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孩子任性的5大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任性论文,原则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孩子出现任性行为一般发生于两、三岁左右。两、三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不断扩大,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感兴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又由于知识经验、理解能力、以及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限,他们往往多从自我出发,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关键是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如何引导孩子。
你家里有这样任性的孩子吗?
1、人来人往的商场里,孩子要买一个玩具,而家里已经有了一个相似的玩具,或者你觉得玩具不好不给买。不管你怎样说明道理,孩子就是不听,并且号啕大哭,甚至满地打滚,摆出不买就不起来的架式。
2、当夜幕降临时,忙碌了一天的你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下了,可这时, 孩子忽然想要吃薯片或别的什么,磨着要你去买。你实在是懒得出去买,于是就告诉孩子明天买,明天下班一定买,买得多多的。可不管你怎么苦口婆心,不管你怎么哄着,孩子就是不答应,非得现在就买。不久令你头痛的一幕出现了——孩子又哭又叫。
3、眼看着夜色已晚,可孩子在外面还没有玩够。催了几次,也不管用。 你是又累又心急——晚饭还没有做呢。“宝宝,回家了,你再不回家,妈妈不要你了;”“宝宝,妈妈不管你了,先回家了。”这些都毫无用处,因为孩子知道你只是在吓唬他,不会真的丢下他不管的。“宝宝,你喜欢的电视节目开始了。”哎,这一招也不好用了。看着天色越来越晚,你的忍耐已达到了极限,走上前去,拽起孩子就往回走,于是,一场战争又暴发了。
作为一名父母,你是否有以上这些类似的经历呢?
上述孩子的这些行为表现都属于任性行为。所谓任性,就是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在生活当中,具体表现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旦没干成,需要没满足,就大哭大闹。在当前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中,让父母感到头痛的,莫过于孩子的任性了。可是,当我们数落孩子,抱怨孩子任性时,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任性,是谁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呢?
是谁造成了孩子的任性?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自制了一个箱子,里面设有一个杠杆,还有一个和食物贮存器(在箱子里看不到)相连的食物盘。他把一只饥饿的小白鼠放到了这个箱子里。就看到这只饥饿的小白鼠在箱子里四处地抓、挠、咬、跳,以期能冲出箱子找寻食物。在这些混乱的行为中,它偶尔地压了一下杠杆,立刻有食物滚入了食物盆中,饿鼠吃到了食物。接下来又是一些抓、挠、咬、跳等无用的行为,偶尔它又碰巧压到了杠杆,又有食物滚入盘中。经过多次反复之后,就发现,当小白鼠饿的时候,它就会主动地去按压杠杆,以获得食物。是什么使小白鼠学会了压杠杆的行为呢?斯金纳认为,是食物。食物作为强化物,起到了强化这一行为的作用。
看到这里,也许父母们已经多少明白是谁造成了孩子的任性了。是大人的妥协造就了孩子的任性!大人的妥协就好比实验中的食物,对孩子的哭闹行为起到强化(即增强)的作用。
儿童的成长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先天的生理遗传因素,一个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先天的生理遗传只是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了生理基础,后天的环境教育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则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在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很多父母是给予满足的。当孩子逐渐长大,要求由小及大,由少及多时,父母就招架不了了,开始给予拒绝。面对自己要求的受挫,开始孩子是一遍遍地哀求,哀求数遍无用时,就哼哼,哼哼再无用时,就哭叫,一声比一声高,如果还没有达到目的,就满地打滚。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想想又不是条件不允许,于是就答应了孩子的要求。经过若干次之后,孩子就已经发现,只要我哭闹,大人就一定会满足我。
不知不觉,大人成了孩子的俘虏,越来越拿孩子没有办法了。正是父母的妥协与纵容助长了孩子任性行为的形成。因此,当我们再抱怨孩子怎么这么任性,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这么不听话时,首先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问题,是不是自己无原则的迁就对孩子的任性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防治孩子任性时要注意的五个原则
既然我们知道了孩子任性的真正缘由,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斯金纳的实验原理来防治孩子的任性,那就是不给或消除任性行为之后所给予的强化,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冷处理法。所谓冷处理是指,当孩子哭闹、发脾气时,不予理睬,不迁就。我们可以想象,当小白鼠按压了多次杠杆后,都没有食物出现,它还会再去压吗?同理,当孩子哭闹无用时,他还会去哭闹吗?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冷处理决不等于打骂。不适当的打和骂可以强制性地消除当时的任性行为,但却极容易发展出孩子其它不良的个性品质,如:脾气暴躁、攻击性行为、性格懦弱等。此外,诸如“你还有脸哭”、“就知道哭,你还能干什么”、“你看你个样,烦死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滚”等等这类气话更要不得,这将严重地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伤害到亲子之间的情感,这都不利于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要想彻底地根除孩子任性行为,在实施冷处理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五个原则。
1、必要的说理教育。
说理教育是必要的,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但这种说理教育一定要放在孩子冷静时,即哭完了,闹完了之后,在孩子哭闹之时,你去说理不仅无济于事,反倒增强了他哭闹的强度。因为你的说教在这里成为了又一强化物,它会使孩子认为他的哭闹是有用的,哭闹引起了你的注意。对于你的说教,他根本就没听进去,他只是一味地考虑怎样用哭闹使父母向他屈服,满足他不合理的需求。
2、要持之以恒。
孩子的任性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它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掉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我们实施了一次冷处理之后,孩子只好了两天,又出现了任性行为。这就需要父母要有极大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父母要有极大的恒心,不可轻易放弃。更需要父母贯彻始终,千万不可时紧时松,有时限制,有时放纵。
3、父母态度要一致。
在对孩子进行冷处理时,父母的态度要一致,不能让孩子有所依赖,有机可乘。
4、防止孩子任性行为的迁移。
任性是一种不良的个性品质,而其具体的表现却很多,有的是为了一个玩具,有的是为了多玩一会儿,有的是为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等等。不管其具体表现多么复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自己的需要一定要得到满足。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誓不罢休的行为就迁移到了许多其他具体事件当中,而父母却不知其中原因,束手无策。因此,不管这种东西对孩子有无益处,只要是在不适当的时候、地方提出,都要一概予以拒绝,防止任性行为的迁移。
5、及时地表扬。
对孩子任性行为的纠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孩子没有坚持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时,我们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表扬可以是语言的,如“宝宝长大了”、“宝宝懂事了”、“宝宝真乖”;也可以是动作的,如亲一下,或抱一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地认识到,我这样做,父母高兴,就鼓励表扬我,而不这样做,父母就不高兴,批评我。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就会不断地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其原理就如同斯金纳实验中的小老鼠,它为了得到食物,会不断地去按压杠杆。父母的表扬成为了一种正强化物,起到了强化正确行为的作用。再加上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正确的行为习惯。
链接: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大多数任性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有一定程度的韧性。父母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积极因素,加以诱导,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父母还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多关心他。自尊心和人的尊严是孩子心灵最敏感的角落,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尽力保护它,不要当着许多人的面批评他,讽刺挖苦他。当孩子感到父母是尊重和信任他时,他任性的缺点会慢慢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