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研究论文_张志强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研究论文_张志强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 要】目的:分析CT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小关节退变的发病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主要CT表现为:小关节增生肥大及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小关节不对称,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内真空现象,关节囊肥厚或钙化,关节不稳。结论:腰椎小关节退变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病例,CT为小关节退变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根据。

【关键词】腰椎;关节突;退变

Study on CT diagnosis of lumbar facet joint degeneration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in the degeneration of lumbar facet joint.Methods:The incidence and CT manifestations of 70 cases of small join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The main CT manifestations of lumbar facet joint degeneration were:hypertrophy and osteophyte formation,interosseous stenosis,facet joint asymmetry,articular sclerosis,vacuum in joint space,hypertrophy or calcification of joint capsule,joint instability The Conclusion:Lumbar facet joint degeneration is a very high incidence of cases,CT for the diagnosis of small joint degeneration provides a reliable imaging basis.

Keywords:lumbar spine;articular process;articular facet joint disease

前言:腰椎小关节退变好发于下腰椎,单侧或双侧,见于一个或多个水平,导致下背部和下肢疼痛、活动障碍,常常伴发脊椎序列异常和椎间盘变性。解剖上造成椎管狭窄的重要因素,也是腰腿痛的重要病因。常规X线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限度,CT可充分地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椎小关节退变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收集了70例经CT诊断的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70例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35~72岁,平均55岁。临床主要症状为下腰部疼痛及坐骨神经痛,常在前屈、后仰等变换体位时疼痛加重,伴有大腿外侧牵引性痛,呈进行性加重。查体腰部活动范围受限,局部压痛,直腿张力性体征阳性。扫描采用GE Prospeed EⅡ全身CT扫描机,层距、层厚为3mm,常规扫描L3~S1,根据需要,加扫L2~L3或L1~L2,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摄影。

2.结果

小关节受累部位主要累及下腰椎,其中以L4~L5发生率最高,共35例,L5~S1有16例、L3~L4有14例,L2~L3有3例,L1~L2有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双侧病变48例,单侧病变22例,2个关节面以上受累50例。CT表现如下:关节突增生肥大及骨赘形成,以上关节突更为明显,常常超过相应的下关节面,或突入椎间孔和椎管内,造成关节间隙狭窄、侧隐窝狭窄、椎间孔变形及椎管狭窄。关节面硬化、凹凸不整,在硬化的骨质内见到囊样低密度区。关节突边缘见骨赘形成,部分与主体断裂形成游离体。而且两侧椎小关节不对称,正常椎小关节间隙宽度为2~4mm,腰椎小关节退变常造成关节间隙变窄(≤2mm)或变宽(≥2mm)或两侧宽窄不等,部分同侧关节间隙前后或内外不等宽。部分病例有小关节脱位。另外还会出现椎小关节间隙内真空现象,即椎小关节腔内可见气体影。多为条状,CT值-500~-700之间,还会出现关节囊肥厚或钙化,为关节腔内外侧均质性致密影。

3.讨论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发病机制是腰椎的上关节突与上一椎体的下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上关节突在前外方,下关节突在后内方,其关节面呈冠状位排列,即能稳定脊柱,又是构成脊柱活动的重要结构。有学者认为是由于小关节功能异常或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所致,腰椎节段性不稳常常由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所致,它可以引起腰部小关节创伤,韧带与肌肉劳损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受外力时更易使上述组织受损伤。初期主要为关节滑膜炎表现,小关节囊及滑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侵润,软骨下关节面不规则侵吃蚀,囊变及硬化,最后出现关节面和关节边缘部骨增生。有关研究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主要与其所承受的应力有关,在一定的载荷作用下面积越小,应力越大,由此产生的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也越严重。椎间孔为脊神经及其血管出入椎管的通道,孔内含短而薄的一段黄韧带、硬膜外脂肪、根静脉、脊神经及背侧神经节。神经根和背根节的出口处有脂肪和根血管包绕,一般神经根约占椎间孔区有效面积的30%,在腰骶部可位于椎间孔内甚至椎管内,L4、L5背根多位于椎管内,S1背根节多位于椎管内,椎小关节构成椎间孔的后界,当小关节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并突入椎间孔,势必会引起神经根受压,背根节内许多神经肽对感觉传递起某种重要作用,引起腰痛的局部神经化学刺激、震动或者机械性压迫等都会增加神经肽的含量,因此了解背根在椎间孔内的位置有助于理解小关节病变造成的腰腿痛,小关节病累及各节段的频度以L4L5最高,L5S1次之,发生在相应节段的椎间盘与椎体滑脱的发生率也比较高。由于关节排列紊乱形成了间隙,此间隙必须得以充填。在活动关节中可以由滑脱充填,微动关节中则只能靠细胞外液中的气体从液体中释放出来,以占据

这个空间。组织液中以氮气含量最高,很容易释放出来。椎小关节退变常导致了脊柱不稳、再加外在异常应力的牵曳作用,周围组织的气体(氮气)便很容易溢入关节压力不均衡的空虚部,从而造成真空现象。当出现小关节真空现象时往往提示关节软骨已发生退行性改变及骨性关节面暴露,并产生了间隙,容易产生椎滑脱。真空现象又会促使关节不稳,加重关节病的发展。以往对关节突关节病的检查只能靠拍普通X线平片和/或加摄左右斜位片,因其各类组织及椎骨自身的相互重叠,加上普通X线密度分辨率较低等弱点,对关节突关节病诊断有一定困难。CT检查可发现关节突增生肥大,甚至显示关节面变形对合不良及恻隐窝狭窄,还可见关节面边缘部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软骨囊变、和侵蚀,少数病例显示小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异常改变。笔者认为CT检查对本病的优点是:密度分辨率高,对关节突的增生及硬化、软骨下骨侵蚀及糜烂等征象易于观察;通过CT值测量,可确定关节腔内的真空现象及关节囊的钙化;在同一幅图像上,可通过测量双侧关节突关节间隙的精确数据并进行比较,判断其宽窄、双侧对称与否及有无椎体的滑脱和旋转;可准确判定本症所造成的侧隐窝狭窄及椎间孔变形;还能显示本病的合并症与并发症。本组统计资料有如下特点: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多见,平均年龄55岁;男性多于女性;病变主要累及下腰椎小关节,多关节发病率高于单关节受累,常合并椎间盘病变和脊椎滑脱等。综上所述,CT能清楚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能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杨克勤,张潭澄,张之虎.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620-622.

[2]陈其昕,陈维善,徐少文,等.下腰椎疾患的腰椎小关节角度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1):55-57.

[3]王陪蒂,王丹.腰椎小关节真空现象的CT诊断意义[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17(5):297-298.

论文作者:张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  ;  ;  ;  ;  ;  ;  ;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研究论文_张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