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大量流失这一问题,主要从学校这一方面探讨和提出了控制中职学生流失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观 创新教学新模式 改进学校管理
近年来,我们中职学校流失的学生越来越多。控制并解决流失生问题已成为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应成为每一个中职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留住并培养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略谈几点。
一、流失生成因剖析
纵观我校流失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乎学生的个体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和学校原因等,本文将着重从学校原因这一层面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教师的学生观不正确。
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仍用应试教育的标准去衡量中职学生,仍然用学习成绩的好坏去评价学生,用一张试卷去判定学生的成绩,用听不听话、服不服从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其不明白美丽的玫瑰是带刺的道理。有的教师对那些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差、经常给自己找麻烦的学生“眼里容不得沙子”,存在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思想,经常会给这些学生“穿小鞋”;有的班主任,为了自己的权威或管理的方便,对班上一些不服从管理学生也千方百计地让其“知难而退”……因而,流失生就一个个产生了。
2.教学模式陈旧缺陷。
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前本地经济发展的情况,教育内容较难且枯燥。许多学生认为中职生的学习与初中时并无太大的区别,学生学习兴趣索然无味;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单调,仍然以教师、课本为中心,一言堂,教师所关心的只是抽象的、脱离背景的知识的传授,缺乏应有的活力,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这严重背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由“厌学学生”发展成为“问题学生”,最后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途辍学,流向社会。教学模式的缺陷,还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学非所用,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已不是个别现象。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认知结构水平较低、发展潜力不大,难以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造成就业质量不高,专业不对口、报酬低、频繁流动,发展前景暗淡等。对就业前景的不看好也成为了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
3.德育力量不强,效率不高。
通过中考后进入中职校的学生多为考试的失败者,或者说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这些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下,多有焦虑、自卑、多疑、封闭等心理问题。家长的白眼、老师的漠视迫使他们到另一个群体去寻求心理归属;或沉溺于虚拟的网络聊天、游戏中以求解脱。早恋、进营业性网吧、逃课乃至斗殴等现象屡有发生。应对学生的这种出格行为,尽管我校始终高喊“德育为首”的口号,也在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新形势下,面对我校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德育工作创新不够、效率不高。
具体表现在:
(1)班主任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待遇低和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导致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班级管理工作水平整体不高。
(2)全员育人意识不强,很多教师把育人当作是班主任和领导的事,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3)德育活动创新不够,大多还停留在形式上,很少有学生喜闻乐见的触及学生心灵的教育活动。
(4)常规教育活动抓得不严、不细、不实、不持久,没有做到精细化。
(5)问题学生的教育关注不够,没有树立“转化一名问题学生和培养一名优等生同等重要”的思想,没有扎扎实实地开展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等。由于德育工作力度不够,也导致了一些流失生的产生。
4.管理不足,方法不当。
近几年来,我校也在尝试管理体制的改进,如实行分学部管理、学生宿舍分男女公寓进行24小时管理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根据我校快速发展的要求,学校在学生管理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堵”得不严、不细、不实、不持久。其实,我校有很多好的管理制度,关键在于其执行力不强,没有做到精细化,没有做到持之以恒,没有做到天天时时刻刻如此;二是“疏”得不用心、不耐心、不入心,很多班主任或老师,面对复杂多变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对象,交给学生的往往是简单的是什么,怎么做,而缺少深入细致地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做或不做,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缺少的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任何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必须坚持“堵”、 “疏”有机结合。“堵”必须建立在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上,才能达到治标的目的;“疏”必须建立在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掌握教育规律和艺术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堵”是管理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而“疏”是管理治本的根本大计。我校管理现实中却存在重“堵”而轻“疏”的现象,从而管理效果不佳,产生流失生现象也不足为怪了。
5.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
由于我校一直处在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而办学条件却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事业需要,呈现明显滞后。如专业课师资数量不足、实训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设备、实训条件满足不了教学实习的需要,许多实验、实习课因设备原因开展不了。一些新开专业问题更为严重,办学条件严重限制了教学实训活动的开展,制约了先进的教育模式应用,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学生流失。
二、对流失生的应对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传统教育的眼光下,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中考的失败者,都是普通中学招剩下来的三、四流学生,都是或多或少的问题学生。但我认为,他们仅仅是升学教育的失败者,他们都是人类花丛中的花朵,只要老师给予他们爱心的哺育,希望的浇灌,他们都是能含苞绽放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至少有8种不同的智力中心,即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自然观察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等,这说明不同人的8种智力水平有所不同。“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学生差异存在的普遍性,职业学校的学生可能在数理逻辑智力等方面相对弱一些,但并意味着其他智力的低下,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相对而言的优势智力领域,发展智力应扬长避短,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特殊才能的巨大潜力。
2.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新模式。
(1)改革课程设置。
在课程开设方面要增加专业技能课的比例,打破传统的模式,对文化课和专业课比例进行合理安排、时段上交替进行;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专业的知识内容,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改革课时安排。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把每天7节课改为每天5节课,多开设实训课、选修课或兴趣活动课,让学生在兴趣活动课上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体验成功的价值,找到自信与快乐。
(3)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对教材进行优化整合,积极开发校本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有实用、学得有兴趣。开发校本教材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市场定位。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职业岗位为依据,及时吸收新工艺、新技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中心进行专业教学内容设计和人才培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要。②学生定位。现行中职校的教材较深较难,(我校除财会专业和农学专业学生还能接受因为是文科性质,而其它专业如加工类的专业,学生根本学不懂,而旅游和幼师专业的学生还得学高考的课目,不是本专业的课程基础会计。)因学生基础差,学不懂,兴趣爱好不对口,觉得学习实在是个苦差事,比打工还苦。因此,开发符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需要来解决学生兴趣的问题和“学得了”的问题。
(4)改革教学方法。
要改革陈旧的落后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与实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化基础课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专业课教师,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努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对着机器讲原理,对着产品讲技术,利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老师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或实训室或车间里,按照各个子项目的顺序,让学生亲自动手。整个过程以学生动手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教师只是解惑者,回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一个项目完成下来,学生什么都明白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空前提高。
(5)改革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过程应该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动力。中职校专业课教学应从最基本的系统或项目出发,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对要学习的问题形成感性认识,由此引出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与疑虑,使他们对后续的学习内容充满好奇与期待。这种由实践引出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再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符合个体的认知规律,即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室车间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的统一体,以行动学习实现学生从仿真学习到实境学习的转变,变消耗性教学为产出性教学,使学生愿学、乐学,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得以明确,实践教学中的产出效益还可解决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
(6)改革考核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考核不能以升学为主,我们现行的考核机制与企业需求想背离,严重地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开展与深入。现在常用的方法还是纸笔考试法,中职校的学生是考试的失败者,他们怕考试,没有自信心,这样做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建议考核方式改革如下:①考核目标坚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变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控制,把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合作意识、素养等具体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构成比例,平时成绩占50%,考试成绩占50%;②考核内容坚持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基本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和完成作业情况等,着重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③考核方式上可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采用笔试、口试、面试、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作品评价等多种考核方法;四是实行“取长补短” 考核激励机制,即学生的选修或兴趣活动课目如果获得“优”,可以替代一门不及格科目。这样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必然为更多的学生构建了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平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看到自己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乐,因此学生的自信心必然大增,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3.打造魅力德育,构建和谐校园。
人性的本质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其实质就是爱的需求,一个团结、民主、和谐、充满温馨的集体能让每个个体都感受到被人爱的阳光和爱别人的崇高。学校应将德育课堂、社会实践课、主题班会、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等项目整合起来,广泛利用家庭、社会、各种社团组织及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的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空间,搭建健康、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平台,彰显张扬学生个性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满足学生的个体心理需要。
(1)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构建展示才华的各种舞台。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让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身的价值,都充满希望和自信,都快乐地成长。针对我校学生层次多、生源复杂、素质差齐不齐等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和班级建设,开辟第二课堂,创设校园学生创业基地,开展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等,努力为学生构建展示才能的各种舞台,让学生在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的同时,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信心,陶冶情操,提高职业综合素质。
(2)以问题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个问题生都能健康成长。
坚持“转化一个问题学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的思想,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开展问题学生转化工作。
①制定实施学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激励机制,把问题学生工作列为全校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制定教育转化成果奖和进步奖,使我校的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
②建立“学生巩固率”班主任责任制,每学期对其考核奖惩。
③加强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对问题学生,必须要倾注更多的诚心、爱心、耐心和恒心。政教处、学部、学生会、班主任联合校警共建领导、法制副校长、家长等社会、家庭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开展一系列教育转化工作,努力为其构建各种展示亮点、获得进步的平台,让他们明确方向、看到希望、体验成功、找到快乐、充满信心。
4.改进学校管理,营造育人氛围。
(1)学生管理严格化。
严格的管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职校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养成了旷课、逃学、吸烟、赌博、打架等不良习惯。因此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严格学生管理是减少学生流失的重要手段。学校一方面要完善各项校规校纪和班规班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教育、引导、监督学生养成遵守校纪校规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律观念,培养遵纪守法意识,以此来规范学生行为。另一方面要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违纪事件要及时查处,对严重违纪影响极坏的学生不能姑息迁就。学生管理要从严格进出校门抓起,从严格学生一日常规抓起,从严格学生的出勤制度抓起等,一抓到底,严抓不懈、持之以恒、自始至终。
(2)学生管理人文化。
①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
②在实施学生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重在“疏”,即多做一些有效的耐心说服工作,切记方法简单粗暴,不仅告诉学生是学什么、做什么,更关键地要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告诉学生为什么,让学生正真理解其利害关系,以便成为自觉的行动。
③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要总以管理者的身份高居学生之上,盛气凌人,要善于蹲下身来,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④努力营造家庭式的和谐的班级、宿舍氛围,让班级和宿舍充满“家庭味”。当同学过生日的时候,有全班师生的生日祝福;当同学生病或遇到不幸时,有全班师生的真诚问候;当同学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全班师生的热情帮助和支持……试想,又有谁愿意轻易离开这样充满爱的“家”呢?
(3)常规管理精细化。
①执行制度要严。对学校已有的被实践证明是科学合理的常规管理制度一定要加强检查执行力度,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始终如一。
②常规管理要实。做到真抓实干,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领导、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有奖惩。
③常规管理要细。教育管理无小事,要从学生“扫好地、做好操、出好勤”等小事抓起,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铸师魂,打造温暖型教师队伍。
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健全的人格,才能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才能把阳光和雨露播撒到学生的心田,才能点燃学生理想的火种。教师要热爱学生,中职教师最可怕的一点就是厌恶这群学生,看不起他们,放弃他们。热爱学生是建立在对学生高度责任、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是根植于对学生的尊重、信赖、关心、爱护之中。这种爱应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学生在无私的师爱中,才能回报于教师的敬爱,才能激发出对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2)提师能,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不仅仅要提升理论修养,还要培养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学校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到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实践,让专业教师了解当代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获得相应实践经验与较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在企业中挂职锻炼。不仅增加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且增加职业教育与现实工作之间的联接程度,让专业教师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
(3)抓重点,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始终是控制流失生工作的决定因素,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控流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教师首先是建立班主任工作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的各项待遇,让班主任真正成为学校令人羡慕的岗位;其次是实行班主任申报选拔聘任制,把事业心、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聘任为班主任,把好班主任的入口关;最后是加强对班主任的学习与培训,给班主任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6.开展课题专题研究,探寻有效策略。
学校要开展控流工作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全面了解我校流失生现象的现状,科学地分析流失生现象的原因,努力探究解决流失生现象的有效策略;另一方面,以课题研究为契机,让全校教职员工都来重视这一问题,形成一个人人关心、全员参与、同舟共济的良好氛围。以根本解决问题关系到我校发展的重要问题来促进我校的跨越式发展。
中职教育是平民教育、没有门槛的教育。绝不轻易放弃一名学生,要让每一位中职生顺利完成学业并成为高素质劳动者作为我们职业教育者的理想和追求,我们任重而道远。控流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学校应该以确立正确的学生观为前提,以深化课程改革着眼,以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为载体,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抓手,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学生构建满足多层次的心理需求为平台,让每位学生在愉悦中生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进取的动力,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充满希望!那么,我们的理想是能够实现的,我们中职学校一定会快速发展的,我们的职教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的!
论文作者:赵伯栋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1月总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班主任论文; 我校论文; 智力论文; 学校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1月总第3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