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解析超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论文_谢荫

实例解析超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论文_谢荫

广东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超高层建筑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影响较大,虽然这类建筑优势较多,但是其实际设计中的细节控制难度依然亟待解决,如超高层建筑的给排水、供电、消防设计等系统的有效性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细化与深入探究。超高层建筑给排水的消防设计关系到了用户的使用安全,需要设计人员在普通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本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去履行好自身的职责,确保住户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基于此,本文就结合案例分析超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

1、超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特点及现状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特点鲜明,在具体的设计中应考虑到管道敷设的科学性及冷热水管道的分离,基于超高层建筑逃生难、消防难的现状,在具体的设计中应确保紧急情况下消防供水的充足及快速有效。同时,在消防设计中,管道降噪、形变问题的控制也要通过科学的设计来实现。

我国现下超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现状不容乐观,过高的楼层及供水量需求下,设计者需考虑到每一层的日常使用需求,过高的使用频率下管道堵塞问题也应纳入考量的范畴。再者,现下群众生活的质量明显提升,家用电器数量增加下也给建筑火灾的出现埋下了较大的隐患。

2、实例探析超高层建筑给排水的消防设计

2.1工程概况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63528㎡,地上办公楼46层,裙房6层,抬升裙楼3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办公楼237.10m,抬升裙楼悬挑36.0m,裙楼抬升高度27.1m,底距地36m。

2.2系统设计

2.2.1室外给水系统

项目临近的民田路及福中三路均预留有市政供水接口,预留的管径及市政管道压力(管网压力大于0.15MPa)均能满足项目的生活及消防用水需求。根据市政供水条件,本工程为两路供水,室外消防供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2.2.2室内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垂直分区并联供水或分区减压的供水方式;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宜采用垂直串联供水方式。本项目采用垂直串联供水方式;在16层避难层和32层避难层设中间水箱及转输水泵,在47层设置屋顶高位水箱。地下3层装置水泵,从地下3层生活水箱提升生活用水至16层避难层之中间水箱,然后由16层转输水泵提升生活用水至32层避难层之中间水箱,最后由32层转输水泵提升生活用水至47层屋顶高位水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中水系统

为节省水资源及应业主的要求,项目设计中水回用系统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水主要用于公共卫生间的冲厕。将本大楼的淋浴、盥洗优质杂排水及空调冷凝水全部收集,重力流排至地下三层中水处理机房,经处理后用于本大楼1~43层冲厕用水。中水系统分区按室内给水分区的原则进行划分,中水系统分区与室内给水分区相同。

2.2.4雨水回用系统

根据屋面及地面雨水的污染程度,项目分设雨水回收处理系统。将塔楼屋顶雨水、抬升裙楼屋面雨水收集至室外1010m3雨水蓄水池,雨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用于空调冷却塔补水;将室外广场雨水收集至室外320m3雨水蓄水池,雨水经处理后用于抬升裙楼屋面、室外地面的冲洗和绿化浇洒以及地下车库地面冲洗。

2.2.5生活排水系统

项目设置中水系统,收集淋浴及盥洗排水,因此本项目采用雨、污、废分流的排水系统,卫生间污、废水共用专用通气立管。因抬升裙楼部分的屋面外挑36m,整个外挑屋面面积约11060㎡,按深圳市暴雨强度公式,10年重现期,5分钟降雨历时,雨水设计流量约为624L/S,若设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需要DNl00雨水斗53个或DNl50的雨水斗25个,需设DNl50排水立管25根,悬吊管需一直引至裙房主核心筒附近的水井内设排水立管,管道安装占用顶板下的安装高度较大;根据以上几种原因,该项目抬升裙楼屋面采用虹吸雨水排水系统,减少排水立管的数量以及悬吊管安装占用的空间高度。

因项目属于低于250m的超高层建筑,需特别注意排水立管的材质,需选择能够承压的排水管材,且排水立管需按规范的要求设置消能措施。根据此要求:屋面虹吸雨水管采用HDPE排水专用管材(PE80),管道连接方式采用热熔连接。塔楼屋顶雨水排水管采用内外涂塑无缝钢管,卡箍连接,承压2.5MPa,室内污、废水及通气管采用离心铸铁排水管,管箍连接。DN200壁厚5.0mm,DN250壁厚5.5mm,DN300壁厚6.0mm。其它雨水管采用离心铸铁排水管,管箍连接。

2.2.6室内消火栓系统

该项目采用串联供水方式,竖向分为4个区。其中地下室及地上1~9层为1区;10~16层为2区;17~32层为3区;33~47层为4区;各分区保证水压力不超过1.0MPa。地下3层消防水泵房设置二台低区消火栓水泵(一用一备),供应1区和2区消火栓用水。16层避难层消防水泵房设置二台高区消火栓水泵(一用一备),供应3区和4区消火栓用水。地下3层消防水泵房设置三台与喷淋系统共享的转输供水泵(二用一备),与高区消火栓水泵同步运行(联动),在火灾发生时,补充16层避难层之中转消防水箱用水,以确保高区消火栓水泵能持续运行。1区消火栓的稳压及火灾初期消防用水,由设于16层避难层的中转消防水箱(有效容积90m3)以重力自流方式提供。2、3、4区消火栓的稳压及火灾初期消防用水,由设于47层的屋顶消防水箱(有效容积18m3,为按当时现行版本规范设计)提供。

2.2.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本工程属一类超高层公共建筑,除不宜用水扑救的电器用房如高低压配电房、电表房及电梯机房等及其它特殊重要设备室;楼梯问、小于5㎡之卫生间、电缆竖井及管道竖井外各区域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满足低区(地下三层~地上9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及水压,在地下3层消防水泵房设置二台低区喷淋水泵(一用一备)。为满足高区(10层~47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及水压,在16层避难层消防水泵房设置二台高区喷淋水泵(一用一备)。地下3层消防水泵房设置三台与消火栓系统共享的转输供水泵(二用一备),与高层喷淋水泵同步运行(联动),在火灾发生时,补充16层避难层之中转消防水箱用水,以确保高层喷淋水泵能持续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是社会发展下的产物,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中发挥出了强大的优势,为了更好的优化超高层建筑的社会价值,强化超高层建筑给排水的消防设计极具意义。通过上述的超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分析来看,人性化的设计及精细化的施工管理都可以确保其前期设计目标的实现。作为当代的消防设计者应明确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要求,在尊重超高层建筑自身特性的前提下,以高标准去执行施工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在高标准的施工前提下超高层建筑的消防性能也可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戴晓莹.超高层建筑群区域消防给水系统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

[2]沈自清.建筑中关于消防给排水的设计探讨[J].中华民居,2014.

论文作者:谢荫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实例解析超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论文_谢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