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英语教学“主线”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学论文,主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主线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贯穿于整节课堂教学的一条明晰的线索,给人感觉是环环相扣,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更重要的是它使教学内容间产生关联,帮助学生形成有序的认知形式,清晰地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因此,课堂教学应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但翻开《牛津小学英语》,我们发现教材每个单元中各板块虽有一些关联,但还是相对独立的,词与词、词与句很少直接发生关联,或者不是所有内容发生关联。这样就会使词与词、词与句之间连接不紧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效。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使词与句产生关联,构建教学主线,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 一、以人物为主线 在学生的心中,有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英雄人物和公众人物,把这些人物引入课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运用学生喜欢的人物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下同)2A Unit 10 Put on your coat时,教师以学生熟悉的人物三毛为主线,其主要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了解三毛的现状 教师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之后,用PPT出示一张主人公三毛的照片。问学生他穿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词coat,然后再以PPT出示一个要三毛脱下外套(录音)的坏小孩,引出新授句型“Take off your coat.”并教学。三毛脱下外套,身上露出黄色的sweater,教师教授新词sweater,并通过三毛自编的chant巩固。 (二)结合情境,给三毛送服装 用PPT呈现一个天使,对三毛说:“A new sweater for you.Put on the sweater.”引导学生学习这两个新句型,在学生初步感知理解后,教师用PPT呈现一些服装图片,让学生结合情境操练句型,对三毛说:“A ________ for you.Put on your ________.” (三)再造情境,帮助三毛学习 教师小结,说带三毛去看动画,引出教材A部分的对话动画,引导学生与三毛一起学习。接着教师呈现一些三毛不会做的练习,请学生帮助三毛。最后,三毛感谢大家的帮助,教师升华主题:“Help others as much as we can!”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以学生熟悉的人物三毛作为教学的主线,将新词、新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条理清晰,富有情趣,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扎实有效。 二、以场景为主线 一堂课中,往往有好几个新词和新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可将这些词与句进行重组,将相关联的词与句分为一组,分别置于不同的情境中呈现,使学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几个相互关联的场景构成了教学的主线,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新知。还是以2A Unit 10 Put on you coat为例,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一)冷的场景——哈尔滨 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交流导入新课后,以PPT呈现三个礼物盒,打开第一个礼盒,呈现一张去哈尔滨的火车票。于是教师模拟带领大家乘火车去哈尔滨,通过PPT播放,让学生欣赏哈尔滨的雪景,引出cold并教学。然后PPT呈现一些衣服让学生选,根据学生的选择回答,自然引出新词sweater和coat及新句“…put on your...”教师适时进行教学并通过自编的chant进行巩固练习。 (二)热的场景——海南 引导学生打开第二个礼盒,呈现一张哈尔滨去海南的飞机票,于是教师带领学生乘飞机来到海南,通过海南景色的欣赏,感受hot并教学,呈现新句“Take off your sweater/coat.”并进行教学。 (三)游乐的场景——电影院 打开第三个礼盒,呈现一张电影票,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电影院看电影(本课的动画),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 整堂课由“去哈尔滨——去海南——去电影院”三个场景连接而成,三个场景又通过礼盒相联,所以整堂课思路清晰,情境真实,让学生很好地感受了语用环境,学用相融,操练扎实。 三、以故事为主线 小学生很喜欢有趣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故事,融合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线,把教学内容穿插在其中,使故事与教学内容相融相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实效。如在教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Part B、C)时,一位教师以“卡通人物Diego帮助一只baby tiger找妈妈”的故事为主线来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了解故事的起因 教师通过与学生有目的的对话交流,引出开心的Diego(卡通人物),问学生他为什么这么开心,引导学生看录像回答问题:“原来,他有许多动物朋友。”这时课件中放出一只baby tiger的叫声,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猜猜它怎么啦,引出新句型“What's the matter?”并教学。然后分别让学生用新句型询问baby tiger,从baby tiger的回答(录音)中得知它找不到它的妈妈,所以又饿又伤心,于是引出新词hungry和sad进行教学。 (二)深入故事,在故事中畅游 教师引导学生对又饿又伤心的baby tiger提供帮助,并用PPT呈现一些食物的图片和句型“Here's some…for you.”让学生运用新句型给baby tiger提供食物。教师适时将一些没学过的食物的词教给学生。接着录音中出现baby tiger说“I'm thirsty now.”的声音,引出新词thirsty及一些饮料的词进行教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和Diego 一起帮助baby tiger找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结合本课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操练。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baby tiger慢慢地感到累而冷,于是新词tired,cold顺利引出,学生纷纷想办法用句型“Here's some…for you.”帮助它。最后,baby tiger克服种种困难找到了妈妈。 整个内容的新授过程,通过baby tiger找妈妈这条主线,将所有新词、新句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巧妙过渡,学生看完故事,也学会了新词、新句,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四、以话题为主线 《牛津小学英语》是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因此,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每个单元的词和句型都与话题相关,这就为以话题为主线组织教学提供了方便。如在教学5A Unit 8 A camping trip时,笔者就以go camping这个话题进行设计,其过程如下。 (一)自由交流,引出话题 师生自由对话交流,教师有意识地与学生谈论兴趣爱好,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猜测教师的爱好,引出话题:go camping。 (二)紧扣话题,步步深入 1.创设情境,学习与野营相关的词句。教师拿出一个旅行包,让学生猜旅行包中有什么?然后取出包中实物引出新词telescope,tent并教学。接着教师指着自己带的东西,问学生有什么?引出新句:“What do you have?”(课前布置过学生带好go camping的相关东西)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引出相关的新词:blanket,towel。然后学生小组操练运用新句,并了解彼此所带的东西。 2.巧设野营任务,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教师用PPT出示一张go camping所需的必备用品,让学生看着PPT与自己所带物品进行比对,发现自己还缺的物品,运用“What do you have?”进行交流,从别的同学处寻找到自己所缺的物品,并组合成一个野营小队。完成任务的小队将领到一张go camping的门票。 3.模拟野营,巩固训练语言。教师呈现一个旅游地点,让大家带着门票去野营,教师结合景点,引导学生在野营地完成不同类型的语言训练。如结合景区的灯笼让学生猜谜语(谜语内容是本课的部分新词),结合景区的“关关有道”让学生完成看图填空、编对话等游艺活动,让学生边野营边巩固训练语言。 (三)话题延伸,提升素养 教师运用PPT让学生欣赏当地一些景色优美的野营地,激发学生的野营欲望,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用英语来设计一个周末野营计划并互相交流。 本课中,教师以go camping为主线,紧紧扣住野营这个话题,通过对话交流、任务型活动、游戏等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学习、操练,巩固本课的新词新句。学生边野营边学习,边学习边运用,边运用边游玩,过渡自然,螺旋上升,真正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 五、以主旨情感为主线 课文中有些词句富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便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这些词句,教师则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研讨教材,重组教材,提炼主旨情感,并以此为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新知,感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情感促进学习。如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中有新词hungry,thirsty ill,tired等,有新句“What's the matte? I'm… Here's… for you.”当我们问别人“What's the matte?”及帮助某人时用的“Here's… for you”都是带有一份爱的情感色彩在里边,所以设计教学时就以主旨情感“爱”为主线,引导学生带着“爱”学习新知。其主要过程如下。 (一)创设“爱”的情境,激活学生心中的“爱” 教学伊始,师生对话交流后,教师用PPT显示出一个肚子痛的男孩,引导学生带着“关爱”的口气询问小男孩,自然引出新句“What's the matter?”并学习运用。 (二)“有爱”的语言实践,让学生懂得献“爱” 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听小男孩的录音回答,引出新词ill,thirsty并教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爱”帮助小男孩——“Here's… for you.”接着,教师用PPT呈现两个身体不舒服的学生,让学生带着“关爱”询问他们,引出新词hungry,tired,并让学生献出自己的“爱心”——“Here's… for you.” (三)情动“爱”的文本,让学生发现“爱”,传播“爱” 教师呈现生病的Tom与家长的一段对话,引导学生找出家长对Tom“爱”的句子,并指导学生带着“爱”朗读这些句子。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生病的Tom提一些“关爱”的好建议,如“Why don't you…? You can…”等。最后,教师让学生欣赏一组贫困地区孩子的图片,让学生运用新词和新句编对话,传递自己的“爱”。 整个过程,教师通过情境激发学生心中的爱,让学生带着“爱”学新词、新句,带着“爱”询问别人,主动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以爱为基础,引导学生带着爱学习,使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更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人格。 教学主线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智慧地设计,智慧地挖掘,让教学主线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论英语教学中“主线”的构建_英语论文
论英语教学中“主线”的构建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