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保护视域下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策略论文_王冰

知识保护视域下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策略论文_王冰

黑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在医疗机构中,医疗专家能为一个卫生医疗机构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因为高水平、高能力的医疗专家能为医疗机构带来巨大的病患就诊黏性,而增强这种就诊黏性的实质是依靠医疗专家自身的知识储备。而由医疗专家形成的病症诊断、病案记录、处置计划等内容是专家个体知识的展现,应对其智力成果给予尊重和保护。但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保护不能片面的等同于知识产权保护,也不能狭隘的理解成保护信息安全或数据的安全,因此,在医生医疗机构实施知识保护过程中,应将技术和保护机制两方面的结合以达到知识保护的最大力度。

1技术保护的获取

自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以来,如何保证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安全和用户的隐性安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基于自身的知识背景提出不同的探讨,尤其针对技术层面的探讨一直层出不穷,而部分技术的应用也为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和隐私安全提供可行途径,例如对不同使用人员设置不同访问权限的权限限定功能、可按时间顺序保留修改痕迹的留痕功能、发现数据损坏或者由于系统模式错误导致数据发生的改变的识别功能等。为知识保护提供可行的技术基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和数据的保护,它更加强调系统对外部信息的筛选与抓娶异构数据的集成管理、全图文检索等方面的功能应用,这些新技术增加了知识获取能力、共享能力和流通能力,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资源的使用进行限定。而在这一过程中,特别的挑战在于如何利用 IT 技术对知识保护做出合理引导和决策支持,使知识资源在动态流转时,既有共享转移的特征,又能规避意外的知识流出。

2管理机制的建立

任何一个组织的正常运行都需要相应的管理机制提供必要的保障。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对卫生机构内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的约束,是对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理念和方式的体现。因此该管理制度不仅包括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制度,还应将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同卫生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流程、人员职责相统一的综合管理制度,并将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纳入整个组织管理全局进行约束。这就要求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制度要以"便捷使用、重在服务"为核心进行制定。而建立健康档案知识服务评价机制,则有利于实现档案用户对档案服务人员监督和促进,健康档案用户在接受档案服务后即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可以使卫生机构的管理部门及时得到用户对服务情况的反馈意见,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服务内容或方式方法,实现档案用户端和档案管理端进行有效沟通,充分实现知识的利用和共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医疗服务队伍的建设

实施知识管理需要改变以往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的随意性,即谁有时间谁来管理的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电子健康档案本身的管理会面临档案录入不及时、档案内容不完整等问题,更无从谈及电子健康档案的知识管理。而造成这中随意式管理模式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医疗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因此,要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的知识管理活动,就需要为知识管理活动提供所需的时间,而这就需要拓展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队伍。增加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单个医疗服务人员的服务范围,减少单个医疗服务人员的工作量,为实施知识管理活动提供所需的人力和时间。其次,在拓展队伍的同时也要考虑队伍的质量问题。知识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对知识创造、交流和共享。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有较强的知识捕获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并有助于提高知识的创造速度。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人员又可以在所在的医疗服务机构内形成知识创造氛围,并通过知识交流和共享等行为提高同一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人员的知识获取能力,继而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

4知识交流环境的构建

知识交流共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好的交流共享环境可以提升个体对组织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心里上的安全感,促使个体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共享。时效便捷的互联网互动为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最佳交流方式,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理论,网络互动的独特之处在于主体更愿意分享并且表达真实的自己。因此,电子健康档案知识场的创建应注重与互联网的联合:利用虚拟平台形成"创出场",为隐性知识表达形成相应地氛围和吸引力;利用交流平台形成有效的"对话场",为医疗卫生、健康保健信息进行传播和反馈收集的沟通渠道;以电子健康档案知识资源为对象形成"系统场"的综合业务情境;"创造场"则是通过利用电子健康档案用户、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者培训的机会所营造的学习与创造知识环境,促进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之间交流互动的形成。

此外,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居民对档案管理者的信任感将影响着档案管理人员信息获取的多少,而信息获取的多少又直接关乎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在构建知识交流环境时,应注重提高个体对卫生医疗机构的认同感。新技术的引用在构建知识交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子健康档案知识智能化服务通过知识仓库,知识咨询、知识导航等方式来实现。而在机构的内部,构建内部网能有效地将内部原本各自封闭的信息孤岛互相连接起来,以达到机构内的知识传递和共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肖文.知识管理理念下高校档案信息服务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5 年 3 月.

[2] 梁祺,苏涛永.企业知识保护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7(2)36:187-193.

[3] 卡尔·R·罗杰斯.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5.

论文作者:王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知识保护视域下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策略论文_王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