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玉环县人民医院 31760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298-02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过度等症状[1]。睡眠可以消除疲劳,积蓄精力,修复损伤,调节机体机能状态。如发生睡眠障碍可导致疲乏无力,血压升高,甚至出现心律失常,为了提高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和精神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一项全球性睡眠与健康计划。将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满足住院人休息与睡眠的要求,提高睡眠质量以促进健康减轻疾病恢复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内科于2012年1月—12月对住院病人通过访谈或调查临床观察发现有7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男性29例,女性43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3.5岁,老年患者占多数,其中,高血病17例,脑梗死18例,脑出血10例,慢性阻塞肺病15例,冠心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
2、影响住院患者睡眠的相关因素
2.1环境因素 因住院环境陌生,邻床病人夜间排尿或鼾声大响,治疗护理操作(服药、测血压、输液、翻身)干扰,因持续输液或身上带有各种导管而限制体位等防碍睡眠,
2.2疾病因素 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其中以血压控制不住,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出现夜间喘息咳嗽加重;脑出血颅内压增高病灶刺激引起的头痛呕吐及其他不适,冠心病夜间频繁心绞痛发作等。以上疾病长时间影响,可使患者心情焦虑、考虑问题多,担心夜间发生意外心理恐惧不敢入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不良生活方式 住院后活动减少,白天睡眠时间长,睡前谈论兴奋话题或观看刺激惊险性的影视。
2.4心理因素 住院后心情复杂,对各种检查治疗顾虑,致不同程度心理反应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致上述情绪反应的原因有:①病人不适应角色转换;②病痛的折磨及对首长病预防后的恐惧和担扰;③经济困难及家庭支持欠缺。
3、护理
3.1心理护理 因疾病本身的影响常导致病人焦虑抑郁捻,有的病人无法接受现实的打击影响睡眠而加重了病情。对此护理中仔细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及同房病友,使其尽快消除陌生感适应环境,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并介绍同类疾病的成功实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减轻病人心理压力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多与病人交流,了解其内心疾苦并努力解除顾虑。协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对家庭支持不到位者要耐心做好患者家属工作为病人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努力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
3.2睡眠卫生宣教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制定合理作息计划。午睡不宜超过半小时,劳逸结合,睡前不谈论兴奋话题,睡前1-2小时不喝咖啡浓茶,及停止紧张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听柔和舒缓的音乐,睡前用热水泡脚20分钟,然后喝一杯热牛奶,合理膳食,睡前不宜过度饥饿和饮水,选择正确的睡姿,最科学、最理想的体位是右侧屈膝卧位,这样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心肺胃肠生理功能降到最低。指导病人松驰疗法技巧。
3.3减轻痛苦积极治疗原发病 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因疾病带给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3.4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研究证实长期应用镇静催眠药物可导致芗的依赖,蓄积性中毒,停药反跳性失眠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抑制作用,尤其对记忆力和反应存在潜在危险[2]护士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服药的最佳时间和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等,告各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避免私自停药或改变剂量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
3.5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医护人员及家庭成员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病房的亮度及温湿度应适宜,减少周围环境的燥音。护士避免在患者有限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睡眠的治疗及护理操作,必须进行的操作应穿插于患者自然觉醒时进行,以免增加其被动觉醒的次数。
参考文献
[1] 叶兴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2008-2021
[2] 于东华,王香丽,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治疗(J)临床荟萃,2004.19 (24):1426-1427
论文作者:苏丽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2
标签:睡眠论文; 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疾病论文; 障碍论文; 环境论文; 睡前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