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中的常见病,而且近年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前列腺增生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本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夜尿多等,病情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尿潴留、尿结石等。那么,前列腺增生患者该如何进行护理?又如何进行日常保健呢?本文将就上述进行探讨分析,并对临床常见的有关前列腺增生的4个错误认知进行纠正。
1、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
(1)避免受凉感冒:换季节气,前列腺增生患者需注意添减衣被,避免受凉感冒。因此,大部分感冒药均含有抗组胺类药物,抗组胺要能够降低乙酰胆碱的活性,使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收缩力减弱,排尿较为困难,故前列腺增生患者服用感冒药极易加重病情。
(2)作息规律:前列腺增生患者需合理作息时间,切勿熬夜或长期疲劳加班。因为过度的劳累会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导致体内中气不足,出现排尿无力症状,甚至引起尿潴留。
(3)多饮水:前列腺增生患者因养成勤饮水的习惯,多饮水可冲洗尿道,并促进排尿,对前列腺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切勿过度饮水,每日的饮水量宜在1500~2000L之间,而且临床睡前应减少饮水量,以免夜间起夜频繁,影响休息。
(4)忌辛辣: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禁止进食辛辣食物,并需戒烟酒。因为,辛辣的食物会使便秘症状加重,使前列腺受到压迫。而饮酒、吸氧也会导致前列腺水肿、充血,进而引发尿潴留。
(5)按摩小腹:前列腺增生患者普遍会出现排尿困难症状,可通过按摩小腹促进尿液排出。同时还可以在小便后适当按摩腹部,以更好地排空膀胱内尿液。而且在按摩小腹的过程中用手指点压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气海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有助于膀胱功能恢复。
(6)莫憋尿:前列腺增生患者一有尿意需及时排空膀胱内的尿液,过度憋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导致膀胱逼尿肌的肌张力减弱,排尿困难症状加重,甚至造成急性尿潴留。
(7)做好阴部卫生:受解剖结构特殊性的影响,人体阴部局部位置极易藏匿污垢,滋生细菌,故前列腺增生患者需做好阴部卫生,并注意阴部通风,选择纯棉材质的内衣裤,且需勤换贴身衣物,清洗后进行暴晒,不能穿过于紧身的裤子。此外,阴部也需用温水进行清洗,这样有助于放松前列腺肌肉,缓解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8)勿久坐:久坐会导致前列腺血液回流受阻,血液不通畅就会出现前列腺充血,使前列腺增生症状加重,故前列腺增生患者不能长期久坐,需适当站起运动。
(9)注意经常运动:前列腺增生患者通过进行游泳、慢走、打球、爬山等运动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体内血液循环,利于改善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前列腺局部充血,改善病情。
(10)保持健康体重:超重或肥胖会加重前列腺增生症状,故对于超重/肥胖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需采取一定的措施严格控制体重。
(11)检查服用的药物:若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患病期间正在服用非处方药、处方药,例如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物等,需向临床医生或药师咨询药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对前列腺是否有不良影响。因为目前有研究显示,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物能够价值前列腺增生症状。
2、有关前列腺增生的4个错误认知与真相
(1)老年人排尿不畅为正常现象,没必要就诊
真相:众所周知,前列腺增生的病因与年龄密切相关,这就到让部分患者误认为,前列腺增生的出现就如人老了,头发变白,眼睛发花等衰老现象一样,属于自然现象。这观点是不对的,前列腺不仅能够分泌前列腺液,营养精子,还可控制排尿,运输精液,而前列腺增生是由于前列腺下细胞出现不正常增生所导致的,其可影响男性的生活质量、性功能以及生殖能力,故当老年人出现排尿不畅症状时,应及早到院就诊,排除病理性改变。
(2)前列腺增生没有多大的影响
真相:前列腺增生的危害不只是表现为排尿不畅、夜尿频率增加、生活质量降低等,与此同时,该病为一个长期的慢性过程,可对患者的泌尿系统及机体各个系统造成危害,导致多种合并症发生,故不能轻视本病。
(3)前列腺增生对于性功能没有影响
真相:部分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能会出现性欲变化,有的是性欲低下,有的是性欲亢进,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血精。而且,由于前列腺增生会影响前列腺液的正常分你,导致精子存活率降低,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出现男性不育。此外,目前在临床上少数患者由于接受不规范的诊疗也有可能对机体性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最常见的不良影响是勃起功能障碍。
(4)憋尿不会导致前列腺增生发生
真相:长期憋尿,且憋尿时间愈长,饮水量就会减少致使排尿次数降低,尿液浓缩,尿内就有毒素沉积,久而久之损害前列腺组织。而且反过来,前列腺增生还会压迫尿道,继而出现尿急、尿痛、尿频、尿失禁、排尿不畅等症状,病情严重还出导致肾积水、肿瘤、尿毒症等疾病,危及生命安全。
论文作者:苏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前列腺增生论文; 患者论文; 前列腺论文; 症状论文; 膀胱论文; 阴部论文; 组胺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论文;