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早期内固定应用分析论文_李仁喜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内固定在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本科接诊的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病患76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之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8)。实验组实行早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保守治疗。综合分析两组临床病症的缓解情况,比较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60.1±2.9)h、ICU停留天数为(5.0±2.3)d,比对照组(81.3±3.6)h、(10.4±3.1)d短,P<0.05。实验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89%,比对照组28.95%低,P<0.05。结论:积极对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与胸骨骨折病患采用早期内固定疗法进行施治,可显著提高其病情控制的效果,缩短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骨骨折;应用价值;肋骨骨折;早期内固定

重物砸伤、重大车祸、塌方和高处坠落等都是严重胸外伤的常见病因[1],对于本病患者来说,其在发病后比较容易发生胸骨和肋骨骨折的情况,使得连枷胸形成,进而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造成了损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2]。对此,临床需要加强对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病患进行早期对症处理的力度。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内固定疗法在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本科接诊的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病患76例,根据数字抽签法将之进行分组:实验组(n=38)男20例,女18例;年龄为19-76岁,平均(42.3±8.4)岁。对照组(n=38)男21例,女17例;年龄为18-76岁,平均(42.9±8.1)岁。患者都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存在骨折摩擦以及浮动肋骨,胸部CT检查提示4-11根肋骨发生骨折。各组的病情状况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3]

(1)孕妇。(2)精神疾病者。(3)血液性疾病者。(4)器质性病变者。(5)心血管疾病者。(6)严重肝肾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病患都予以止痛镇静、纠正休克与贫血、补液以及维持气道通畅等基础治疗。实验组于发病后3d内予以早期内固定治疗,详细如下:气管插管全麻后,于胸壁软化部位作切口,将胸壁逐层切开,并对断端两侧的骨膜进行规范化的剥离,剥离范围为3cm左右,然后再根据患者肋骨的大小,为其选择适宜的记忆钛合金,用于对骨折断端进行有效的固定。对于胸骨骨折病患,需利用CT对胸骨进行重建,并在骨折处作切口。视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胸骨接骨板,用于固定胸骨骨折断端。对于术前存在血气胸症状的病患,需予以常规胸腔探查,若有必要,可对其血凝块进行有效的清除,并予以修补肺组织治疗。手术结束后,按要求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对照组采取加压包扎法对患者施以常规保守治疗。两组治疗期间都全面落实呼吸道管理工作,降低感染发生率。

1.4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的ICU停留天数和机械通气时间,并对各组中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患者例数进行统计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中3例发生肺部感染,占总比例的7.89%;对照组中11例发生肺部感染,占总比例的28.95%。和对照组作比较,实验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X2=5.6037,P<0.05)。

2.2 其它治疗指标比较

实验组的ICU停留天数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 讨论

临床医师在治疗严重胸外伤病患时,要对其反常呼吸症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促使其肺部通气功能恢复,降低因呼吸困难以及低氧血症而引发的呼吸衰竭发生率[4]。现阶段,传统加压包扎疗法在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但可引发呼吸受限的情况,并且,由于患者害怕疼痛,不愿意排痰亦或者是咳嗽,使得其肺部感染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情况严重时,亦可导致肺功能不全。现代研究发现,采取早期内固定疗法对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病患进行施治,可有效改善其呼吸状态,提高预后效果,促进术后病情恢复。并且,和常规保守疗法相比,通过应用早期内固定疗法,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胸廓畸形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在相关研究中,对40例符合标准的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病患采取早期内固定疗法进行施治,对另外40例病患施以常规保守治疗,结果显示,内固定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5%(5/40),比保守治疗组的35.0%(14/40)低,并且,内固定组机械通气时间(60.2±2.3)h,比保守治疗组(81.2±3.7)h短。表明,早期内固定疗法对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在此研究中,实验组的ICU停留天数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在重症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中,早期内固定疗法可取得比常规保守疗法更显著的成效,不仅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同时还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培洪.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早期内固定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9):57-58.

[2]周波,何明学.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早期内固定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9):21-22.

[3]邵波.早期应用内固定术对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患者的预后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2):35-36.

[4]陆振刚.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早期内固定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7,7(23):264-265.

论文作者:李仁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早期内固定应用分析论文_李仁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