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管理逻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逻辑论文,中国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西方之间企业管理逻辑“原始起点”的根本性不同在于西方人管理逻辑的起点是“组织”,而中国人管理逻辑的起点却是“人”。
在中国人眼里,企业组织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问题,而是被置于“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等庞大的传统观念里。无论是国家和家庭,还是组织与个人,在中国人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其核心问题都是“人”的管理问题。
中国人今天所遭遇的“管理痛苦”,本质上是中西方管理逻辑的碰撞。
“管理人”与“管理组织”之不同逻辑
当我们将管理客体看作是“人”时,管理就成为特殊人物、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特殊性”管理。只有将管理客体看作是一个“组织”,管理才会成为公平公开、一视同仁的组织制度化管理。在组织制度规章面前,每个人都不再特殊,每个人都必须遵循制度游戏规则,使得建立起大型的商业、企业组织成为可能。
“信任人”与“信任制度”之不同逻辑
当“信任”发生在个人、人格、熟人之间,就意味着商业组织将很难成为一个大型组织。只有学会“制度化信任”,才会摆脱“熟人网络”信任游戏规则的狭隘,使得大型企业组织内部的层层授权以及组织外部广泛的契约式信任合作成为可能。
“个人利润”与“组织利润”之不同逻辑
当商业利润主要来自于管理者个人征服客户、官员、权力的能力时,组织不但渺小无力而且变得可有可无。现代企业组织唯一的利润来源是“创造顾客”,只有当我们依靠“组织”自身力量征服了庞大而陌生的消费群体,才是来自于组织能力的“商业利润”,只有摆脱了对管理者强大的个人获利能力的依赖,才可能由此造就出一个强大的商业组织。
“个人效率”与“组织效率”之不同逻辑
个人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仅仅实现的是个人效率。中国传统商业管理一直误以为组织效率来自于个人效率相加,但事实上组织效率是来自于竞争与分工。只有当竞争充分、组织分工恰当时,组织的最优效率才会出现,每一个平凡个体的平凡工作才会由于平凡变得伟大。
“个人基业长青”与“组织基业长青”之不同逻辑
“统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事业的基业长青,“管理”的目的才是为了实现组织事业的基业长青。传统“个人统治观”的恶劣之处在于,当管理者遭遇个人权力地位危机时,会以牺牲组织目标和利益为代价,而达到维护个人权威地位的目的。现代企业组织与早期商业组织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现代企业组织以制度或机制设计,以结束个人基业长青为“代价”,从而保证组织的基业长青。
“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之不同逻辑
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可以公开描述个人追求;但商业组织的价值观却仅仅局限于描述组织内、外部的各个商业责任,尤其是对于顾客的商业责任。商业组织是一个活的、独立的生命体,而不是承载管理者个人理想抱负的工具,这意味着管理者必须充分地尊重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