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第三小学 0656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把以自学能力为核心的现代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教是为了不教”正是语文教学思想的基本点。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小学作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注意观察,积累素材,善于修改,不断培养学生作文的自立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 观察 自立能力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集中表现,而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注重作文氛围的创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使作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绿洲。
一、观察抓景
在学生身边有一个五彩缤纷、无限丰富、无比生动的世界。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就自然对现实作出种种反应。儿童的作文是一种反映客观事物的方式。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懂得初步的语言表达知识和规律,要能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取和提炼要表达的内容。我在教学语文第五册《观察一处景物》习作时,先带领学生到野外去感受,选择主要景物仔细观察。然后组织学生汇报观察情况,重点交流自己观察的景物特点,运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有条理地叙述整个过程。表扬观察细致、能够抓住景物特点的同学。
二、酝酿构思
构思是作文训练的第二阶段,此阶段以活动与观察为基础,也往往在活动中渗透。作文不仅要把事情、景物写具体、清楚、明白,还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认识、感情。字里行间要有情理,这是作文的中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作文训练自然有写作技巧,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要求。但是小学作文教学语言训练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因此,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不要强求儿童选材典型,结构独特严谨,不要希望全体学生的作文文句生动优美,但是必须要求学生作文文句具体清通。具体清通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合理合适的要求,字正句顺,把事情写得比较具体清楚,学生通过努力应该也可以做到。只有做得到的要求,才有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文,是作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要求,也只有训练和发展儿童自己的语言,作文教学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可能对作文产生兴趣。用儿童语言表达儿童生活和情感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错误地硬要学生用成人的思想、思维和语言来反映和表达儿童的生活和情感,这不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也不是小学生语言学习的成熟,更不是教师教学的成功。
三、下笔成文
从作文改革的实践来看,写成作文是关键的一环。我在让学生写作时,从来不设什么条框,让他们一气写下去。任凭自己的思想去驰骋,任凭自己的感情去激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在结构上有些毛病。在用词上不太妥当,但却生动、活泼,有真情实感。至于那些毛病,写完以后,再来订正。通过这一环节的“放手”,使学生对自主作文树立了信心,从而产生了兴趣。
让学生在一个时期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或一个训练科目,进行记叙、说明、抒情和实际应用的系列训练。例如,中高年级可以在教师节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让每一个学生拟订一个活动计划,发一份慰问老师的小组活动通知,摘录老师的名言警句,写一篇教师节活动的记叙文,赞颂一位熟悉的好老师,自己写或抄录赞美教师的诗歌、散文,最后,让学生将以上内容编成一张报纸。中高年级还可以进行主题作文的研究和训练,例如,城市的交通、环保等问题的专题作文,可在一段时间内让学生查找资料、调查、整理和写作,让学生以《我的一家》或《咱们班》等为专题,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进行写人或状物或记事或综合的写作训练。在寒暑假让有兴趣、有能力、有时间的学生自己设计习作选题并完成修改、抄写、编辑和制作任务。
四、反复修改
学生在写作文时,一气呵成。写完之后怎么办呢?还要反复修改,那么修改作文也要体现自主性。
1.鼓励学生自己去修改,教师着力去引导。首先从文章的中心开始。修改时,把文章反复推敲一下,看看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想告诉别人什么?回忆一下自己当时想些什么?再找有关的文章读一读,看看能受到什么启发,把新的认识充实到文章里去。然后修改文章的结构,看看顺序怎样排列更好,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找有关的文章读一读,看看结构特点有什么借鉴的地方。
2.组织全体学生对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修改。在修改时鼓励学生们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因为每名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总之,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彩英 刍议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
[2]徐元弟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四注重[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2。
[3]何艳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9,24。
论文作者:靳雪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月总第9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能力论文; 儿童论文; 语言论文; 景物论文; 《教育学》2016年1月总第9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