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整体交通系统概述_交通论文

澳门整体交通系统概述_交通论文

澳门整体交通系统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交通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言

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特区)是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两者合称离岛)组成。在19世纪中叶,半岛面积还不到3km[2]。经过多次大规模填海造地,这个半岛现在拥有7.48km[2]。 较早期的填海造地是在20至30年代完成,台山、马场、筷子基、部分内港地区、贮水塘、新口岸至葡京酒店一带都是这个时期的产品。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期是另一次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时期。大部分的黑沙环、外港新填海区、新港澳码头和南湾湖计划就是在这段时期填出来的。

离岛之一的氹仔岛,位于澳门半岛东南偏南约2.5 公里,也属于丘陵地形,地面多起伏变化,原有的面积约2.3km[2]由两个独立小岛构成。小的叫小氹、大的叫大氹。在30至40年代,两个小岛被人工填海建成一体。之后,政府还陆续在岛的西南和东北角大力填海造地,最后加上在九十年代初建造澳门国际机场时,一口气又创造了近两平方公里面积,现时有面积5.79km[2]。 另一个离岛——路环岛,位于氹仔岛以南约两公里,填海造地规模较小,60年代至今增加了1.5km[2]左右,现有面积7.82km[2]。 是三者变化较少的一个,自然环境也是保存得较完善的。

交通作为一个地区的基本设施,是经济发展,对外交流的命脉,长期以来受到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澳门的交通状况近百年来虽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也同时暴露出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本文试图对澳门地区的对内、对外的交通系统的现状作一简要回顾,并对如何促进该地区的交通发展,改善交通系统网络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1 市内交通

城市的交通可以从道路状况和交通工具的发展等方面加以阐明。

1.1 道路概况

澳门的道路状况按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分为澳门半岛和离岛道路两部分。

1.1.1 澳门半岛道路

基本道路系统

澳门半岛东南至西北方向狭窄,而东北至西南方向较长,山势走向亦朝这些方向伸展。故此,不少街道是以上述两轴心方向发展。主要的东南向道路有处于北部的慕拉士大马路和黑沙湾马路和关闸大马路,它将外港及黑沙湾一带工业区的交通连接到关闸及青洲等北部及西部地方;中部的高士德大马路及美副将大马路将筷子基及望厦山一带商住混合区通过松山隧道与新口岩一带的新城区连成一体;南部的亚美打利比卢大马路(简称新马路)和殷皇子大马路将内港一带的旅客及居民引到新口岸的葡京酒店及澳氹大桥。这三条大道就成为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大动脉。

主要的东北向干道有东南面的友谊大马路,它将整个新口岸填海区及外港填海区连成一体并接到新马路的一端,构成环市路系统;在中部的荷兰园大马路、士多纽拜斯大马路、东望洋街及水坑尾街形成的往返系统,有效地将东北部的交通贯穿到西南部的南湾、西湾区及新马路和高士德大马路和两大动脉;西北部的巴坡沙大马路、罅些喇提督大马路(简称提督马路)、沙梨头海边街、巴素打尔古街、火船头街至河边新街这一条颇为曲折的连体大动脉就将东北走向的三条大动脉都连接起来,亦是环市道路的一部分。

改善道路系统的设施

由于人口密度高,旧有建筑物与重建屋宇错综交杂,道路无法有规模的进行扩建。为了尽量疏通交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包括兴建隧道、立交和完善外环道路网。并且将在短期内完成友谊大马路港澳码头附近的一段立交桥和海堤,使半岛南部的外环公路系统顺利连起来。届时,从港澳码头至妈阁的交通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同时可以为外港新填海区多提供一个疏散的通道。政府还选择将大部分原来的双行的街道改为单行道,务求增加通行量。

松山隧道是穿过松山将旧城区的高士德大马路连系到新城区的罗理基博士大马路,大大削减了原来到外港之交通路程,并且疏缓了荷兰园马路一带的交通压力。隧道长284.85m,宽10.5m,高7.22m。 设有双向共两车道。

自从80年代后期澳门半岛开始建立一系列的立交桥疏缓市内交通。第一座建的是位于葡京酒店旁跨越罗理基博士大马路的立交桥。此后,市内多个交通要点建立了多座立交桥,如在高士德大马路由松山隧道至贾伯乐提督街的一段,在罅些喇提督马路由美副将大马路附近至李宝椿街的一段等。确实缓解了这些地区的交通阻塞状况。然而,个别立交桥的着陆点选址并不理想,整体交通状况仍有待改善。

现状评估

由于澳门半岛旧城区环绕着数个高低起伏的山岗建筑,除了主要干道较平直外,多数道路也是迂徊曲折,起伏不平。街道大都是比较狭窄,就像丝带般将岛南端的妈阁山、西望洋山,连系上中部的大炮台山(柿山)、东望洋山(松山)、东北部的螺丝山(马交石山)至北部的望厦山及西北部的青洲山。因此,旧城区的交通疏散能力是很受限制的。

时至今日,澳门半岛道路的总长度约为140km。按1997 年统计汽车和摩托车合计有95,400辆。换言之,车辆密度达680辆/km 左右。 而1994年道路长度为129.6km,车辆总数为66,698辆,车辆密度为514辆/km。1997年增加了约三分之一,比同期人口增长的速度还要高出近一倍。道路需求情况可见一斑(见表1)。

基于道路经常饱和及市民的需求,政府刻意在各区交通要道设立公众停车场。自1987年起,已有11个公众停车场先后投入使用,共提供汽车位4,775个和机动车位356个。另外还有路边收费停车位885个。 大部分近年建筑的高层楼宇都设有一定量的停车位,但目前不少区域的停车位还是严重不足。时常因为汽车停泊在人行道上而出现人车争路的现象。妥善处理好泊车情况,已是刻不容缓。

虽然从数字上车辆密度极高,但道路交通高峰期并不太长,因为不少车辆都是周末或工余时作消闲之用。较严重塞车情况一般只是在工作天的上下班一小时内出现,范围只限于市区内的交通要道,情况尚可接受。

由于汽车密度高,造成局部地区空气严重污染。曾经有一段时间政府致力扩充马路,主干道路如高士德大马路、南湾大马路等都出现过老树病死或被砍伐的情况。但随着绿化意识日浓,政府也开始着意在可行的地方加种树木,企图改善道路环境及空气质量。

1.1.2 离岛道路

氹仔岛和路环岛均属丘陵地带,平整的马路不多。全澳最高的塔石塘山(海拔172.4m)位于路环岛。由于发展比澳门半岛要缓慢。70年代前道路基本无大改变。之后,两岛按自身发展速度就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在澳氹大桥落成之前,离岛人烟稀少。氹仔岛和路环岛的环岛公路都是在50年代才兴建。目前氹仔岛马路的总长是40km,路环岛则是30km。离岛大部分道路都是双行路,也很少交通灯。仿如70年代的澳门半岛。

氹仔隧道是码头公园旁的一条隧道,全长40m, 是进入氹仔主要街道的又一通路。

环岛公路依山势建筑,故此两岛的环岛干线两旁大都是树木林立,翠绿怡神。

氹仔岛上,原大氹山和小氹山之间的填海地,马路主要是东南至西北及东北至西南走向,宽敞平直,晚上岛北面的马路可以远眺澳门夜景。

由于政府致力保留路环岛郊野风景,新开辟的马路不多。郊外景色随处可见,与澳门半岛的烦嚣相比,宛如世外桃园。

1.1.3 连接澳门半岛与氹仔岛的设施

从澳门半岛到氹仔岛,至70年初都是依靠渡海轮船。为了促进离岛的发展,澳门政府先后建筑了两条桥梁穿梭两地。

1.1.3.1 澳氹大桥

澳氹大桥是葡国著名桥梁专家贾多素(Edgar Cardoso)工程师设计。它是从澳门半岛南端葡京酒店附近为起点,直奔氹仔岛小氹山麓。桥长2,600m,宽9.2m。双向共两车道每一线宽3.6m,两旁有人行道。桥中央跨度达73m,净空有30m,完全可以让行走香港及珠江口的船只通行无阻。

工程于1969年开始,至1974年10月通车,当时工程造价为3500万澳门元。由于桥是在澳门总督嘉诺庇将军( Nobre de Carvalho)任内完成,故此命名为嘉诺庇大桥。有鉴于大桥是连通澳门和氹仔的第一条桥,民间常称之为“澳氹大桥”。渐渐地桥的常用名称也被“澳氹大桥”之名取代了。

“澳门八景”之一的“镜海长虹”便是描述这条清秀的大桥。从“澳门手册”绘影绘声地描述“此桥横跨澳氹海面,弧度很大,有如长虹卧波,设计独特,予人既雄伟又玲珑的印象给古老的澳门平添现代气息。入夜后,桥灯吐亮,如珠连串,又给濠江夜空增添璀璨光彩。”

表1 交通工具数据统计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

汽车

31,132 32,783 36,374 39,207 40,279 40,684

重型摩托车 10,304 11,484 13,152 14,061 14,837 16,182

轻型摩托车

7,347

8,482

9,614 10,477 11,582 13,052

自行车

2,387

3,145

3,371

4,240

4,693 970

公共汽车

185 285 285 276 289 338

出租车 660 670 685 685 685 685

199619971998

汽车45,206 49,450 52,910

重型摩托车 19,260 22,523 24,519

轻型摩托车 17,463 23,427 28,854

自行车 837 921 968

公共汽车

344 361 390

出租车 715 715 755

表2 汽车与人口增长比例统计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人口 332,800 367,100 378,000 390,000 403,600

汽车(辆) 31,132

32,783

36,374

39,207

40,279

摩托车(辆)17,651

19,966

22,766

24,538

26,419

车辆总数(辆) 48,783

52,749

59,140

63,745

66,698

人/总车数

6.82 6.96 6.39 6.12 6.05

1995 1996 1997 1998

人口 415,000 415,900 422,000 430,000

汽车(辆) 40,684

45,206

49,450

52,910

摩托车(辆)29,234

36,723

45,950

53,373

车辆总数(辆) 69,918

81,929

95,400 106,283

人/总车数

5.94 5.08 4.42 4.05

1.1.3.2 友谊大桥

友谊大桥亦是葡国著名桥梁专家马丁士工程师(CAncio Martins)设计。它是从澳门东北角友谊桥大马路为起点,通过近800m的引桥直奔大氹山北麓。在氹仔端分两个出口,一往澳门国际机场另一连接氹仔市区。桥长4,414m,宽18m。 双向共四车道,每线车道宽3.75m。桥型有如英文字母“M”,两处桥高点吊索塔间距有112m,桥下航道宽约70m,净空有30m。

工程于1990年开始,至1994年3月通车。

1.1.4 连接离岛的设施

初期的路氹连贯公路是用土方堆填而成的一条供行人和车辆使用连接氹仔岛和路环岛的海堤。从氹仔南端的大氹山南麓开始至路环岛北端的石排湾。全长2,250 米,宽9米,设有双向共两车道,每一车道宽3.5米。两旁有人行道供居民和游人使用。

工程于1963年5月开始,1968年6月完成。

最近在1999年2月13日, 路氹连贯公路扩阔工程竣工。这个历时15个月的工程耗资6600万元整。新公路全长2,200m,宽度超过40m,共五线行车道, 其中由氹仔岛到路环岛方向占三条行车道。路中间安全岛建步行径及单车径,公路中段有一个直径达200m,全澳面积最大的回旋处,回旋处将接驳正在兴建中的路氹边检大楼。

1.2 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一直以来都与人类的生活发展不可分割,随着西方科技文化的传入,自行车和汽车逐步发展,使澳门生活节奏平添生气。表1 概括总结了各类交通工具近十年的发展。

1.2.1 澳门公共车辆

1.2.1.1 公共汽车

现有私营公共汽车公司两间,分别是新福利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和澳门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新福利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已有47年历史,现有车辆213部。澳门公共汽车有限公司,现拥有车辆177部。两者合力提供了共41条服务路线,其中24条为澳门半岛市内线, 7条往返澳氹,5条往返澳氹路,1条氹仔市内路线及2 条专为往返澳门和机场的专线服务。从表1可以看到公共汽车从1990年的185辆增加到1998年的390辆,平均每年增加14%左右。

1.2.1.2 出租车、三轮车

直至今年为止,澳门仅存三轮车百多部,但还在服务的估计只有70余部左右。

由于政府控制发牌数量,近几年出租车数目大致维持小幅度的增长。过去八年平均年增长不足2%,目前有755辆在营运中。出租车按颜色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叫“黑的士”是随时可接受乘客;第二类是叫“黄的士”是专门供电召服务的,原本是不可随便在街上接受乘客,但日子久了,这个界限也变得没有那么清晰。

1.2.2 私人车辆

1.2.2.1 汽车、摩托车

澳门现有的汽车一般分轻型和重型两种,以载重量3.5吨为分界。 由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的生活素质的提升等各种因素,市内车辆的增长数目是惊人的。

从表2可见车辆的增幅是远远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汽车由1990 年的31,132辆升至1998年的53,373辆,上升22,241 辆, 平均每年增加2,300多辆,同期摩托车上升35,722辆,平均每年增加近3,969辆。两者合计起来,约每4个市民中,就有1个车主。

1.2.2.2 自行车

现在基本上只充当人们消闲和体育活动之用。目前注册的自行车不到1000部,只是10年前的2/5左右。

2 对外交通

澳门地方虽小,却充分地发挥其海、陆、空条件,开拓了以下三方面的对外交通系统。近年的出入境车辆及货物的数据简单归纳在表3 中。

2.1 航空交通

2.1.1 澳门国际机场

澳门国际机场选址于氹仔岛以东的鸡颈山对开的海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澳门国际机场于1995年12月正式启用。 机场占地191公顷,其中供飞机升、降及滑行之跑道区人工岛占115公顷, 供飞机停泊及游客使用的航站占55公顷。两者之间由南、北两条联络桥串连起来。

澳门国际机场整体计划分为两期。目前已完成了耗资93亿元的第一期工程,并作二十四小时运作。航道设计以可容纳波音747-400 飞机为标准,跑道长3,360m,宽60m。目前拥有24个机位的停机坪, 其中十一个可停泊波音747-400飞机。

表3 澳门海关出入境人次统计

海港

陆路 航空

外港码头 内港码头拱北关 澳门国际机场

1996 总入境数6,798,435 208,307 11,281,827 473,306

总出境数6,726,290 219,986 11,074,956 463,730

旅客入境数 5,882,694 178,816

1,700,856 388,689

1997 总入境数5,474,002 193,925 11,721,096 619,723

总出境数5,389,901 203,923 11,796,164 608,734

旅客入境数 4,698,441 164,112

1,624,585 513,232

1998 总入境数5,364,017 149,910 11,528,379 598,048

总出境数5,153,882 141,592 11,331,763 601,150

旅客入境数 4,568,145 118,910

1,749,300 488,613

总数

1996 总入境数18,761,875

总出境数18,484,962

旅客入境数

8,151,055

1997 总入境数 1,008,746

总出境数17,998,722

旅客入境数

7,000,370

1998 总入境数17,640,354

总出境数17,228,387

旅客入境数

6,948,535

候机楼占地45,000m[2],分为出、入境及阁楼三层,设有六十四个服务柜台,六条输送带的设备,同时还设有餐厅、购物场所及停车场。预计每小时可处理2000名旅客,整年能力达600万旅客。还有一个8,300m[2]货运楼,预计每年有能力处理165,000吨货物。 第二期工程可在需要时进行,计划届时可以扩大旅客流量至每年1200万人次及扩充货运楼至18,000m[2]面积。

自1995年12月开始运作的澳门国际机场,已先后与欧洲、亚洲、美洲及非洲等洲的数十个国家签署了或待签署航空协议。目前有定期客运航班飞往北京、上海、台北、高雄、新加坡、曼谷等廿多个城市及有货运航班到美国、瑞典、日本等地。客运量每年均有健康的增长,从1996年全年的93万多人次上升到1998年全年的110余万人次(见表4)。可见平均年增长率达14%。同期的货运量增长更为显著。从1996年全年的近16000吨上升到1998年的近23000吨,平均年增长率更高达44%。

2.1.2 直升机场

位于新港码头的直升机场在1990年开始投入服务。由亚太航空公司经营,目前唯一的航站是往香港。每天提供不下于22个班次飞往香港岛的信德中心。航程约20分钟。快捷安全的服务虽仅占往来港澳旅客量不到0.5%。然而,对分秒必争的旅客却提供了一个优质的选择。

表4 车辆及货物入境数据统计

199019911992

关闸入境车辆(辆)361,490521,600420,479

出境车辆(辆)362,948518,245416,729

内港入口集装箱(个)

21,737 23,645 29,727

出口集装箱(个)

24,371 23,552 28,878

九澳港 入口集装箱(个) - - -

出口集装箱(个) - - -

机场 入口集装箱(公斤) - - -

出口集装箱(公斤) - - -

199319941995

关闸入境车辆(辆)584,605604,402701,198

出境车辆(辆)583,641603,193703,074

内港入口集装箱(个)

29,726 34,982 34,158

出口集装箱(个)

26,038 28,405 28,170

九澳港 入口集装箱(个)6,176 8,052 9,660

出口集装箱(个)6,816 10,446 12,349

机场 入口集装箱(公斤) - - 116,226#

出口集装箱(公斤) - -

18,384#

19961997 1998

关闸入境车辆(辆) 693,341 716,617 681,322

出境车辆(辆) 694,084 723,773 678,820

内港入口集装箱(个) 35,570 29,126 26,593

出口集装箱(个) 27,595 26,865 25,589

九澳港 入口集装箱(个) 7,945

9,758 10,124

出口集装箱(个) 12,234 16,687 17,972

机场 入口集装箱(公斤) 5,653,756 11,339,339 12,226,944

出口集装箱(公斤) 10,242,101 23,567,183 16,356,269

注:#1995年资机场出入口统计只为十一月及十二月份数据

* 集装箱包括20呎,35呎,40呎及45呎箱

2.2 海上交通

澳门的对外海上交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客运方面,绝大部分往香港的人士是采用海上交通。在货运方面,运往外地及香港的货运亦是取道海路。

澳门的港口分布在三个地方——内港、外港和九澳港。它们分担了澳门的海上交通,各有物色。

2.2.1 内港

内港由34个码头组成,位于澳门半岛的西面,远眺珠海市的湾仔。由于珠江河水含泥量高,河道淤泥极严重。长期依赖人工挖泥来保持航道在3.5m左右。航道宽约55m。 目前每年平均处理五至七万呎货柜。

货运以5号及5A号码头为主。 澳门大部分的集装箱及其他货品多采用较方便的内港码头。

客运主要以14号码头为主。由粤海船务有限公司提供服务口岸包括蛇口和湾仔,而往返湾仔则每天有10个班次。数年前曾有专线往返江门及广州,先后因效益不理想而停航。目前每年约有16至17万人次的旅客使用这个码头。

2.2.2 外港

外港设有一个港澳码头。多年前研究的结论认为该码头将不敷应用。故此,政府逐在附近另行选址,新建一个码头并附设直升机场以策长远之计。为了分辨两个港澳码头,市民便称新建的为新港澳码头。

斥资八亿澳门元兴建的新港澳码头占地六万平方米,可供15艘不同类型船只停泊。同时,还设有餐厅、购物商场及停车场。外港航道保持在4.4m深,120m宽。于1993年10月正式服务。

目前远东船务有限公司、港澳飞翼船有限公司和香港油麻地小轮有限公司一起使用这个码头。每日平均为16,500名旅客提供服务。船期从白天繁忙时间的每十五分钟一班至深夜的一小时半一班。行走的船只主要有美国波音厂的喷射船,载客量为268人;挪威的FOILCAT,载客量为400人;瑞典的珍宝双体船,载客量达306人等。航行时间平均在一小时左右。

新港澳码头在澳门的对外交通中担当了重要的地位。每年约有1/3的人士使用这个地方进出澳门,而单从旅客而言,则有2/3是使用这个途径的。

2.2.3 九澳港

九澳港位于路环岛的东北方。它包括了集装箱货运码头,供私营公司专用的油库码头,澳门电力公司输油码头和澳门水泥厂码头。

集装箱货运站码头占地约4.2公顷。在1991年12月6日投入使用。往九澳港之共同航道,宽约75m,水深5至7m,可供5000吨级轮船使用。还有第二期工程预算占地29公顷供万吨级船只使用。目前它只是内港货运量的50%左右。

2.3 陆路交通

澳门的对外陆路交通对象十分单纯。由于地理条件所限,澳门唯一可以与祖国往来。目前,珠海市拱北海关是唯一的合法通道。预计在本年内,路氹填海区边检大楼将会落成启用。介时,澳门与祖国的陆路交通就多了选择。

2.3.1 拱北关

作为目前唯一到祖国的陆路口岸,拱北关承担了十分繁重的任务。由于澳门本身并无农、牧业,很大部分的进口蔬果肉类以至一些建筑材料及工业制品等都依赖拱北关的通道。

从近年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到经陆路入境旅客变化不大。

过去三年之间,每年平均入境人数维持在1,150万左右。 最大波动都在1~2%之间。

从入境车辆数字来看,每年均有一定的增长。从1993年约58万车次至1997年约71万车次左右,每年平均增加4.5%。 随着两地关系更趋密切,相信这个趋势将会维持一段时间。

珠海市正紧锣密鼓的兴建拱北关的新边境大楼。预料本年内完成后,可以提供一个先进的边检系统,为日益颇繁的旅客及货物提供服务。

2.3.2 路氹填海区边检大楼

除了在拱北关建筑新的边检大楼外,中葡双方更未雨绸缪在氹仔岛与路环岛之间西侧填海兴建一座边检大楼。工程已经开始,造价达一亿元,设计单向每日人流量为53700 人次, 每日车辆流量为21120车次。

路氹连贯公路接驳到新边检大楼的公路在本年三月后正式通车,公路初段宽80m,进入边检大楼的一段宽250m。 这处的陆路口岸可不是一般的陆路而是通过莲花大桥进入珠海市的横琴岛。这条尚在建筑阶段的莲花大桥是澳门唯一的跨境大桥,由氹仔岛和路环岛之间的填海造地形成的新填海区中央向西到广东省珠海市的横琴岛。这座桥将接驳珠海市内的道路网,使两地交通畅通无阻。

预计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前完成。桥长约1,246m,宽30m, 是双向6线行车。经双方政府共识,澳方负责兴建其中约800m长桥段; 而珠海方负责余下部分,希望利用分工合作,双方能赶及在回归前通车。初步估算费用约二亿澳门元。

3 结论

随着澳门半岛在新区的发展和氹仔岛新市区的建设,市内道路系统还在不断的发展。然而,不少居民还是留恋旧城区,重建了的旧城区,道路条件得不到明显的改善,相信旧城区交通系统短期内仍是一个热点问题。同时,随着市民生活条件稳步上升,私人车辆不断增加,公共交通工具要求亦相继增长。最近五年人口增加不到二成,但汽车却增加了二成半,而摩托车更高达六成以上。相信如果政府的政策没有改变,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下去一段时间。

对于改善市内交通系统有以下几点意见:

1.应参考与本地区形态相近的地方或国家,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定合适的交通运输政策及交通工具控制手段。

2.应整体考虑全市交通系统,制定设计目标。避免只疏缓局部要求而忽略整体效益的做法。

3.宜鼓励公共交通工具的专营公司增加市内及离岛的服务系统和频率。宜劝喻市民弃车、坐巴、打的、步行以减轻环境污染,保持身体健康,改善交通情况。

4.直至停车场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前,对目前使用的防止非法停泊车辆的方法,定期作出评估,去芜存菁。

5.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政府应从城市长远发展方向着手,为新区及离岛地方创造条件,吸引旧城区居民搬迁入住及营商,从而给交通情况重整创造机会。

澳门特区的对外交通系统,在90年代开始有了很大的更新和拓展。航空交通方面,自1995年澳门国际机场的落成,为澳门对外的交通填补了一大片空白。海上交通方面,负责接待近七成旅客的是在1993年才建成使用的新港澳码头。陆路交通方面,不论是拱北关的新边检大楼或是位于路氹填海区的边检大楼均计划在本年内完成。由此可见澳门的对外交通条件是十分现代化。可以大胆而言,海陆空三个领域系统设施的更新步伐是世界罕见的。

综上所述,澳门的对内交通系统、基本设施和城市道路整体规划为配合市内交通未来发展,还有待不断更新和改善。澳门对外交通设施则已适度超前,为澳门能继续维持其东西方桥梁的角色,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签:;  ;  ;  

澳门整体交通系统概述_交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