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引领的思考论文_米贵森

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引领的思考论文_米贵森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 163000

摘 要:本文是在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挖掘、专业发展途径探索、专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上,从专业发展评价角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进行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专业发展 道德导向 质量导向

没有教师专业发展就没有学生素养提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近些年来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已由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上升到专业思想、专业道德的层面;专业能力也由组织管理能力、表达传播能力、认识思维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进而上升到现代技术手段运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专业发展的途径越来越清晰,即终身学习、行动研究、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专家引领、课题研究等六个方面;专业发展方式在“基于校本特色”基础上拓宽了思路,发展为基于行动研究、基于时事改革、基于学生成长;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一直争议大,尤其是在教师职称晋升标准制定上,饱受诟病和指责。应该是说2018年2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的改革意见》给我们带来了启发和思考。

一、突出专业基础的道德导向

在“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第十二条中,特别列一条为“突出品德评价”,并表述为“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加强对人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的评价考核”,强化教师社会责任、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评价改革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2018年1月27日出台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基本原则之一就有“突出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教育专家储朝晖认为很多行业都有违备道德的行为,但唯有对教师推销教辅资料、从事有偿家教、教课兼做微商、利用家长赚外快等行为引起关注最多。师德之所以敏感,因为教师行为涉及“人”的成长,自然严格于一般的职业。所以会“严查”、“零容忍”、“绝不容息”、“一票否决”!因为师德建设出了问题,严重冲击社会心理。学校绝不能把对教师的评价停留在“上好课就是最大的师德”、“提高升学率就是最好的师德”这个标准上。这种评价至少对教师专业发展导向是不利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是有教育情怀有教育胸襟,应该向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方向努力!

二、突出发展全面的素质导向

《评价改革意见》第十二条中,关于中小学教师评价表述为: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方法、教书育人业绩和一线实践经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三个评价重点中“一线实践经历”重在引导教师扎根一线,专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评价重点二是“教育教学方法”就是专业能力,包括备课能力、上课水平、教科研实力等。教科研能力方面评价,不少教师总把它等同于写论文、做课题,并嗤之以鼻,不以为然。但备课只会抄教案、上课只会照本宣科满堂灌,写一篇总结反思的小论文都语句不堪卒读能算专业水平能力强吗?2018年初冯思洪到河北进行的课改十七所学校课堂“问诊开方”,点评环节对一位老师说:“你在上一堂堪比父母年龄的课”。一节初中教学课老师讲41分钟,学生发言4分钟,一点也没有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所以他提出“构筑中国好课堂”的倡议,并要求注入问题、合作与合适等三要素。“教育教学方法”的考核离不开优质课、论文、课题和讲座。评价重点三是教书育人业绩。“教书业绩”显性东西就是学生学业成绩,可以简单操作。“育人业绩”的内容就是在如何管理、如何教育学生方面所做的德育工作上得出体现。“育人业绩”一般也只能用相关的荣誉和奖励的证书作为评价标准,但也指出“专业发展”光教书不育人是不全面的专业发展。

三、突出本质标准的质量导向

《评价改革意见》特别指出,“严禁简单用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这一表述让我们的一些同行欢呼起来!不准考试、不准公布成绩、不准排名、不准用分数评价老师!升学率高低无所谓了!真是这样的吗?绝不是的!之所以提出这一说法是针对评价理念滞后、评价功能失衡现象的,因为简单将升学率、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导致追求高升学率机械灌输教学存在,为追求学生考试成绩重复机械训练,阻碍素养教育推进。教师的职责要求我们必须教书,而且必须教好书,严禁的是“简单用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不是严禁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新高考虽然采用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成绩三位一体来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但这个文化考试成绩的指标是不可能缺席的重要指标,而且看不到退出的可能。否则,家长不答应,社会不答应,学校办学更不会答应!随着高考命题更科学更专业,能力立意导向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突出课程标准,越来越契合学科核心素养,真正专业发展水平高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高考文化成绩也一定不会差。所以文化考试成绩虽然不是决定性终极指向的评价,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质量标准的关键评价。2018年初,中央新闻网“上完一节课学生可以带走什么”访谈中,新东方专家樊浪就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学效果”,一切以学习效果为中心。

参考文献

[1]两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18,02,26。

[2]两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02,04。

[3]冯恩洪 《构筑中国好课堂》.《教育家》,2018,02。

论文作者:米贵森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4

标签:;  ;  ;  ;  ;  ;  ;  ;  

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引领的思考论文_米贵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