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机制实施大培训--苏州市技术教育与技能发展调查_培训开发论文

建立新机制实施大培训--苏州市技术教育与技能发展调查_培训开发论文

创建新机制,开展大培训——苏州市技工教育与技能开发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州市论文,技工论文,新机制论文,技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当人们朝着新世纪的前方路标极目远眺时,素喜探索创新、爱在高新技术领域超前运行的苏州人,在技工教育方面,瞄准高新产业发展需要,抢占市场制高点,加快推进技工教育现代化进程,取得了社会效益和办学质量8项指标全省领先的好成绩;在技能开发上, 他们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加快培养复合型、智能型技工人才,为再就业培训、在职培训、劳动预备培训探索了新路。其中创业培训、就业前培训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一、创建综合配套的办学新机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新要求,对技工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标准。敏锐的苏州人及时领悟这一时代真谛,重新界定技工教育的培训目标:从过去以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为主,转为培养与知识经济时代接轨的适应现代化生产力水平及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具有以中级职业资格为基础的职业素质、文化素质与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智能型技工人才。

为适应这一高定位的培养目标,他们相应地在办学布局、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一是调整办学布局,优化办学结构。由原来政府或行业有主办的单一型办学结构,变为中外合资型、股份合作制型的集团化、多元化办学结构;二是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课程结构。根据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的特别需求,全市21所技工学校普遍加强了文化和专业基础课,加大了多项技能课题训练力度,普遍增设了电脑应用和英语会话课程;三是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他们根据苏州市传统工业结构调整及今后重点发展6大支柱产业以二产、 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特点,技工学校坚持以培养技术含量高、教学成本大的第二产业技术人才为主,将二产与三产专业的比例调整为7∶3,与全市现代产业结构基本吻合。同时根据现代市场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鼓励技校开办复合型专业。目前,全市技校共开办了车钳复合、机电复合、电工电子复合等22个复合型专业,占总专业数的42.3%。

通过不断改革调整,一个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协调运转的办学新机制已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形成面向市场,按需办学的动作机制。近年来,苏州市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要为目标,形成不断跟踪市场,适时调整思路,广开办学门路的运作机制。全市各技校都很注重市场调查,及时了解劳动力市场用人需要以及用工单位对技工人才的知识要求,并能根据行情变化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招生规模和教学内容。因此,多年来技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9%以上,为全省第一。

二是形成外向拓展,联合办学的协作机制。近年来,他们根据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接轨的新路子,苏州市技校、电力技校、机械技校、交通技校、工艺技校、丝绸技校、机械部苏州技校、园林技校等8所技校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 江苏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苏州市职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及长风机械总厂等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开设工业自动化、机械设备制造及工艺汽车运用工程、电子技术与自动控制、装潢美术、焊接与塑性加工等5 个大专专业。积极探索全新的办学思路,加快培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高级技工人才,学生毕业后成为既有大专文凭又有高级技能的复合型现代技工人才,逐步解决企业高级技工人才奇缺的问题。

三是形成内涵发展,质量为先的标准机制。多年来苏州市技工教育一直以竞争为动力,以质量为先导,以改革求生存,形成内涵发展的质量标准机制。他们在强化管理、苦练内功、专业开发和培养师资队伍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取得了省统考专业质量第一名的好成绩。车、钳工专业全省统考五级工,1998年车工专业毕业生参考率、合格率均为100%,列全省第一;1997年全省组织机械制图统考,参考率、 合格率、优秀率三项第一。

四是形成服务就业,整体联动的多元机制。苏州市还以服务就业为目标,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办学,形成技工学校、职业培训基地整体联动的多元化运作机制。他们根据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的需求,技工学校与职业培训基地联手开展了再就业、劳动预备制、技术等级、军地两用人才、残疾人培训等,形成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相衔接、全日制办学与夜校、函授相沟通的多元化办学机制。

二、构筑多种形式交叉的大培训格局

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苏州人牢牢紧扣这一重要环节,狠抓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教育,形成就业前培训、转业转岗培训和职工技术等级(岗位)、技师、高级技师技能培训等立体交叉的大培训格局。

1.技校生的素质教育。根据技工学校的特点,特别注重增强学生的三种意识和五种能力。三种意识,即:“敬业意识、现代法律意识、竞争意识”;五种能力,即:“学习新知识能力、社交能力、掌握信息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此,各技校都开展各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活动。如市交通技校开展“火红青春”等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创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电力技校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学生和老师均可到心理辅导室接受心理指导;园林技校开展美学教育;商业技校开展“品质、意识和处理能力”的三联教育。为配合素质教育,他们还制定并坚持了一系列制度,如“三自”教育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文明宿舍制度等,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2.就业前培训(劳动预备制)。苏州是全国开展就业前培训较早的试点城市之一,1982年以来,先后开设了100多个工种, 半年至一年半的各类培训班1000多个,培训学员6万多名。1997 年又被省劳动厅列为实施劳动预备制度试点城市。目前,市区已有500 多名有就业愿望的应届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及初次就业人员,参加8个专业12 个劳动预备制度培训班,接受为期1~3年的职业技术培训,现已逐步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招生、培训、考核、结业管理机制。

3.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转业转岗培训。近2 年来由于国企改革深化,因结构调整而形成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不断增加。苏州市就业技能培训部门主动承担转业转岗培训这一时代重任。自1997年下半年起,他们先后3次为失业人员、 下岗职工开辟了较大规模免费培训招生专场,共招收了1866名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参加22个工种的培训。其中失业人员占53.35%,下岗职工占46.65%。1998年又培训了1万人次, 其中创业培训更具特色,首批创业培训从去年4月开班到今年4月结束,至目前为止,31名学员中已有14名学员走上创业之路。

4.社会职业培训。近年来,苏州市职业技能培训部门在抓好高级技工人才培训的同时,又紧紧抓住各类企业职工及全社会各类人员的技能培训的综合管理,不断加强技术等级培训、跨企业跨行业和岗位培训的技师培训,努力提高全体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目前,全市已有85个经资质审查批准设立的技术工人培训基地,年培训能力达2万人。同时, 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市已有10个鉴定所和530 余名考评员。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争取到本世纪末,全市高、中、初三级技工人才之比达到10∶60∶30,使技工人才队伍结构达到较为合理的比例。

三、冷静分析新形势,制定跨世纪的新战略

苏州人在分析自己优势的基础上,对当前的危机和难点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从外部来看,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直接影响着企业和行业办校,如办学的经费和用工的需求都会减少,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与办学的相对稳定的矛盾较大;政府加大对普教的投资和管理办度,使技工学校处于不能公平竞争的劣势;全民文化水准要求不断提高,技工学校学历的吸引力将日趋减弱;初中毕业生生源减少与国有企业经济滑坡同时出现,更加剧了技校办学的困难。从内部来看,技校自身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弱点,如规模小、条件差、运转机制与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开拓市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

面对难点和困惑,如何迎接新挑战,再建新优势,寻求新突破,他们构建了符合自身特点、顺应新世纪发展方向的对策和战略:一是抓机遇,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进程。要走出国企改革带来的困惑,把国企改革3年见成效作为发展机遇,配合国企改革,抓紧行业、 企业的办学转制改革,抓大转小(抓大,即:建立部、省级重点、现代化示范技校4 所,创建高级技校1所;转小,即:转为小而专、小而优、小而特), 积极保持技工教育资源,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和全社会的扶持。二是积极探索产业化办学新机制。技校要针对行业“断奶”、企业“剥离”的严峻形势,积极探索自我投入、自我武装、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产业化办学新路子,要创造自己的“特优名”品牌,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工人才,尽快建立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市场化、产业化的办学新机制。三是加快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迅速转轨变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全方位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办学新机制。从新世纪的知识经济需要出发,要实现6个转型的发展战略, 即: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从传统型转为高科技型、从普通型转为名牌型、从技能型转为素质型(宽基础、大容量、敬业为先、能力为本的全面素质)、从单一型转为多元型,从坚守型转为反冲型(即迎难而上,创造条件,走出困惑,拓展突进)。四是要继续完善协调运转的三个办学新机制。第一,学历教育、再就业培训教育与劳动预备制等多元化办学的整体联动机制;第二,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学校与市场紧密衔接的一体化办学机制;第三,以规模求地位、以质量求突破、以改革求发展的运作机制。五是实现领导层面管理艺术和组织实施战略的新突破。从担负组织领导的管理部门角度看,要实现三个方面新突破:第一,要加快制符合新世纪实际体现新世纪水平的技工教育发展规划;第二,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切实扶持技校的创新与发展;第三,要提高组织协调意识,所有组织领导者都必须明白,强化竞争是艺术,合作是艺术,竞争与合作并举是更高的艺术。从担负教学的各类技校角度看,要做到5 项突破:第一,专业设置要有新的突破;第二,素质教育要有新的突破;第三,高级工增长速度要有新突破;第四,拓展多元化办学思路要有新突破;第五,现代化教学设施、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师资队伍建设都要取得新突破。

标签:;  ;  

建立新机制实施大培训--苏州市技术教育与技能发展调查_培训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