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文化传承方式探究-以仡佬毛龙为例论文

仡佬族文化传承方式探究
——以仡佬毛龙为例

虞慧岚 刘万元 宋明亮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 近年来,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逐渐得到重视,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很多民族传统文化仍然在快速流失,尤其是一些人口基数少、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传承方式大多以合而传之的方式进行,如场景式传承和情感式传承等,这类传承方式过程繁琐且对传承人要求很高,很难扩大文化影响力,传承速度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多数仡佬族年轻人不注重文化传承,从而导致传承断层的现象。本文在仡佬族文化传统传承方式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传统传承方式的局限性,进而探究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思路,提出合而传之与分而传之相结合的传承仡佬毛龙文化的方式,以元素传承方式为辅助,扩大仡佬毛龙文化的影响力,力图进一步唤醒仡佬族年轻一代对仡佬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为进一步完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可循之法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 仡佬族;仡佬毛龙;文化传承

一、仡佬毛龙文化简介

仡佬族是我国56 个民族之一,其95%以上人口居住在贵州省,民族历史悠久,曾经建立过自己的国家。作为仡佬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仡佬毛龙” 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是石阡仡佬族民间信仰表现形式的世代传承。仡佬毛龙文化主要通过在元宵节期间的仡佬毛龙节展现出来[1]。石阡仡佬毛龙节是在2006 年成功申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

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尤其是要改变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失衡等现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多数急性胆囊炎为胆囊结石梗阻导致,其治疗首先考虑非手术方案,当病情好转后再开展手术治疗,进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研究者提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时间为72 h内[5]。而近年来,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得到推广。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通过局麻而完成,手术操作简单,经超声引导作用即可开展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床旁操作即可,较为方便,患者受创较小;置管成功率高;同时,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会导致出血、结肠受损、气胸、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6-8]。

图1 仡佬毛龙节灯会现场(来源:资料收集)

在实地调研中,通过访谈了解到,仡佬毛龙是中原龙灯传入仡佬族五溪地区与当地特色融合后的产物。仡佬族人挑选上好的竹子作为编扎龙灯的原材料,并称这些竹子为“竹王”,体现出仡佬族的“竹王崇拜”思想,而 “龙王送宝”的 “求子”正是“龙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表现。

二“仡佬毛龙” 的传统传承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节日传承——场景式传承

“仡佬毛龙节”活动时段为每年春节期间。一般在正月十一左右,石阡县各村寨的毛龙灯队在县城相聚﹑竞相献艺,表演场面十分热烈,被吸引而来的专家和游客不在少数。

石阡毛龙,鱼尾蟒身,有和“鸡颈龙”之分。编扎技艺颇为讲究。龙头前额高耸有“王”字相衬﹑浓眉大眼﹑龙角形状粗直,龙口大张﹑红唇白牙,嘴含龙舌,麻制胡须。龙须从两个鼻孔内分别伸出直达龙颈,龙头与龙身直接相连,是为“平头龙”。“鸡颈龙”则为龙颈部分呈“之”字形弯曲延伸与龙身相连。在龙的“肚子”里装上彩色八角灯用于夜间照明。加之毛龙本身色彩斑斓,夜间舞动之时,“灯球”随毛龙的龙身上下翻滚,腾空闪跃,美妙绝伦。有的毛龙灯队还配有一公一母两条“狗龙”相伴,使毛龙表演更加丰富精彩。

(二)节日型传承方式的局限性

1.有效影响时间短:除了节日前后几天,基本上看不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其它节日时间冲突,导致其他民族的人无法参与,甚至永远无缘了解仡佬族民族文化。

2.对传承者要求太高:传承者需要对毛龙的编织﹑贴纸﹑舞龙流程﹑龙符式熟练掌握,更要有深厚的仡佬文化底蕴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自45年前康宁发明第一根低损耗光纤至今,康宁始终引领通信行业的变革。作为光通信行业唯一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供应商,康宁光通信业务在中国为客户提供从光纤、光缆到连接设备的全方位差异化解决方案,致力于应对搭建新一代网络和5G网所面临的挑战。

3.不能得到更多民族的认同:毛龙节活动时间处于春节,各个民族的习俗有所区别,所以仡佬毛龙的活动影响范围只能是仡佬族人,最多影响周边少数几个民族,不可能广而传之。

由表16知,回归方程为:Y=261.509+6.495X1+2.133X2+0.426X3-0.605X4.

2.明晰工作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发展的总体目标已经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瞄准排头找差距,多想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多少距离,与先进行业的水平还有多少差距。要坚持重细节、抓薄弱。不仅要从大局着眼,着力研究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确保发展不受影响、不走弯路,还要特别重视从细节入手,从薄弱环节抓起,认真解决每一个问题,抓好落实每一件事情,确保工作不出纰漏。要坚持出精品、创品牌,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敢于挑战常规、不断超越,努力把优势工作做成亮点,把亮点工作做出闪光点。

(三)情感式传承——崇拜传承

1.工艺难度系数大:龙头构件较多,且非常注重比例,不然会影响美观,得不断地在心中模拟,否则可能会不断返工。

(四)情感式传承方式的局限性

1.仅限于本民族崇拜信仰的人传承:仡佬毛龙崇拜信仰基于仡佬族特有的文化。

都是把一套技艺甚至整个文化活动流程合而传承,由于仡佬毛龙文化中各个传承要素都很复杂,对传承人要求特别高。

2.有效影响范围小:节日型传承都带有地域限制性,小范围活动,永远都是闭门造车。老一辈年纪越来越大,又少有新的年轻个体加入,导致参与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少,传承断层。

4.具有一定的性别歧视:传统仡佬毛龙文化传承活动杜绝妇女参与活动,缩小了毛龙文化的传承者范围,近年来有所改善。

3.容易被误解为迷信:仡佬毛龙文化的崇拜信仰源于仡佬族神话传说,缺乏与进步思想相融合的过程,难免会显得落后,尤其是“求子”习俗容易被当作迷信。

(五)手艺传承——毛龙的编扎技艺传承方式

式中:SOCi(t)表示t时段开始时刻电动汽车i的电池荷电状态;Ec、η和Δt分别表示电动汽车电池容量,充电效率和时间间隔长度,本模型中设置Δt=1 h。

(六)毛龙的编扎技艺传承方式的局限性

“仡佬毛龙”主要源自仡佬族民间“龙神”信仰,大多体现仡佬族人的龙崇拜思想。附属图腾信仰主要包括对“竹王”“盘瓠”的崇拜。对民间佛道的崇拜和原始崇拜也有所体现。“求子”的信仰活动跟“竹王”传说具有相关性,是生殖崇拜的直观反映。

2.费时费力:通常一条毛龙需要成百上千条“火草杆”,破竹成等长的条,一根一根地粘贴事先剪好的碎布,然后再扎成一个一个的小圆,最后再一个一个地扎到龙脊上。

3.效率低:手工编织,效率低,利润少。

三、探究“仡佬毛龙”文化传承的新思路

(一)仡佬毛龙文化的传统传承方式问题总结

罗马吉[28]等提出了干空气二次吹扫除水的冷启动策略,同时通过实验得到吹扫除水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水含量,内阻的变化及其冷启动性能,干空气二次吹扫除水系统如图3所示。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吹扫除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除水,升高单电池内阻,并且不会产生无法修复的损伤,因此,单个燃料电池从-10℃成功启动可以利用干空气进行二次吹扫除水完成。Sung Il Kim[29]等在冷启动过程中采用阴极侧通氢的方法净化PEMFC,实验结果表明,PEMFC清洗性能得到提高,加氢净化法可以有效去除阴极的水,使PEMFC的冷启动性能得到改善。

传统传承方式难度大﹑要求高,利润小,导致大多年轻人为了生计放弃传承而外出务工,这也是仡佬族毛龙文化传承陷入传承危机的原因之一。

节日型传承﹑情感式传承的有效影响时间短﹑有效影响范围小﹑民族文化认同感不足,所以不能使仡佬族毛龙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导致仡佬毛龙文化很难与其它优秀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显得格格不入。加之传承者青黄不接, 导致仡佬毛龙文化迅速衰微。

所以,为了减缓仡佬民族文化的流失,需要尽快找到更多的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仡佬毛龙文化的传承方式。所以,我们应该让民族文化走出去,抛掉民族分别,让真正对民族文化感兴趣的人参与进来,一起肩负起传承的责任,这也将是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二)仡佬毛龙文化传承元素与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相结合

文化元素是构成文化的小单元。民族文化元素传承就是使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对民族文化的推广﹑传承提供助力的一种方式。文化旅游是当前中国旅游市场新的增长点,其中的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便成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明最好的载体[3]。将仡佬毛龙文化进行元素提取并应用到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仡佬毛龙文化传承断层的问题,而且能相对快速有效地扩大仡佬毛龙文化的影响力。

可从仡佬毛龙文化的基本核心要素开始提取元素。仡佬毛利文化的传承元素主要有“竹王”图腾﹑毛龙造型﹑各类场景元素﹑道具元素﹑符号元素等。可在此基础上将提炼出来的带有仡佬族民族特色的元素融入到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

采取合而传之与分而传之相结合的传承方式。合而传之方式即类似仡佬毛龙文化的传统的传承方式,分而传之方式为将民族文化进行元素化,使之可以通过嫁接﹑转移﹑象征的方式进行传承[4]。以合而传之方式为主要传承形式,传承最为核心的仡佬毛龙文化要素,如龙信仰崇拜﹑毛龙扎艺﹑毛龙玩技﹑毛龙“龙符式”朗诵以及附属图腾信仰等,同时以分而传之方式为辅助传承形式,将仡佬毛龙文化进行元素提取并应用到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来。借助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以提升仡佬毛龙文化的知名度为目标,促进协调仡佬毛龙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的关系,这样一来,将会使仡佬毛龙文化的受众范围得到扩大,同时使更多其他民族同胞更加了解仡佬毛龙文化,甚至参与其中。

四、总结

以往的民族文化研究大多偏向人口多﹑地理位置好的大型民族。然而,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应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民族人口多少﹑所处地理位置如何,都应该得到尊重和重视。本文以仡佬毛龙文化传承为例,分析探讨仡佬毛龙文化的传承方式,通过访谈﹑收集整理仡佬毛龙文化相关资料等形式,分析了仡佬毛龙文化传统传承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出合而传之与分而传之相结合的传承方式。力求扩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旨在促进完善民族文化传承方式,尤其是地处偏远﹑所受关注度较低的正在快速流失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终达到保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多样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天俊等著.仡佬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2]宋蜀华,陈克敬.中国民族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3]徐菊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2005(4):67-72.

[4]王志毅.设计中的多与少——设计元素的探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虞慧岚(1963-),女,汉族,江苏常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服务设计;刘万元(1994-),男,仡佬族,贵州铜仁,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生,研究方向:产品设计/文化创意设计;宋明亮(1980-),男,汉族,辽宁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设计与文创产品开发。

标签:;  ;  ;  ;  

仡佬族文化传承方式探究-以仡佬毛龙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