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徐麦856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新品种论文,小麦论文,高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徐麦856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1998年育成,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0401),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06012)。该品种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占许可生产经营。2004~2007年在宿迁及苏北地区推广迅速,示范推广面积累计达15万左右,表现出穗大、粒大、适应性强的特点,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明显的高产稳产优势。
1 徐麦856高产稳产性
1.1 高产表现 根据2004~2007年4年的田间调查和测产,徐麦856在宿迁市及周边地区种植均表现出较好丰产性。112个测产点汇总,平均每成穗数51.2万,每穗31.6粒,千粒重48.8g,平均产量达7888kg,比当地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增幅12.5%~16.5%。该品种大面积生产具有较高产量表现:2005年沭阳县青伊湖农场种植270
,每
平均产量8367kg;2006年宿迁市宿豫区良种场种植140
,每
平均产量9255kg。同时该品种具有9750~11250kg/
的超高产潜力。
1.2 稳产表现 播期弹性大 徐麦856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试验表明,在适期播种情况下,总叶片数13张,幼穗发育冬前略慢,返青后出叶速度和幼穗分化进程加快。早播时总叶数可达14叶,迟播减少至11叶,表现出弱春性的特点。因此,徐麦856播期弹性大,耐迟播能力强,适合早、中、晚不同茬口种植,具有较广的适应性。沭阳县扎下镇冯徐村8示范方,2004年10月4日播种,产量达7980kg/
;宿城区南蔡乡陈圩村种植6
,2005年10月28日播种,平均产量8700kg/
;沭阳县青伊湖农场种植200
,2004年11月20日播种,平均产量6750kg/
。
耐寒性 2004年12月上中旬平均气温7.7℃,较常年高4.6℃,加上适宜降水和充足光照,小麦普遍出现生长过旺。12月22日突然降温,降幅达13℃,次年1月1日最低气温达-11℃,宿迁市21.5万小麦均遭受冻害,其中3级以上冻害5万
,2~3级冻害10万
。而徐麦856除1000
因早播旺长田冻害达1级外,其余田块仅是轻微受冻;2006年4月12日宿迁市遭遇强寒流,气温陡降19℃,全市小麦一半以上发生冻害,徐麦856却未表现出明显症状,说明徐麦856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
耐干热风 徐麦856中后期根系活力强。据徐州农科所在扬花期测定,其根系单茎伤流量为0.27mg/min,是淮麦18的1.6倍。因此保水保肥能力强,抽穗后绿叶面积延续期长,灌浆期抗逆性较好,抗高温能力强,高抗干热风。4年来大面积生产中,灌浆成熟期间未出现穗、茎、叶的青枯现象。
耐肥抗倒性 徐麦856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株高80~85cm,基部节间粗短,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肥料试验表明:徐麦856属耐肥抗倒的高产品种,同时又是耐瘠性比较好的品种,在无肥区和施肥水平较低时,徐州856比徐州24号产量略高。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徐州856与徐州24号产量接近,表现出较好的耐肥抗倒特性。
抗病性 经接种鉴定,徐麦856感赤霉病、中感纹枯病。几年来未发生赤霉病大流行,但在2006年沙土地区稻茬田纹枯病、白粉病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程度仍在控制范围之内。
2 徐麦856
9000kg/以上栽培技术
根据4年来徐麦856高产试验示范总结,我们初步掌握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建立合理的群体起点,培育冬前壮苗,春季控苗稳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肥比重,实现增粒增重。其9000kg/产量结构为每
有效穗555万,每穗实粒数35粒,千粒重48g。在栽培措施上,重点把好“五关”。
2.1 播种关 选择适宜播期。通过密度调节9月底至10月中旬播种均可实现9000kg/以上的产量。在播期与密度合理配合时,不同播期成穗数差异不大;而每穗粒数随着播期推迟有下降趋势,过早或过迟播种千粒重均降低,最适播期在10月10日前后。徐麦856分蘖性较强,成穗率中等。10月10日播种,667
基本苗为15万的产量最高,20万的产量次之。在适期播种时,随着密度的增加,成穗数递增,但成穗率下降,每穗粒数相应减少,千粒重也随之降低。最佳密度为15万~20万/667
基本苗。若迟播应适当增加播量,每迟播3d,667
基本苗要增加1万左右。要做好种子处理,播前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特别是旱茬田不可少,否则容易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2.2 壮苗关 培育壮苗是实现生育进程与最佳季节同步、形成高质量群体和穗粒重三者协调发展,夺取高产的前提和基础。徐麦856在淮北地区冬前(12月15日左右)要求达到主茎6.0~7.0叶,单株茎蘖5~7个,次生根6~8条。每总茎蘖数65万~70万。栽培上在施好基肥、种肥,把好播种关的基础上,重点要抓好苗期“四查四补”。即查苗补苗、查肥补肥、查草补除和查沟补沟。
2.3 肥水关 研究表明,徐麦856每产量9000kg,基本苗22.5万。需施用纯氮270kg,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5~0.6:0.6。氮肥运筹以基肥占50%~60%、拔节孕穗肥占30%~40%为宜;磷肥以70%作基肥、30%在拔节前追施较好;钾肥施用以50%作基肥、50%作拔节肥效果最佳。
淮北地区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总量基本可以满足小麦生长发育需要,但其时空分布不均匀,经常是排水降渍几率高于灌溉。因此,防治渍害、湿害比灌溉显得更为迫切。防治方法就是高标准建好麦田内外三沟,并做到沟沟相通、内外相通、能灌能排、旱涝保收。
2.4 病虫草害关 徐麦856对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具有较好的抗耐性。但高产田由于施肥水平提高。小麦长势旺盛,麦苗的繁茂度增加。若对病虫草控制不力,仍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在优质小麦的生产上,要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选用安全、无(低)残留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飞虱和麦田杂草。推广应用以麦作丰产、优质、保健栽培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科学使用农药,保证丰产丰收和产品安全。
2.5 收获关 徐麦856因子粒大,灌浆历时长达35~38d。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增产潜力,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在季节、茬口允许的地方,应适当推迟收获。一般以腊熟末期收割为好,留种田和采用机械一次联合收脱作业田,可安排在完熟初期收获。
联系电话:010-6218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