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的思路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女工论文,再就业论文,对策论文,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解决这个热点问题需要在认识上进一步统一,观念上进一步深化,措施上进一步具体,效果上应更加明显。总之,社会问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加以解决,各方应负的责任及相应承担的义务必须明确。
本文试图在分析下岗女工就业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及具体对策,希望引起方方面面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呼唤人们负责任地解决好这一关系妇女自身利益以及社会安定的问题。
一、下岗女工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近几年随着下岗女工人数的逐渐增加,社会方方面面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比如,由于舆论宣传,人们更多地同情下岗女工的境遇,现在在同情的基础上许多单位已在制定相应措施,招收下岗女工上岗;国家及北京市也相应出台了一些有利于下岗女工再就业的规定,一些优惠政策受到下岗女工欢迎;随着宣传,下岗女工在择业观念上有所变化,面对现实,全面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正逐渐成为下岗女工们心理平衡的标准等等。在取得这些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同时感到解决下岗女工再就业这一问题压力很大,解决这一问题还有相当的难度,社会方方面面还有许许多多工作要去完成。笔者近日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了下岗女工再就业工作上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
(一)认识上不一致,存在严重分歧
解决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关键在于认识上必须一致,认识不一致,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
在笔者调查的十个单位中,认识比较正确并且解决较好的有三家,占调查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单位下岗女工多,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原因还不可抗拒,但关键是有了下岗女工怎么办?是全部推向社会一推了之,还是积极创造条件自行消化,这里就有一个认识高低的问题。一位商业经营单位的经理对我讲:“我们也不乐意让女职工下岗,下岗意味着人们将暂时失去工作和生活待遇。我们也不认为下岗女工是包袱,她们之中有许多有用人才。暂时下岗,我们腾出时间开办第三产业,待有了合适的岗位,我们还将把大家请回来。这不,我们开办的商店马上开业,下岗女工中有60%的人很快将有岗位,剩下的女工我们很快加以解决。”把下岗女工视为企业的人才,积极开拓开办新的市场,自行安排下岗女工的做法是最明智的一种做法,很有必要推广这样的做法。可以试想,如果有下岗女工的企业都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安置下岗女工,解决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的步伐将大大加快。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企业占的比例太小了。
相当多的企业在认识上存在问题。有的企业视下岗女工为包袱,一旦女工下岗,则将她们推入社会一推了之。一家合资企业,对原在职的30名年龄偏大的女工说:“我们的企业合资了,外方需聘用年龄在20岁左右的女青年上岗,你们的年龄偏大了,企业有困难安置不了你们上岗,希望你们能体谅企业的困难,自己到人才市场去找工作。”几句不负责任的话将30名女工拒之门外。有的企业以种种理由不招收下岗女工,一些企业领导公开讲:“我们是企业,不养闲人,你在原单位下了岗,说明你没有工作能力,我们这里依然不能用你。”相当多的单位甚至在招收职工时,人为地降低年龄段,致使许多下岗女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的企业领导甚至认为,我们没有责任招收下岗女工。
社会上人们对下岗女工再就业的认识也很不一致。在30名男士当中,有12人认为女人应当回家照顾丈夫和孩子,占40%。有的男士直截了当地讲:“我始终不同意我的妻子上什么班,我需要她照顾好我的生活。”有12名男士认为女性应当重新上岗,但认为太难了,处于地可奈何状态的占40%。剩下的20%的男士对此类问题根本没有兴趣,不高兴谈论这一话题。
社会方方面面对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看法的不一致,直接导致解决这一问题的进程。
(二)具体措施少,不能很好落实
从北京市的情况看,在解决下岗女工再就业的工作中出台了一些措施,但笔者认为还不够,还应当再出台更多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新闻舆论前一段时间,宣传下岗女工困难多,但解决问题的深度不够;面上宣传多,而好的典型宣传得少;有关政策面上讲得多,择业观指导显得不够突出。
第二,安置多,但培训工作跟不上。据了解,下岗女工中许多人文化程度不高,且技术水平又单一,立即接触一个新岗位,许多人有一定的困难。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把安置与培训结合起来。不经过岗前培训立即上岗,容易造成一部分女工适应不了新岗位而再次下岗。随着下岗女工人数的增加,培训上岗应当步入正规化和规范化管理。
第三,下岗女工下岗期间生活福利如何保证。有些企业不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致使许多下岗女工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证,造成部分下岗女工生活困难,精神压力太大。出现这些问题后,解决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怎样监督这一问题的解决,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相应的办法。
第四,各唱各的调儿,不利于解决问题。
应当讲,北京市在统筹解决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上各方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各唱各的调儿,没有集中统一的行动,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是形成社会一体化的格局,各方面都在一个精神指导下同唱一个调儿,共谱同心曲。
(三)下岗女工心理障碍多
下岗女工有心理障碍是正常的,因为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都会产生种种想法。有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将会成为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她们再就业,从笔者近几年的工作中了解到下岗女工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有:
第一,全面否定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有的下岗女工下岗后一段时间内感到自己全不行了,认为自己一点儿前途也没有了,以至于整日处于一种彷徨状态。
第二,封闭自己,不愿多接触人。一些下岗女工下岗后不出门,在家里苦闷,从不向别人议论下岗之事。这种现象持续下去,极易造成心胸及视野狭窄。
第三,面子及虚荣心严重。刚一下岗,怕丈夫及孩子看不起,怕老师同学看不起,虚荣心驱使有些女工甚至不承认下岗这一事实,有的在熟人面前回避下岗这一现实。
第四,一部分下岗女工担心丈夫会抛弃她。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第五,在择业观上不现实。有很多下岗女工在择业时把环境好,离家近,挣钱多,福利好作为择业标准,而一些脏活、累活则不去选择。一遇到选择失败,部分下岗女工感到前途渺茫。这种不切实际的择业标准使得许多下岗女工失去了来之不易的机会,甚至造成遗憾。
综观下岗女工再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告诉我们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下岗女工再就业除了女工自身努力之外,社会方方面面都应作出相应的努力。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如何从本单位做起,创造条件积极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必须很好解决的关键。笔者认为,下岗女工再就业工作搞得如何,其评价标准有两条必须放在重要位置上:一是认识的深度与广度,二是行动如何,是否真正想办法去办好这件事。
二、解决下岗女工再就业的基本政策
(一)政府为主,社会协调,分工负责
解决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必须由政府牵头,制定政策。出台制度,分工协调。因为政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号召力,在政府的领导下各方面齐心努力,问题解决起来往往比较顺利。从全国许多城市的经验看,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具体协调是最根本的经验,从北京的情况看,凡是政府重视、综合协调好的区县,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解决得都比较好。相反,只有各方的积极性而缺少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往往收效甚微。
社会协调及分工最大的好处是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现在的问题是有分工,但不能各负其责。有些部门在具体实施中强调自己的困难多而不尽其责。另外,有些区县各部门责任不清,互相扯皮,在具体实施中计划得不到很好落实。
由此笔者认为各区县都应成立政府牵头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领导小组,相应的企业也要成立管理机构,在领导小组和相关管理机构领导下分工负责,解决下岗女工就业问题。
(二)在下岗女工再就业培训工作中必须开设心理调适课
笔者在与下岗女工的接触中有一种很深的感觉,这些下岗女工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着她们的再就业选择,解决她们的心理障碍比为她们安排工作还要重要。崇文区妇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下岗女工开设心理调适课,课程一开即受到下岗女工们的广泛欢迎,许多下岗女工向心理调适课的老师倾吐心声。笔者认为,为下岗女工开设心理调适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些女工情绪激动,采用说教的方式特别容易引起女工们的反感,朋友式的聊天,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心对心的交流,极容易产生共鸣,效果一般比较好。另外,下岗女工们下岗几年,一直处于散漫状态,生活也无规律,因此教师讲课没有很好的沟通技巧,课也不易讲好。鉴于此种情况,笔者在讲话中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内容实际,贴近下岗女工,二是朋友式的劝说,善意的指导,这样做一下子抓住了下岗女工们的心,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每次讲完课后,一些下岗女工久久不愿离去,她们向我诉说心中苦闷,表达自己的意愿,向我讨教具体方法。我经常被下岗女工们的诚心所感动,尽快地帮助她们排忧解难。每当看到下岗女工面带微笑高兴而去的时候,我感到十分快乐和幸福。
为下岗女工开设心理调适课还应注意内容的选择。过难过深的理论要少讲少说,人情人理的说服容易产生好的效果。讲课的内容据我们了解,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面对现实的教育。采取不承认主义是不理智的,友善地告诉下岗女工大胆地面对现实。
全面审视自己的教育。下岗女工面对下岗往往视野比较狭窄,全面否定自己是许多下岗女工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个内容的教育主要是告诉下岗女工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要实事求是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最好能用大量生动具体的实例启发下岗女工全面看待自己。
抓住机遇的教育。有很多下岗女工由于多种原因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的机遇,由此造成了下岗时间过长。在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中,告诉下岗女工认真对待一次机遇,不妨认真试一试。
在每一次机遇到来的时候,发挥自己的长处尽快地适应工作。
自信的教育。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告诉下岗女工们面对下岗这个现实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胆量,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会成功。
选好突破口,走好第一步的教育。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告诉下岗女工朋友找到自己的长处,寻找合适的机遇,以此为突破口,走好第一步。许多下岗女工之所以不能很快地找到工作,没有掌握好这一条是一条重要的原因。
心理障碍的排除方法。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告诉下岗女工有了心理障碍要及时想办法排除。排除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自我排除,一是请专家老师帮助排除。
(三)建立奖励机制,动员全社会关注并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解决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有一定难度,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建立起相应的奖励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奖励的对象,是好些在下岗女工就业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目的是促进社会方方面面共同解决这一社会难题。
关于奖励基金的来源,笔者认为可以有多种渠道。其一,由政府拨出一定资金;其二,由下岗女工单位出一定比例资金;其三,由社会赞助一部分资金;其四,由用人单位补偿一部分资金。
(四)抓好典型与推动面上工作相结合
推动下岗女工再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没有一定数量的典型是不够的。这些典型的选择要有广泛的代表性,要能给人们以充分的启发和指导。现在的问题一是典型事例太少,二是又没有一定的代表性,三是没有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
笔者依据自己的努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了几篇下岗女工再就业的报道,发表在《北京晚报》、《首都经济信息报》及北京电台的新闻节目上,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许多读者和听众打电话或找上门来了解情况。
这三个典型分别是:
李姐已40有余,单位不景气,两年前下岗待业,每月的生活费只有150元。她是个要强要面子的人,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她哭得天昏地暗,谁劝也没用。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李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她下决心一定要重新找到一份工作。她分析了自己的状况,丈夫事业有成,每月收入千余元,上初中的女儿学习也很好,用不着去操心。自己只有初中文化,何不用一段时间拿一个中专财会专业毕业证书呢?李姐的想法得到了丈夫和女儿的支持。于是,白天她忙家务,晚上,她像中学生一样背起书包去上学。两年了,李姐风雨无阻,门门功课在班上名列前茅。教师和同学们都亲切的称她为班上的“大姐大”。眼下,还有两门功课李姐就毕业了。谁知事情真巧。一天,丈夫的一位同事来家串门儿,闲聊中流露出想找一名会计的想法。李姐抓住了这个机会介绍自己,没想到一拍即合,人家答应她拿下毕业证书去那里当会计。这真是辛苦不白费,得来真得花功夫。
小李35岁,工作十几年全是钳工,也称得上是技术工种了。下岗彷徨一段时间后,她交了几百元钱去了一家美容美发学校去学习,半年后,她美容美发的技术很渐长。她们同学开了一家美发厅,小李高兴地到那里去工作,人们都称她为师傅了。小李高兴地说:“我得感谢下岗机会,不然我怎么知道自己还会成为美发师呢?”
小金下岗后选择了寻呼台的工作,刚开始她心里很不平衡,怕姑娘们看不起她。后来,她用认真工作,体贴细致的表现赢得了姑娘们的喜爱,大家都乐意和她一道工作,小金高兴地认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位置。
这三个典型有一个共同点,下岗彷徨后冷静地选择机会,经过自己的努力,重新获得了成功。
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在我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相信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下岗女工中的多数人会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会重新获得成功。总结这项工作的经验、做法,促进社会的安定,促进女性在社会中更好发挥作用将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社会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