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性格尊重法律--雷蕾访谈录_性格改变论文

改变性格尊重法律--雷蕾访谈录_性格改变论文

改变性格要尊重规律——访雷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规律论文,性格论文,访雷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明明今年1 1岁了,小学5年级,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看起来总是很忧郁、不自信、不快乐的样子。

明明的妈妈是个事业、家庭兼顾的全能妈妈,她做什么都要求最好。儿子木讷的状态让她很着急。她认为明明现在的性格会给未来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她坚持不懈地为改变明明的性格做着努力。比如,带明明参加各种类型的演讲比赛,报名表演训练班,有时候甚至命令明明在院子里摆小摊叫卖,卖不完不准回家。在这样的高强度训练下,明明并没有像妈妈设想的那样变得性格开朗,话反而更少了。

妈妈的话:

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孩子光学习好怎么能行呢!没有点个性做什么事能成功啊。他爸爸就不爱说话,和上司的关系也不大好,升职、加薪这样的好事总也没有他的份儿,我可不希望孩子以后也这样。

我用了那么多办法,也没见什么成效。小时候如果有人这么训练我,我今天说不定好成什么样呢。我做这么多还不是为了他好?可是这孩子一点也不领我的情,跟我说话也总是带着怨气,好像我欠他的一样。哎!

明明的话:

我不喜欢妈妈,她总是让我做那些我不喜欢的事,而我又不能违背她。我都这么大了,其实我知道她是为了我好,她让我努力学习,以后上好大学。我一直都是班上前两名,第三名都没做过,可是妈妈就是不满足。她从来都不表扬我,也不鼓励我,总是盯着要我完成她的那些训练,有什么用呢?以前我觉得我只是不想说话,可现在,演讲每次都出丑,卖东西的时候被小朋友笑话,我都成了别人的笑柄了,弄得我现在都不敢在别人面前说话,一点自信心都没有,真是太痛苦了!

爸爸说做男子汉就要事事靠自己、靠实力,我觉得爸爸是对的。妈妈总说爸爸光有能力没用,人际关系不行就什么都不行,我不服气,人家比尔·盖茨也不爱说话,还不照样是世界首富!

(案例据大洋网资料整理)

目前很多父母认为,性格对孩子的成败具有决定意义。他们认为,性格开朗、善于表达、主动型的孩子在未来更容易成功。因此要强制孩子改变性格,让过于内向的性格再开朗一些,让过于外向的性格内敛一些,以求得未来能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但是多数孩子在这个过程里感觉到的是不适应,甚至是痛苦。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所的雷雳教授,希望能给父母们一些帮助。

此性格非彼性格

孙:雷教授,就案例里出现的这种情况,您怎么看?

雷:这个妈妈的做法肯定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三个。

首先,人的性格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改变的,这个观点没错。但是,这当中的“性格”和我们生活中理解的“性格”有很大差别。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气质”,它受遗传影响,稳定,不易改变。

其次,“性格决定成败”的意义不在于外向型性格更容易获得成功。有些工作对人的气质有要求,比如,销售工作要求人善于言谈、热衷交往,而做科研工作要求人安静沉稳、喜欢沉思等等。外向的人并不适合所有的工作。

最后,也是重要的一点,这个妈妈所使用的方法太不科学了,对孩子的伤害相当大。

孙:既然性格和气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雷:气质是指个体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在发生速度、灵活性、强度和指向性等方面特征的综合。它决定于生物学因素,也就是说,它来自遗传,是稳定的,不易改变。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个典型类型。我们常说的活泼好动、思维灵活的外向性格多是指多血质和胆汁质,而安静沉稳、不善交往的内向性格多是指黏液质和抑郁质。

心理学意义上的“性格”指的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比如勤奋、慷慨、诚实、礼貌、遵守时间和规则等,它是环境的产物,是人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的社会属性。性格一经形成也相对稳定,但仍然是可塑的,会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逐渐发生变化。如果想要孩子改变性格,以上列举的那些通过科学的方法是可以改变的,这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

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性格”,基本上包括了心理学上的“气质”和“性格”两个概念,这种混淆会让父母们误以为气质和性格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

内向不是成功的绊脚石

孙:刚才您说到“性格决定成败”的意义,我们该怎样正确理解这句话?

雷:很多人说“性格决定成败” (多用来说工作或职业),认为这个“性格”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是符合这个模式的性格,都可以获得成功。事实不是这样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确实有很多工作对从业人员有气质上的要求,比如做教师行业,就要求善于沟通,如果不会沟通,工作就没办法有效完成;做外科医生,就要求性格沉稳、镇静,对外界的刺激不能太敏感。如果看到病人的伤口,医生先晕倒了,这工作当然不适合他。

我们从相关的书籍中也可以了解到,做销售的成功人士也不完全都是外向的人。尽管外向的人善于言谈和沟通,但有时客户不见得喜欢。而内向的人表现沉稳,值得信赖,有时反而成绩更好。

不同的行业对从业人员有不同的要求,并不是只有外向的人才能拥有一份好工作,内向的人拥有同样的机会。 “性格决定成败”说的是能否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找到适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孩子来自遗传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只能接受。而教育,则是让孩子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内向的孩子只要引导得当,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孙: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什么样性格的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所以改变没有任何意义,找对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可以了?

雷: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但也不完全是。

若要这句话成立,就要有一个前提条件:这个人不管内向还是外向,他必须是个心理健康的人。

孙:那么,还有人需要改变吗,该怎样界定是否需要改变?

雷:有一些人是需要改变的。如果我们做一张图,内向和外向分别是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我们会在这条线段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偏内向一点,还是偏外向一点。那么,这条线段之外的所有人,都是需要改变的。

怎么来界定呢?这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人来说是有难度的。建议父母们尝试这样的标准:过于内向和过于外向的性格是否影响到一个人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如果一个人只是不喜欢说话,但是需要他说话的时候,他能够清晰地说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那就是正常的;如果说一个人害怕说话,看到人就脸红,身体哆嗦,想办法尽量回避,恐惧一切与人的交流和互动,这就超出了正常的范围。

这里涉及一个概念叫做“社会性退缩”,一个心理正常的人具备倾听别人和适度表达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逐渐提高或者下降。回到案例中来,这个孩子说以前是“不想”在人前说话,而后来是“不敢”在人前说话,这之间的差别很大。在他认为需要的前提下,他本来是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但是经过妈妈的训练后却做不到了,这就是一种“社会性退缩”。出现这种倒退,就需要心理医生的介入了。

孙:这个“程度”只能凭经验来评定吗?是否有具体的量表和数字可以给父母做参考?

雷:可以测量。但是这个测量非常复杂,牵涉到很多专业性的东西,如果不具备相当的心理学背景是无法完成的。

平时我们在市面上会见到很多心理测量的题目,为了方便大众的理解,编辑会做一些通俗化的加工,当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也就打了折扣。本着为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建议父母们不要相信书摊上买到的测量表,应到专业机构去做正规的测量。拿到权威的结果之后,如果需要,要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做相应的家庭治疗。

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

孙:在这个案例中,妈妈使用了不科学的方法,您能具体分析一下吗?

雷:首先,内向与外向之间的转变,这本身就是不可实现的。除非一种情况,这个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一场灾难夺去了所有亲人的生命,但这种巨变通常会让外向的人变得内敛,反过来的例子几乎看不到。

其次,这个妈妈的做法是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一个孩子11岁,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他认识自我、确认自我价值、形成自信的时期,他需要鼓励和肯定。他做一件事情,成功了,获得了来自外界的赞扬,他在内心里会保留一份自我肯定。

如果在这个期间里,孩子总是被否定、批评、呵斥,对自己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他的自我评价会很低,可能导致他的情绪和自信心下降。在这样的低自我评价中成长,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势必要受到影响。

孙:就是说妈妈错在忽视了规律,因此才得不到期待的结果?

雷:一方面,她的努力方向错了。另一方面,她完全没有考虑孩子的需要,自以为是地胡乱安排。

这是个很好的孩子,他不喜欢妈妈的做法,但却服从。尽管大人没有管他的学习,可他的成绩一直不错。他有自己的想法,逻辑思维很清楚,会拿比尔·盖茨的例子为自己辩护。但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没有得到妈妈的肯定,这无法让孩子顺利建立自信。

孩子是好孩子,是妈妈有问题。有问题的妈妈,用有问题的方法,会把一个好孩子教育成问题孩子,这是很可怕的。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一个孩子的不同时期也需要不同的教育,教育的目标和方式是一直在变化的,这个“不同”会使通向罗马的路从一条变成千千万万。规律不能违背,无视规律一意孤行,孩子越是努力配合,结果会离目标越远。就像这个明明,他努力说服自己按照妈妈的意愿去做,但是他无法避免挫折给他带来的心理反应,一个各方面都不错的孩子,却一点自信心都没有。

不良情绪也会抑制孩子发展

孙:现在我们知道让孩子感到情绪低落、不快乐的原因,那么,这些不良的情绪会不会给孩子带来其他的负面影响呢?

雷:由于孩子所在年龄阶段的特点,情绪具有很强的波动性。一天当中,他可以经历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体验,前一分钟在痛哭,后一分钟就露出笑脸,这都是很可能的。情绪带给人心理的影响分为两种:一类具有“增力性”;一类具有“减力性”。一般积极、正向的情绪具有“增力性”,会对人的行为有积极的影响,提高行为的有效性;消极、负面的情绪具有 “减力性”,会对人的行为有消极的影响,降低行为的有效性。如果人本身对情绪的调节能力较强,也可以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影响,如“化悲痛为力量”等。

情绪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程度呈倒U型曲线,情绪强度越大或者越小,对人行为有效性的影响越小,中间强度的情绪影响最大。如考试前适当的紧张和焦虑有助于孩子集中精力答题,这是正向的影响。案例中的情况是相反的,孩子处于中等强度、消极的情绪状态中,它的“减力性”使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无法将自身的能力有效发挥出来,因而总是失败。而失败带来的无成就感又让孩子无法摆脱消极的情绪,于是陷入了恶性循环。

孙:这样看来,如果妈妈的方法不做改变,至少在人际交往方面,孩子的能力会离妈妈的期待越来越远。

雷:是的。他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从开始就被处于强势地位的妈妈抑制,一直没有很好地发展。一直这样下去的话,情绪的控制和调节能力根本无法谈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不会存在了,当然也就离妈妈的期待更远。

孙:您能为被这些问题困扰的父母们提一些建议吗?

雷:首先,需要父母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想尽一切力法培养孩子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希望他拥有一份好工作、好收入,以牺牲他的健康快乐来得到,还是希望他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在这个基础上想要什么,自己去努力实现。这个很简单,每个人都知道肯定后者是更优的选择,但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却很容易糊涂。

其次,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帮助孩子客观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教会他如何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对于父母期待的孩子未来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谢谢雷教授的指导。

相关链接:

四种气质类型的基本特征

胆汁质:

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智力活动具有极大灵活性,直率热情,表里如一,情绪体验强烈,易冲动,有顽强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具有外倾性。

多血质:

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反应迅速,思维灵活,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接受新事物,善于交际;但注意力易转移,感情易表露且体验不深,情绪不稳定,做事粗枝大叶,具有外倾性。

黏液质:

安静沉稳,举止平和,喜欢沉思,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紊,善于忍耐,注意力容易集中,坚韧执着;但灵活性不足,不易习惯新环境、新工作,情绪不易外露,具有内倾性。

抑郁质:

敏锐稳重,情感体验深刻、持久、少外露;敏感机智,能够体察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情,做事认真;但胆小、孤僻,不爱交往,遇困难或挫折易畏缩,动作迟缓,防御反应明显,具有内倾性。

标签:;  ;  ;  

改变性格尊重法律--雷蕾访谈录_性格改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