨梅不畏严寒、傲然开放的不屈精神,表面上在写墨梅,实则是托物言志,表达出自己鄙视世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留”、“流”进行辨析,通过对比研读催生出精彩的课堂对话,使学生轻而易举地读出了文字的质感和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无限意蕴,较好地把握了诗作的主旨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体验式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和成长规律,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体验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轻松带学生迈入古诗词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古诗词魅力,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论文作者:顾丽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古诗词论文; 学生论文; 意境论文; 情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墨梅论文; 主旨论文; 《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