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与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现代化建设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化是中国人苦苦追寻了一个多世纪的理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中国现代化要求的结果,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有着必然的联系,是中国人民自觉探索现代化道路必然的政治要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了自身现代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经历了萌芽与停滞(1949~1978)和起步与初步发展(1978~2000)两个阶段后,以江泽民2000年6月在广东高州提出“三个代表”为标志,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大发展阶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其自身必须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全球化趋势呈加速度发展、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意义重大。“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中的里程碑,它不仅为我们具体展示了现代化的中国共产党的标准,也为中国共产党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一、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实质上已经开始了自身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从1949年到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萌芽与停滞阶段和起步与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共产党建设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较以前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加上固有的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使得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更为紧迫。而此时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大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
从广义上来说,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是与其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的。“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产生于近代,是近代政党,1949年以后进入现代了,党就有一个从近代政党发展到现代政党的问题。”[1]需要指出的是,过去由于我们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建设现代化的国家上面,面对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提得很少,甚至有人认为提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就是要中共向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看齐,是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现状和方向的全盘否定,这其实是对政党现代化的误解。每个政党都存在一个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和发展方向的现代化,要求每个政党随着社会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而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能“与时俱进”,代表和引导社会发展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党现代化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是每个政党的终极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在实质上已经开始了其现代化的进程。一个政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发展,就是依据当时所面临的社会条件、阶级阶层状况和历史任务等对其思想观念、组织结构、功能机制、活动方式等进行适时调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已经开始为这种调整做准备。他告诫全党,建国以后,“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2](P1480-1481)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实践这种调整。但整体来说,由于建国初年面临着繁重的巩固政权的任务,很容易导致执政以后的中国共产党依旧沿用革命时期已经习惯了的一元化领导方法来治理国家。1953年,中共在全国开展了反对分散主义和地方主义的斗争,党组织内设置了工交、财贸、文教、外事等与政府机构对口的部门,毛泽东提出了“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3](P57)的领导原则。1956年中共八大试图改变原来的党政不分现象,但又没有很好地落实。这种调整并未完全且持续地展开,到后来发生“文化大革命”,这种调整就中断了,甚至在毛泽东逝世之后的两年中,这种状况基本上没有改变。我们可以将1949-1978年这一阶段界定为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萌芽与停滞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选择了适合本国条件和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即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在根本上有别于以前各社会主义国家所走过的在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在所有制关系上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上以按劳分配的名义实行平均主义,在经济体制上搞计划经济,在对外关系上搞自我封闭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性转折。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方面,邓小平认为,在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中存在着家长制、领导职务终身制、官僚主义等种种弊端,这些弊端含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不符合现代化的要求,要进行改革。邓小平结合当时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组织状况,提出了一系列党建新主张,找到了一条党如何更好地领导人民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路;实现了党领导人民从建国立国到强国的转变;纠正了党建指导思想上的失误,使党的建设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经济建设来进行党的建设,用改革的精神进行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由“运动治党”转变到同时注重从制度上建党。这实际上初步勾画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目标。邓小平在世时,一直为建设这样一个现代化政党而努力,在邓小平逝世后的前几年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遵照邓小平的党建思想,继续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将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末这段时间界定为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的起步与初步发展阶段。
世纪之交,尤其是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较以前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加上固有的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使得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更为紧迫。而此时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大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必定在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二、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着国际、国内和自身一系列新问题,为应对这些新情况,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更加急迫而繁重。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因此,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谓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好,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政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如果自身不能现代化就难以当此重任。目前的中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主义发展演进的过程。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传统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已经起过重要的主导作用的话,那么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根据目前几乎是全新的国际环境、国内变化和自身状况去变革阶级基础和组织结构、思想观念和功能机制、执政方式、活动方式、领导策略,使它们不断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无产阶级政党,就会在现代化进程中落伍,无法担当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力量的角色,失去执政的合法性,甚至会被淘汰。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共产党自身的变化都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现代化的要求。国际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在继续发展,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执政理念,依照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切实谋求和维护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利益。从国内情况来讲,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社会正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分配和就业方式等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还会继续下去。这些都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全党要从新的实际出发,全面地总结共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理论勇气,对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从中国共产党自身来讲,正如江泽民所说,“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提出了新挑战。”[4]中华民族要保持生命之活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必须紧紧跟上时代,随着时代的脚步一同前进;中国共产党要保持生命之活力,把党建设成为经得起任何风险和考验的党,更好地发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作用,就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三、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就其大端而言,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要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政党,包括具有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建设思想要与时俱进,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二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要运用现代方式。
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是在现代化党建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其自身领导方式的现代化,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真正代表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并带领他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1)党员队伍素质的现代化。党员队伍素质是一个政党现代化的基础。可以说,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既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动力。关于党员队伍现代化的标准,江泽民要求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把全党武装起来,实现队伍素质的现代化。阶级队伍的扩大和阶级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政党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江泽民认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发展,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在增强。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工人阶级的流动性加快,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工人阶级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党员队伍提供了条件。
(2)党建理论的现代化。 在特定的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党建理论固然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对于某一特定阶段共产党目标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中有许多已经过时,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障碍,必须依据目前国际国内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依据我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目标予以创新,抛弃一些过时的、不科学的党建理论,创立科学的、现代化的党建理论。同时,还要坚决摒弃那些因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教条化理解而派生出来的观念。党建理论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七一”讲话,饱含着现代化的党建思想,为我们党建理论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3)党内运行机制的现代化。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在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方面,江泽民要求切实完善新形势下的政治生活制度,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首先他强调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指出“要把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同国情结合起来”。其次,他要求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指出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现党内运行机制的现代化,就要发扬党内民主,调动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制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工作的参与和监督。
(4)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党的领导法制化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方式现代化的具体内涵。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制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化社会中的一个组织,如果不能依法治党、依法治国,就与这个社会总的价值观念相悖。党的领导法制化和依法治国,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相统一的问题,解决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与国家政权机关的法律地位和法定职能相统一的问题。同时,要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代化,还要处理好党政关系和党群关系,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一个与现代社会同步发展的政党,必定在建设方式上也与现代社会同步。中国目前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其在建设方式方面必须与社会的总的价值取向相吻合。党建方式的现代化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界定。一是规制层面,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相适应,党的建设方式必须走法制轨道,依法进行党的建设。第二个层面是具体的建设层面,如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计划经济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实际上是各级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基层党组织在直接掌握权力方面大为弱化,针对这一新情况,基层党组织如何搞好自身建设,能否运用与市场经济的一些原则相协调的方式进行自身建设,应该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加以研究。第三个层面是技术层面。在新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运用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技术。江泽民在谈到对外宣传工作时曾说,互联网的应用,使信息达到的范围、传播的速度都有显著的增大和提高,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外传播手段,力争在21世纪的世界舆论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在中国,一些党建报刊和一些地区的党的组织部门也分别创建了党建网站,如“人民网”、“北京支部生活”、“杨浦党建”等。但是,这些网站除个别外,其内容大多存在着更新速度慢,内容呆板,缺乏互动性等弊端,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程度的局限,严重影响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党建的效果。在国外,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党建活动已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如法国社会党注意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改善党内沟通和党的对外宣传,收到良好效果。”[5]
四、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共产党,就要认真总结和遵循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善于进行理论创新;注意认识和吸取外国政党,尤其是西方政党的建设经验和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
正如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中国需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一样,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无产阶级政党,也必须要遵循无产阶级政党的成长壮大规律,执政以后要遵循执政规律;要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共产党自身状况的发展变化适时进行理论创新,与时俱进;要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政党政治的共同财富注意吸收和利用,显现出海纳百川的政党建设勇气。对这些成果,只要有利于搞好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就要大胆地利用。
1.认真总结和遵循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要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贡献。关于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的内涵,学术界已开始探讨。如陈光林提了四条,即要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影响力;在党的建设上,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党的纲领上,要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6]周尚文总结了三条:端正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从理论和实践上理顺党政关系,保障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防止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7]
2.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与时俱进的动力。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就必须进行理论创新。
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创新一直是党的领袖所强调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创新。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明确提出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8](P111-112)在这里,毛泽东实际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命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也是邓小平根据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江泽民更是把创新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说:“现在历史条件变了,社会环境变了,党肩负的任务变了,因此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方式、方法,也必须相应地加以改变和改进。过去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应结合新的实际继续运用和发展,但光靠老经验老办法是不够的,必须有新的创造。”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又将“三个代表”与创新予以整合,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
3.注意认识和吸取外国政党,包括西方政党的建设经验和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世界新旧格局转换时期,政党政治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各国政党都非常注意自身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政党作为一个集团,它有着普遍适用的产生、活动、发展的一些规律,也是全人类政治活动中积累下来的共同的政治财富。这其中既有资产阶级政党的经验总结,也有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贡献。这些成果资产阶级政党可以利用,无产阶级政党也可以利用。1921年成立的葡共,在20世纪末不仅顶住了苏东剧变给其带来的巨大冲击,保持住了原有阵地和影响,而且在1997年底的地方选举中,在全国305个城市的41个市执政,并在首都里斯本与社会党联合执政。葡共之所以能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反而获得大的发展,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加强组织建设,发展党的力量。新加坡人民行动党1954年成立,自1965年建国以来,一直是以绝对优势一党执政,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都市国家,其成功经验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从严治党,重视人才,执法必严,联系群众,发展经济,民族和谐,稳定社会,普及文明。[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政党的成功经验虽然不能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现成的途径和答案,但他们对治国和治党的有益的探索无疑会有助于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
“三个代表”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回答了这些年来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上的许多重要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集中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进而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指明了方向。如果把“三个代表”放在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这个坐标中去挖掘其意义,就会发现,“三个代表”为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界定了目标,找到了途径,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一个现代化的共产党就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要求我们进行党建理论的创新,分别从经济工作、思想文化建设和民主制度建设等方面向共产党提出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代化的新要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做,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现代化。
标签:党建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江泽民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