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经济问题的讨论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问题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第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主要通过经济立法、经济杠杆等来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调节资源流向,以保证经济持续、稳定有效地运行。
第二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就是企业和个人在追求本身物质利益的激励下,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在等价交换和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运动规律。
第三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即价格、工资、税率、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协调运转,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经济环节正常循环,达到企业、家庭、政府之间的利益合理分配。
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约束和影响的市场经济。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市场经济。
第四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经济。
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是主体框架,它由四根支柱组成,包括所有制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体系;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保险体系。认为这四根支柱缺一不可,相互紧密衔接,互相配合。
二是基本框架,它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经济体制改革组成。
三是新体制配套改革,是由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等组成。
四是法制经济改革。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有以下五个部分:
一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实现国有大企业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其主导和骨干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认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必须以市场形式价格为前提。
三是建立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往经济体制改革中突出的薄弱环节,理所当然应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四是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现有中国国情是相适应的;通过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建立正常的工资形式和增长机制;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避免形成两极分化。
五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安全阀,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国家不能包揽过多。
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平等竞争的所有制结构。认为发展公有经济不仅使其数量上占主体,更重要的是要求质量上占优势。通过改革,使全民所有制经济在基础产业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三是构建市场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内容是构建市场竞争主体。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才能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才能做到自己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才能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
三是建立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规则健全,运转有序的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立以商品市场为基础,以要素市场为重点的现代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发展劳务、技术、房地产、信息市场。认为价格改革是发育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应根据多方的承受力,加快改革的步伐,取消价格双轨制,加快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加速市场制度和法制建设。
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实现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和整体结构优化为主要任务,以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为主要调控手段的宏观间接管理体系。认为当前最主要是要加快计划、金融、财政为重点的三大支柱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结构合理,责任明确,精干高效的经济管理机构。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国有企业所有者职能分开,根据职能相应改革政府机构。
五是建立企业和职工双向选择的竞争性、开放性的劳动就业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认为既要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防止收入分配悬殊过大;同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
六是建立严谨、科学、统一和完备的经济法规体系和经济监督体系。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形成以市场为基础来组织管理经济的制度,最终都必须是基本规划化并具有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建立一批为支持这些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的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
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功能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一般市场经济的功能一样,市场经济好比高速公路,只要实行市场经济,经济就可以走上高速度,高效益的发展道路,至于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那是无所谓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能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功能是一致的,即资源配置二重论:一重指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另一重指生产关系的资源配置。
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能有三种表达方式:
(1)资源配置说。认为资源配置是由市场导向的。
(2)组织方式说。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生产什么样的商品,采取什么方式生产及生产出来以后谁将得到它们等问题,都依靠供求力量来解决。
(3)运行方式说。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运行方式的科学用语。
第四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功能主要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就是国家只管大政策,比如管货币发行量和制定基本政策,其余可以完全放手让市场自发地运行,自发地调节,供求关系和资源配置都让“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
第五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能有其天然的局限性和消极性,如不能保证经济稳定、结构合理和收入公平。因此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不能放松宏观管理。
五、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参数)
第一种观点认为:(1)充分的竞争条件。认为只有在充分竞争条件下才能形成正确反映商品和劳务稀缺度的价格,并以此调节资源最优配置。竞争有利于迫使企业降低成本,不断创新;有助于资源在流动中优化重组;不断迫使每个人激发自己的潜能。所以充分的竞争是社会主义经济正常运行的最重要条件。
(2)明析的产权关系。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风险和收益对称的经济,是不同经济主体相互交换、平等互利的经济。风险和收益的对称必须以产权明析为基础。认为只有财产的所有权、经营和使用权以及收益分享权都清楚明确,财产所有者的权利和责任才能对等;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效益、风险界定才能定得清楚;市场经济中的每一经济主体才能做到收益和风险对称。同时认为市场经济主体间最基本的产权关系明确化,其他各种经济利益、经济责任、经济义务才可能清楚地划分开来,各个经济主体才能在市场交易中保护自己正当合法权益,进行平等竞争,从而促进市场经济运行稳定与效率。
(3)国家有效的干预和调控。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各个经济主体自我决策,独立承担风险、责任的经济。由于经济主体的分散性,承担风险和责任的能力有限性,加上以追求自身利益为最大动力,这种结果势必使得一些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劳务无人提供,而这些又是整个社会运转所不可缺少的。因此,必须有一个超越各经济主体之上,追求社会主义公共目标的实现为己任的人来承担和协调,这就需要国家采取手段有效地干预和调控,以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地运行。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是宏观调控问题。
有人认为加强宏观调控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存在自身不能克服的缺点,即所谓“市场失灵”,建立宏观调控体系是现代市场必要的有机组成要素;
也有人认为加强宏观调控的客观依据在于政府要向社会提供广义的公共产品,而市场机制主要用于解决私人产品的供给,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
还有人认为政府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微观监控,即对市场秩序规则、竞争过程等微观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国家通过以上二个方面调节加上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从而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
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是计划与市场的科学结合,认为市场经济中既可能出现市场失效,也可能存在政府干预失效。这说明单一的市场自发调节或者单一政府干预都是没有效率的,计划与市场的科学结合,共同发挥各自的调节功能,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四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运行的基本条件是必须要有发达、完善的市场体系。认为市场应当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企业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二是完善的市场体系;三是政府有效的间接宏观调控机制。在三者中,发达完善的市场体系是中介的基础环节,认为市场体系既是企业活力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又是政府间接调控能否有效的基础保证,或者说是微观经济灵活、高效,宏观控制稳定有机的结合部,没有一个发达、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很难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各个经济主体对其经济利益的追求。认为经济利益是市场体系的原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是经济利益关系才促使各经济主体去进行生产、分配和交换。由于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力图高于自己商品价值的价格出售自己的商品,所以交换中的经济利益导向,自动诱导商品生产者经常努力地降低成本,以获得最大利益;另一方面,经济利益的主体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生产结构和生产数量变化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以自动利用供求关系来调节价格的变动和生产的增加或减少。
第二种观点认为主要来自竞争的压力。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商品生产者为维护和追求自身利益,必然开展竞争,都企图以较少的消耗来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竞争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从而使整个经济体系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